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納捷半導體張紅磊:“缺芯”帶來新機遇,做安全加密和超低功耗芯片領跑者
瑞納捷,正成為“國產芯”在超低功耗和安全加密芯片方向上的領導者。
圖 | 武漢瑞納捷半導體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張紅磊
點燃一個行業,偶爾也需要一場“黑天鵝”事件。
2020年中,“缺芯”成為了一場將全球科技產業鏈都席卷在內的巨型風暴,世界從未如此清晰地意識到保證芯片按時供給的重要性。而曾如堅冰般不可撼動的芯片產業格局,也迫不及待地迎來了一絲又一絲的松動——至少對千萬中國芯片企業來說,新的曙光來臨了。
據企查查于今年4月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2019、2020和2021年的芯片相關企業新增數量分別為:8442家、2.31萬家和4.74萬家,同比增速分別為13.82%、173.76%和105.06%,創業者的爭相入局已然表明,芯片產業成為了中國硬科技方向最具有活力的創業領域之一。
而作為芯片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中國芯片設計產業在“缺芯”后也展現出了強力的發展趨勢。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芯片設計企業數量增長26.7%,達到2810家;全行業銷售預計為4586.9億元,相比2020年的3819.4億元,增長了20.1%。
但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22年后,“缺芯”又出現了新的變化:不同于此前的全行業芯片短缺,目前的“缺芯”更多呈現出了結構性的特征——車規級芯片短缺仍在延續,手機、電視等消費類芯片需求卻在持續下滑。
那么,該如何正確認識“缺芯”給中國芯片產業帶來的機遇與風險?面對芯片設計市場被國際巨頭常年壟斷的局面,“國產芯”該如何求生存、求發展?伴隨“缺芯”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中國芯片企業該如何選擇自己的商業之路?
帶著這些問題,鎂客網聯系到了目前在國產芯片產業中,安全加密領導者,超低功耗技術領先者的企業:武漢瑞納捷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納捷),與其副總經理:張紅磊,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1、“缺芯”席卷全球,“國產芯”機遇與風險并存
“說實話,過去我們推廣國產芯片的時候,很多客戶是不太愿意嘗試的。”
回顧“缺芯”前的半導體市場,張紅磊對記者感嘆,對于國產芯片來說,盡管價格上有優勢,但依然難以動搖已經被歐美等品牌所長期占領的市場份額。“缺芯”的出現,的確讓國產芯片迎來了更多的機會。
“缺芯給我們國產芯片帶來了被使用機會的增加,面對歐美等國外廠商的缺貨和長期高昂的價格,終端客戶開始更愿意接受對國產芯片的使用。”
張紅磊告訴記者,除了國產品牌獲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更為寶貴的是,“國產芯”有機會進入到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中。
“對于芯片企業來說,過去我們沒有量產的機會,就沒辦法能夠持續地進行研發投入,持續地進行產品完善,持續地進入產品迭代?,F在國產芯片逐漸被客戶認可并使用后,就帶來了優化產品整體性能和豐富產品類型的機會。這對‘國產芯’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國產芯片可以真正成長起來,一方面客戶也享受到了成本降低的好處,降低了供應鏈的風險,真正走入了良性循環。”
但是機遇背后,往往也蘊含相應的風險。在張紅磊看來,目前的國產芯片,已經在一些細分方向上出現了“內卷”的跡象。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國產芯片廠家進入到行業中來。但在這種‘一擁而上’的過程中,出于需求量的巨大和研發門檻較低等原因,初創芯片企業更多的是選擇進入一些門檻比較低的、低端消費類的芯片領域。但這就帶來了一個致命性的問題——這些領域短時間內成為了‘紅海’,并很快進入了價格上的‘內卷’。
所以我認為,國內的芯片企業還是要能夠根據自己的優勢和亮點來進行資源配置,多一些前期的市場調研,能夠更多地投入到一些被國外企業占據份額較高的領域作為主要研發方向,比如像車規類、工業類、超低功耗等中高端的賽道,大家能夠區分開來,形成差異化競爭。而不是說一旦有機會,就全部投入到偏低端的消費類等市場上面去做。”
2、迎戰“巨人”,中國芯片設計企業仍有機會
根據IC Insights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大陸共有芯片設計企業2810家,占據了全球9%的市場份額,距離美國68%的市場份額仍有著較大差距。
從微觀層面來看,芯片設計市場的競爭也正在呈現“馬太效應”:如高通、博通、聯發科和英偉達等長期“霸榜”的巨頭企業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那么對于中國芯片設計企業來說,面對著如此嚴峻的市場環境,該如何搶到更多的生存空間呢?
