小振科技孫克振:賦能機器之眼,構建智慧大腦,真正實現“科技興安”
智能輔助駕駛的市場前景,未來可期。
智能輔助駕駛,正處于產業“爆發”的前夜。
鎂客網注意到,近年來,隨著中國基建工程的大力推進,交通運輸網絡的日益發達,在帶來客運、物流貨運產業興旺的同時,一些隱患也隨之浮出水面。像“兩客一危一重貨”(“兩客”指班線客車及旅游包車,“一危”指?;愤\輸車,“一重貨”指重型貨車),由于客觀上存在體型龐大、盲區多、載人或載物量大、司機疲勞駕駛問題等特點,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勢頭。
記者發現,面對這些潛在的風險,智能輔助駕駛這種新興科技手段正成為一種政策支持、市場需要的解決方案。目前,市面上主要存在著包括前向碰撞預警系統(ADAS)、駕駛員狀態監測系統(DSM)、盲區監測系統(BSD)等針對不同問題的解決方案。
那么,面對這一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科技手段,政策上目前給了哪些指引?在提高營運車輛安全運行這塊大市場下,又有哪些企業已經“捷足先登”,市場競爭情況如何?中國技術是否能在這個新興賽道上“走出國門”?
帶著這些問題,鎂客網聯系了國內該賽道中的一顆新星:小振科技,并與其創始人兼CEO孫克振先生,就以上這些問題做了交流。
圖 | 小振科技創始人兼CEO 孫克振
“科技興安”與市場需求雙輪驅動,智能輔助駕駛在安全賽道上迎來騰飛
記者注意到,據交通部發布的《2020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年末全國擁有公路營運汽車1171.54萬輛。擁有載客汽車61.26萬輛、1840.89萬客位;擁有載貨汽車1110.28萬輛、15784.17萬噸位。中國交通運輸近年來處在穩定發展的節奏上。
面對發展迅速的交通運輸行業和“科技興安”的大背景,政府政策始終把守住安全這條紅線作為重中之重。
2018年,交通運輸部發布了《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條件》和《營運客運汽車安全監控及防護裝置整治專項行動方案》,分別提出:要求總質量大于18000kg且最高車速大于90km/h的載貨汽車應具備車道偏離報警功能和車輛前向碰撞預警功能;推動城市公共汽電車和“兩客一危”車輛安裝智能視頻監控裝置,實現駕駛員不安全駕駛行為的自動識別、自動監控、實時報警等多項具體要求。
這意味著,包括了ADAS/DSM/BSD等功能的智能輔助駕駛,在安全領域這條細分賽道上正迎來政策的利好。
那么從市場角度,如何看待智能輔助駕駛的發展?孫克振告訴記者,目前智能輔助駕駛在營運車輛這一領域,正存在著海量需求。
“現在商用車輛多存在作業時間長、日間駕駛時間長、夜間工作多、夜間難管理事故多發等痛點,而對企業來說,任何微小的安全問題都將帶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記者注意到,根據機構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時,中國輔助駕駛系統(ADAS)的市場滲透率較低,仍以無自動駕駛(L0級)為主,占比過半??梢娫谡吆推髽I自身生存的雙輪驅動下,未來智能輔助駕駛的潛在市場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智能輔助駕駛這一賽道分為前裝和后裝市場,”孫克振對記者表示,“目前在后裝市場除了小振科技,還有極目智能、大華和??低?/a>等企業。”
記者注意到,像??低暫痛笕A等企業,都是在監控視頻行業的巨頭,面對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成立才3年多的小振科技已經交出了產品在全國400個城市落地、千萬營收的佳績。那么小振科技的“獨門秘籍”是啥?
賦能機器之眼,構建智慧大腦
2019年,已經在車聯網行業擁有十多年經驗的孫克振創辦小振科技,開始了在智能輔助駕駛這一細分賽道上的耕耘。
孫克振告訴記者,實際上,早在2014年,他就已經關注到并開始研究智能輔助駕駛這一賽道,經過幾年的準備,伴隨著團隊成員的不斷“落位”和技術方面的逐漸成熟,小振科技已經有了在這一賽道和其他企業“掰一掰手腕”的底氣。
據悉,小振科技研發的X200主動安全設備是國內唯一使用彩色圖像識別的主動安全預警設備,其不僅具有對駕駛員異常狀態的報警功能,同時能夠對駕駛員異常行為進行實時報警,記錄每一次異常報警圖片信息,在進行本地保存的同時上傳到云管理平臺,方便后臺管理人員及時發現異常行為,通知駕駛人員注意安全。
記者注意到,“彩色圖像識別”是小振科技在這一賽道中獨樹一幟的“護城河”。孫克振表示,小振科技目前是車聯網行業彩色識別行為分析領域的獨家,而且其彩色算法的技術壁壘需要3-5年才能攻克。
“與友商們普遍使用的黑白圖像識別不同,彩色識別的效果更清晰、更廣角、視野全面,既能更好的識別司機情況并由系統主動發出提醒,也能讓企業管理人員更好的發現運營中的不足。”
除了硬件,小振科技發布的主動安全管理云平臺2.0版本也是其一大特色,經過數年積累,平臺數據已經積累了億萬公里的數據,并經由這些數據不斷優化著平臺的核心算法。
目前,小振科技已經為德邦物流、順豐速運、深蘭科技、馭勢科技、開封交運集團和中聯重科交付了部分訂單,并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這里是一片藍海,但技術仍是最重要的護城河
雖然國內市場很大,但孫克振也已經瞄向了更為廣袤的國際市場。
“2021年我們就有了相應的出海計劃,但由于去年的海外疫情比較嚴重,所以暫時放緩了節奏。目前我們與包括中東、歐洲和南北美等地區在內的渠道都已經取得了聯系。”
記者注意到,對于小振科技來說,國內市場的情況非常樂觀,眼下“幸福的煩惱”是自己的產能在追趕訂單的數量。目前小振科技仍在采用代工模式,距離滿足客戶的訂單速度略有不足,這也是小振科技本輪融資的目的所在。
“我們這輪融資希望有50%的‘彈藥’可以投入到產能擴張上去,技術開發和市場拓展使用余下的50%。”
記者注意到,盡管在市場中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孫克振仍然對于技術,特別是自研算法極為看重。
圖 | 小振科技近年來取得的部分榮譽
“一家企業如果沒有核心技術,慢慢就會變成一家產品公司、組裝公司,技術才是核心。其實從長遠來看,我們目前的算法不僅可以應用在營運車輛的安全保障方面,還有更多場景可以利用我們的技術去服務。”
目前,小振科技已經申請15項軟著,還有24項專利在持續地整理和發布中。
毫無疑問,伴隨著“科技興安”的推進和汽車智能化大潮的奔涌而來,智能輔助駕駛這一賽道的市場空間正在全球范圍內被不斷打開。小振科技和其他中國企業,未來能夠在中國和國際市場上做出哪些佳績?鎂客網將繼續保持關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