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高層大變動:孟晚舟升任輪值董事長;蘋果新專利獲授權:可在VR中編輯3D文檔

王飽飽 3年前 (2022-04-02)

英特爾計劃收購Granulate,預計今年二季度完成。

1、華為高層大變動:孟晚舟升任輪值董事長,郭平卸任輪值董事轉任監事會主席

4月1日晚間消息,華為發布公告稱,完成監事會換屆選舉,原輪值董事長郭平經選舉,成為新任監事會主席,不再擔任輪值董事。孟晚舟則在華為CFO(首席財務官)和副董事長之外,新增輪值董事長一職,與另兩位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和徐直軍并列。

這是華為自2018年開始實施輪值董事長制度以來,首次出現輪值董事長變更。按照目前的安排,孟晚舟將在2023年4月1日首次當值。

2、蘋果新專利獲授權:可在VR中編輯3D文檔

4月1日,蘋果公司「3D文檔編輯系統」專利獲授權。摘要顯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包括虛擬現實和/或增強現實設備以及實現用于檢測由用戶做出的手勢的感測技術的輸入設備(例如,鍵盤)的3D文檔編輯系統和圖形用戶界面(GUI)。

使用該系統,文檔的各個部分可被放置在或移動到由VR設備提供的3D虛擬空間中的各種Z深度處,以在文檔中提供3D效果。該感測技術可允許用戶當經由小鍵盤輸入文本時做出手勢,從而允許用戶在打字時指定文檔中的3D效果。

該系統還可監測使用小鍵盤所作的條目,將規則應用于條目以檢測特定類型的條目諸如URL,以及在Z軸上相對于文檔中的其余內容向前或向后自動移位所檢測到的類型的條目。

3、比亞迪半導體 IPO 審核再被「中止」,官方回應

4月1日消息,3月3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發行上市審核信息公開網站顯示,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IPO審核狀態顯示為“中止”,原因是比亞迪半導體IPO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

比亞迪半導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深交所僅是暫時中止公司發行上市審核。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盡快向深交所提交更新財務資料后的上市申請文件并恢復上市審核。”

4、vivo公開自動駕駛專利,華為以54項專利領先眾手機品牌

4月1日,天眼查App顯示,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下稱“vivo”)公開自動駕駛方法、車載裝置、移動裝置和車載電子設備專利,公開號為CN114261398A。

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屬于通信技術領域,在車載電子設備和移動終端之間處于連接狀態的情況下,接收移動終端發送的第一信息控制車載電子設備進行自動駕駛。其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駕駛環境信息和第一駕駛信息至少一項。

5、蔚來汽車申請注冊多個酒類商標 “NIO BAR”已注冊成功

4月1日,企查查APP顯示,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光之子”商標,國際分類為酒,當前商標狀態為申請中。

此外,蔚來汽車先后申請多個“微醺俱樂部”“蔚來微醺俱樂部”和“NIO BAR”商標,國際分類涉及酒、啤酒飲料、方便食品、廣告銷售等,目前“蔚來微醺俱樂部”“NIO BAR”狀態為“已注冊”,而多個“微醺俱樂部”商標狀態則為“駁回復審商標狀態”。

6、特斯拉上海工廠推遲復工,產能損失約 1.5 萬輛

據新浪科技報道,特斯拉進一步推遲上海工廠復工,將不會在4月2日恢復生產。此前,特斯拉計劃在3月28日起暫停其位于上海的超級工廠生產活動,原計劃為停產4天(3月28日至4月1日)。

對此,特斯拉尚未透露4月2日之后是否會恢復生產。此前該公司對界面新聞表示,將始終堅持履行防疫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要求,隨時根據政府的防疫政策來安排工作。

7、美國財政部將俄羅斯最大芯片制造商列入制裁名單

據央視新聞,近日,美國財政部表示將制裁俄羅斯網絡和科技相關實體和個人。根據聲明,本次制裁涉及21個實體和13名個人。美財政部的聲明表示,這是“以防俄羅斯逃避制裁和采購西方關鍵技術”。本次制裁名單中包括俄羅斯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和微電子制造、出口商米克朗(Mikron)。

據悉,俄羅斯出口的微電子產品中,Mikron占比過半。該公司也生產集成電路、電子元件,同時還為俄羅斯國家支付卡系統(Mir)生產國內芯片。

8、英特爾計劃收購Granulate,預計今年二季度完成

4月1日消息,今日,英特爾公司公布收購總部位于以色列的實時持續優化軟件開發商——Granulate云解決方案公司的協議。收購Granulate不僅能夠助力云與數據中心用戶最優化計算工作負載性能,同時也可以降低基礎設施和云計算的成本支出。目前,交易條款暫未披露。

據了解,該交易預計將于2022年第二季度完成,具體取決于慣例成交條件。屆時,Granulate約120名員工將加入英特爾數據中心與人工智能事業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