“實話實說,我覺得從目前僅從芯片設計這個角度來講,國內的設計水平已經在很多領域里做到了較高的水平,像華為海思等國產芯片設計企業在設計水平上已經不亞于高通等巨頭企業”,張紅磊對記者表示,“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外的一些知名企業無論是在從業時間上、制造工藝的積累上等方面,都比我們早了很多年。想短時間內趕上還有一定的難度。”
但張紅磊也表示,盡管存在差距,國產廠商仍然有迎頭趕上的機會。
“首先,像車規類、工業類和超低功耗類等特定行業上,國產企業如果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深入研究,是可以在這些專業賽道上形成趕超的。像海思就是通過早期在安防、手機通信芯片等幾個細分賽道上實現了逐步趕超,才有了現在逐漸邁入到全面趕超的局面,這是我們國產企業的一個機會點。
其次,從產品的角度來說,國產芯片的穩定性、可靠性和整體品控都亟待加強。面對國際大廠可以在這些方面的明顯優勢,終端客戶肯定還是希望國產芯片可以做的更好。
第三,國產芯片設計企業要發揮本土化的服務優勢,對我們的客戶做到“保姆式”服務。相比歐美企業,我們在服務意識和人員配置等方面都有本土的優勢。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也是我們趕超的一個機會;
最重要的是:國產芯片尤其要在中高端產品的制造成本上進一步縮小與歐美大廠之間的差距,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國產芯片獲取更多的利潤,從而持續投入到我們未來的研發中。”
3、深耕細分賽道,瑞納捷勇當“領跑者”
記者注意到,瑞納捷自創立伊始,就憑借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將超低功耗MCU和國密安全芯片作為了創業的主要方向。經過數年的不懈耕耘,目前已經成為了安全加密領導者,超低功耗技術領先者。
“現在的主流趨勢是:隨著5G、新能源及人工智能的發展,萬物互聯正在加速前進,包括手機在內的海量移動產品都對能耗提出更高的要求,超低功耗設計迎來了廣泛需求。所以,瑞納捷就把超低功耗芯片作為了主攻方向之一”,張紅磊告訴記者,“并且,當時我們做了一些市場調研:在國內做低功耗的,尤其是做超低功耗方向的,可以說是寥寥無幾。直到現在,瑞納捷也是國內自研超低功耗技術方向的佼佼者。”
圖 | 瑞納捷研發的超低功耗MCU RJM8L003,可廣泛應用于醫療電子、智能門鎖、三表等行業
張紅磊同時還表示,瑞納捷是目前國內第一家推出超低功耗安全MCU的國產廠商,且目前尚無廠家可以把安全和超低功耗結合在一起。而在安全加密方向上,瑞納捷同樣有著很強的優勢。
“現在越來越多的產品進行大量數據交互,同時也需要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不被抄襲,也正因為如此,核心算法、核心數據、大量的核心圖片、視頻及原創耗材等等都需要進行加密保護措施來避免被惡意獲取或抄襲。”
圖 | 瑞納捷研發的RJGT101,是應用在電子煙、醫療耗材、美容耗材等方面的加密芯片
記者注意到,包括防偽認證、數據加密的安全需求,已經成為了芯片企業的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目前,瑞納捷推出的低成本加密芯片,已經在電子煙、醫療耗材、美容耗材,甚至手機數據線等行業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特別是在電子煙的煙彈認證領域,占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
“目前,瑞納捷半導體已經成為了國內安全加密領導者。包括超低功耗技術這一塊,我們也可以很自豪的說是一個領先者”,張紅磊告訴記者。
4、“國產芯”要脫穎而出,苦練“內功”仍是根本
盡管芯片行業有著有著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的特點,但記者注意到,從2015年創業至今,瑞納捷分別獲得了包括特斯拉、華為、字節跳動、中車和TCL等多家巨頭企業的合作及認可。那么,是哪些原因,能夠讓這家“國產芯”脫穎而出?
“首先是依靠了我們原始團隊積累的一些歷史經驗”,張紅磊告訴記者,瑞納捷團隊分別由來自中科院、華為海思和華中科技大學的人才組成,團隊成員人均在芯片領域具備十幾年以上的從業經驗,這對瑞納捷的快速成長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
此外,對芯片技術上堅持和投入同樣重要。張紅磊對記者表示,盡管瑞納捷也注意到了通用型MCU這兩年巨大的市場缺口,但并沒有動搖其執著立足安全加密及超低功耗賽道的決心,并長期保持了高比例的研發投入。
“如果瑞納捷也去投入到通用MCU等一些消費類的市場,短期內的營收上面可能會有一些增長,但這并不符合瑞納捷的發展戰略。我們多年來還是堅持在這兩個主要賽道上——如果沒有這種深度的積累,我們的產品性能和品質也不會獲得特斯拉、華為和中車的一線客戶的認可。
另外瑞納捷在對研發上的資金與人力投入始終維持一個高比例。從2018-2021年,我們連續4年的研發投入都占到了營收比例的40%以上。我們確信只有通過這種高投入,才能給未來帶來高增長。”
記者注意到,專業團隊、堅守賽道和研發投入成為了瑞納捷得以快速發展的三個核心關鍵詞。目前,在國內做的順風順水瑞納捷,也已經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并已經在南美和歐洲的部分市場取得了進展。
“缺芯”為中國芯片產業推開了一扇門,讓全球注意到了中國芯片的實力,也為“國產芯”打開了更多的市場。面對著激烈的競爭和廣闊的市場需求,我們有理由相信,憑借著扎實的技術實力和對用戶的深刻理解,瑞納捷的“國產芯”將為中國芯片的追趕之路增添更多的新動力。全球芯片產業的逐鹿之戰,仍有懸念。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