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手機正集體轉向OLED屏幕,“LCD永不為奴”的時代要落幕了嗎?
畢竟,手機的作用是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
近日,微博知名數碼博主“數碼閑聊站”爆料稱:“除了部分清庫存的換殼套娃機,今年國內各家中高端新機的屏幕以 OLED 為主了,即便上一代 LCD 這一代也會切到 OLED,而且類 DC 調光也會逐步拋棄。”
無獨有偶,近期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盧偉冰也在微博發起了關于LCD與AMOLED屏幕選擇傾向的投票,數據顯示:目前選擇AMOLED的用戶比LCD多出一倍不止。
如果前文提到的爆料和投票數據真實,那么“LCD永不為奴”的時代似乎即將過去。國內手機屏幕市場將迎來OLED的全面占領。
OLED正在悄然崛起
實際上,近年來OLED在手機屏幕市場上正不斷蠶食LCD的市場份額。有數據統計表示,自2017年起,全球范圍來看,OLED的市場份額正逐年上升,預計到2022年將正式與LCD屏幕打個平手,并將在2023年完成反超。
而縱觀國內,OLED屏幕正越來越成為主流手機廠商的選擇。有媒體統計認為,截至到5月初,今年推出的新機中,除了一兩款面向線下用戶的“千元機”外,幾乎所有的中端新機都已經將OLED屏幕作為標配,即便采用了直屏設計也是如此。
為啥手機廠商開始偏愛OLED?
從手機用戶角度來說,OLED屏幕的優勢非常多,包括了:薄(可以做屏下指紋)、柔性屏(可彎折)、節能、超高對比度、超高亮度、切換速度快、色彩準確度近乎完美。
而對手機廠商來說,在追求“薄就是好”的用戶體驗下,OLED的優勢明顯:其厚度可以做到0.3毫米,而LCD屏幕的厚度則在0.6-0.8毫米之間。屏幕厚度上的優勢也讓手機廠商可以有更大的空間去增加電池的厚度,從而提高手機的續航能力。
并且,OLED屏幕可以對色彩進行像素級別的控制,例如可以通過熄滅像素點的方式表達100%的黑色。與LCD相比,OLED的色彩準確度近乎完美,以人類肉眼幾乎無法區分。
另外,由于OLED造價相對較高,對于廠商來說碎屏維修費也是一筆利潤。但對更全面的用戶體驗來說,OLED仍然稱不上完美。
兩大缺點不解決,距離“LCD永不為奴”的時代落幕就依然還遠
OLED盡管優點眾多,但有兩項缺點始終沒有找到好的方法去糾正,那就是燒屏和頻閃。
燒屏是指:如果OLED屏幕長時間顯示某個靜止的圖像畫面,就會引發屏幕部分區域的像素點老化程度大過其他區域,從而在屏幕上留下不可磨滅的殘像。這是OLED屏幕的自發光特性所導致的不可避免的硬傷。
根據目前的技術條件下,OLED的燒屏問題尚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手機屏幕的主頁往往是燒屏重災區(如下圖)。
另外一個OLED的缺點就是頻閃。
盡管OLED在對比度、拖影方面相比LCD有著明顯優勢,但對人眼的潛在傷害方面卻一直被外界詬病。
根據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對人體健康影響較低的頻閃應在 1250Hz 以上;如果想要基本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的,至少應該在 3000Hz 以上。
目前OLED屏幕目前大多采用的是PWM調光技術。其頻閃率大約在 200Hz~250Hz 之間,隨著屏幕亮度降低,頻閃率也會隨之下降。而LCD屏幕的頻閃在1000HZ以上。因此,在低亮度顯示的情況下,OLED 比LCD 更容易造成眼部疲勞。
雖然現在許多廠商在嘗試使用DC調光技術來解決OLED屏幕的頻閃問題,但效果仍未達到理想狀態,并且出于成本等問題的考慮,也只應用在了部分旗艦機上。
所以,盡管從LCD切換成OLED正在成為手機廠商們的新趨勢,但對用戶來說,OLED燒屏與頻閃的問題一日不被解決,用戶仍將繼續怒喊”LCD永不為奴”。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