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微光陳飛:AR短期仍將深耕B端,光學模組會成為“勝負手”

王飽飽 2年前 (2023-01-03)

靈犀微光正成為全球AR光學模組賽道的領跑者。

真正的戰場上往往看不見硝煙。

自前年“元宇宙”概念爆火,已久不在行業頭條出現的AR,再次被拉回至大眾視野。尤其在消費級AR設備這一賽道上,迎來了久違的熱鬧——如Nreal、雷鳥創新、Rokid和影目(INMO)等國產廠商品牌,要么抓緊推出新品,要么重新把國內市場作為了發力方向。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就有超過十款AR眼鏡在國內發布或上市。

資本同樣看好這個市場的未來。據統計,Rokid在11月接連獲得了兩筆投資;羅永浩的“細紅線”AR公司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全球AR產業僅在去年上半年就融資46起,累計融資金額68.8億元。

不過,當我們仔細觀察當前的AR賽道時,發現:無論是to B還是to C端的設備,不光要拼軟件、拼生態,更要比拼其中作為核心硬件的光學模組——雖然鮮有消費者了解光學模組的重要性,但其卻是產品能否脫穎而出的重中之重。

從成本上,有業內人士指出光學模組可以占到一些AR眼鏡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從產品方向上,使用什么樣的光學模組不僅決定了AR眼鏡的產品形態,也決定了這款設備的核心用途。如果說AR眼鏡這款前沿產品目前比拼的仍是“硬科技”實力,那么光學模組就是勝負天平上那塊最沉重的砝碼。

靈犀微光陳飛:AR短期仍將深耕B端,光學模組會成為“勝負手”

圖 |靈犀微光VP 陳飛

鎂客網注意到,在國產光學模組產業中,北京靈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靈犀微光)是目前賽道中的領跑者。我們有幸采訪到了靈犀微光VP 陳飛,試圖了解:作為一個AR產業的圈內人,怎樣看待目前AR產業的發展情況,以及作為AR設備核心零部件的“光學模組”未來將會有怎樣的發展態勢。

坐在過山車上的AR,正駛向B端

回顧歷史,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AR眼鏡甚至說AR設備產業的發展都稱不上一帆風順。

陳飛告訴記者,AR的第一波浪潮的起點,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Google Glass。曾作為軍用目的的AR技術,在谷歌試圖將其落地為消費級產品后,微軟、索尼等巨頭迅速跟進,AR產業在2016年正式迎來了“頂峰”。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2014年,靈犀微光正式從光學模組的角度切入AR賽道。之所以選擇這個角度,除了自身的技術優勢外,更多是考慮到當時的產業發展背景。

以當時的行業發展來看,包括在對整個行業進行梳理和分析以后,我們認為整個AR產業鏈是比較龐大的一套體系,甚至比手機行業要更大。只有微軟這樣體量的巨頭公司才能“整個”做起來,所以說靈犀微光選擇了最核心、最上游的光學模組部分來進入AR賽道。

盡管AR賽道曾一時風光無兩,但賽道中現象級企業Magic Leap首款產品的“翻車”,為這一新興產業迅速蒙上了陰影。陳飛表示,在AR產業逐漸“冷卻”后,即便是微軟這種大公司,也意識到必須“轉身”走向以工業軍事等為代表的更為務實的B端需求。

以微軟為代表的巨頭也好,或者說Magic Leap這種獨角獸也好,都開始試圖去朝著to B端應用去改變,比如說研發在工業上的一些作為效率提升的工具,或者是輔助工作的方面。而真正想要去打開C端市場,真正想要去引爆 AR的產業在C端的爆發,大家認為從技術層面上,包括說從整個產業構成的方面上,還是會需要一定的時間發展才行。

但從整體來看,AR賽道一時的沉浮,對光學模組這一AR產業中的上游細分賽道來說,影響相對有限。

“其實對于靈犀微光這樣的光學公司,尤其是以新興的光學技術作為方向的企業來看,產業的風浪對我們的影響并不明顯。這是因為光學的技術發展需要長時間的沉淀與積累,尤其在以量化、產品化為導向的技術研發,還需要一定的中間過程來驗證。”

冷靜的心態有助于企業做出合理的判斷。2019年,靈犀微光在無錫率先搭建起國內首個幾何陣列光波導產線,可以實現85%穩定良率下10萬片產能。

光學模組,AR無聲的戰場

光學模組目前處于AR眼鏡產業供應鏈中絕對的上游位置。作為以增強視覺感官能力的AR眼鏡,天生就與“光”密不可分,而光學模組的能力與技術偏向,自然決定了一款AR眼鏡產品的功能和舒適度,甚至說,決定了這款設備到底是不是個真正的AR眼鏡。

和手機不同的是,AR設備是要在現實場景當中,通過3D化、虛擬化的信息來進行交互,勢必要在技術上做較大的變革”,陳飛對記者表示,“ 因此在信息提供的層面上,光學技術起到了非常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回頭來看,AR眼鏡在C端何時能迎來‘爆發’,實際上依賴著光學技術的發展。包括現在微軟主打的的AR設備HoloLens依然只能是對長時間佩戴不友好的‘頭顯’形態, 也是因為相關光學技術的限制。”

陳飛告訴記者,靈犀微光目前的業務核心就是努力打造自主研發的光學體系,努力滿足下游硬件開發的公司能夠打造出小型化、輕量化的 AR眼鏡,提升設備的分辨率、對比度、亮度和色彩能力等光學顯示性能。記者注意到,這也正是決定一款AR眼鏡能否脫穎而出的決定指標。同時,在光學模組技術選擇上的比拼也成為一款設備的“基本面”。

靈犀微光陳飛:AR短期仍將深耕B端,光學模組會成為“勝負手”

圖 | 靈犀微光自主研發的陣列光波導模組AW81

記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AR設備所采用的光學模組技術方向并不相同。光波導、離軸光學、棱鏡、自由曲面和BirdBath等不同的技術方向既決定了產品在形態、體積、FOV、透明度等方面表現的不同,也決定了最終的產品用途的差異。

當然,目前AR設備遠未大面積普及也從側面證明了目前的光學方案都還遠談不上完美。但陳飛告訴記者,從光學參數、表現能力以及外觀形態及量產能力來看,靈犀微光目前主攻的光波導技術已經被廣泛認為將是未來主流的光學顯示方案。

“當然,在現有的追求‘大屏觀影’等應用場景中,自由曲面、棱鏡和BirdBath技術還是有一定的表現力的,因為這種需求集中在對更大屏幕、更清晰視頻影像的追求,這在光學方面實現起來的‘門檻’并不太高”,陳飛對記者表示,“但是隨著光波導技術的成熟,無論是反射式的幾何陣列光波導,還是衍射式的表面浮雕光柵波導,或者說衍射式的體全息,這些光波導技術隨著二維擴瞳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他們其實就能夠逐步實現讓設備變得更小型化和更輕量化,能夠讓整個的顯示畫面有一個更好的表現,以及讓獲取信息的區域和范圍能夠更大——其實才會是未來的發展主流。”

元宇宙時代的AR,“硬科技”才是內功

記者注意到,在目前主流的光波導技術路徑:體全息光波導、陣列光波導和表面浮雕光柵波導中,靈犀微光在前兩種技術方案上都有布局。其中在陣列光波導中,靈犀微光今年還實現了業界認為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二維出瞳擴展技術的陣列光波導新突破。陳飛認為,技術路徑的正確選擇與長期堅持,是靈犀微光在賽道中占據優勢的重要原因。

我們的核心優勢其實主要在兩個方向技術路徑和量產能力。

首先我們在技術路徑的選擇方面,分別選擇了反射式的幾何陣列方向和衍射式的體全息方向來做布局。其中在反射式的幾何陣列光波導這個方向上,我們從技術角度已經基本持平了目前國際上比較領先的以色列AR眼鏡制造商Lumus,甚至在更大的視場角和更輕量化的光學顯示模組的方面上,比Lumus的技術實現度方面要更好;

在量產方面,靈犀微光一開始就認為幾何陣列光波導的發展需要有足夠強的量產能力,所以說大概從2015、16年的時候,我們就圍繞著幾何陣列光波導最核心的量產的方面來去做,包括全球第一條圍繞著幾何陣列光波導去做量產的產線,以及目前和未來更多的產線規劃,其實全部都是奔著以我們核心技術實現為主,然后要去完成更高良率和更大產能的量產這個方面來去做的。”

記者注意到,目前靈犀微光不僅在反射式的幾何陣列光波導技術上實現了國際領先,在衍射式的體全息方向上,也已經從材料、具體產品和量產等方向上做了足夠多的布局。陳飛表示,靈犀微光始終觀察著行業動向,“在跟下游的一些硬件廠商體系溝通,會發現大家對于產品定義的一些思考和應用方向上還是保持著比較一致的。誰能夠快速的去實現低成本的更大批量的量產的光波導顯示模組產品,就能夠在這個行業當中率先勝出,這就是我們整個戰略方面的一個思考。

長坡厚雪。盡管元宇宙颶風之下,AR賽道眾聲喧嘩之聲漸起,但當浮躁的聲音漸漸散去,唯有過硬的技術實力方能成為企業的立身之本。在光學模組方面,靈犀微光已經成為眾多國產AR廠商的首選合作伙伴,未來中國AR的風又將吹向何方?或許答案就隱藏在更多的“靈犀微光”的發展脈絡中。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