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人到中年」
縱觀2021年蔚來財報,雖仍有作為,但疲態盡顯。
久在江湖飄,臉面最重要。
進入三月份,受到供應鏈等因素的等多重壓力,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2022年的第一波漲價潮。
鎂客網注意到,包括特斯拉、比亞迪、理想、小鵬、零跑和哪吒等一眾知名、不知名,甚至極少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新能源車企,都已經開始了不同幅度的漲價。不過,作為造車新勢力中“老大哥”地位的蔚來,卻在這波漲價潮來臨時,顯出了一股豪氣。
蔚來表示,“價格穩定對用戶利益對市場都有好處,短期我們沒有漲價的打算。目前國際原材料價格包括芯片供需情況,讓整個供應鏈成本較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也會根據客觀環境變化靈活決策。”
不僅如此,昨日蔚來官方又宣布:蔚來ET7首批量產車輛在合肥江淮蔚來先進制造基地正式下線,并將在3月28日正式開啟交付。這是蔚來繼ES8、ES6及EC6之后推出的第四款量產車型,定位在中大型旗艦轎車。
一不漲價,二發新車,在雙重利好消息的加持下,蔚來的2021年財報也終于顯現了廬山真面目。
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但已難言亮眼
今日清晨、美股盤后,蔚來發布了2021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報。其中披露:2021年,蔚來總營收人民幣361.4億元(約合56.706億美元),與去年相比增長118.5%,其中整車收入達到331.7億元;毛利潤為人民幣68.214億元(約合10.704億美元);蔚來2021全年凈虧損40億元,同比收窄24.3%。
銷量上,蔚來在2021年全年共交付了91429輛車,對比2020年交付的43728輛,2021年蔚來在交付量方面同期增長了109.1%。
這其中,ES8車型交付20050輛,ES6車型交付41474輛,EC6交付29905輛。其中最亮眼的要數EC6車型,其交付量比2020年大漲約730%。
盡管如此,當和理想、小鵬的全年銷量對比時,蔚來作為“老大哥”的角色已經在動搖。2021年,理想交付90491輛,僅比蔚來少了不足千輛;小鵬交付98155輛,已經成功甩開了蔚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付量翻倍的同時,蔚來在營銷等方面的支出也在大幅增加。2021年全年,蔚來的營銷和行政管理總支出達到了68.78億元人民幣,同比2022年幾乎同樣增加一倍。
記者認為,單純看營收、毛利等數據,蔚來在2021年表現尚可言一句滿意。如果從銷量角度看,對比理想和小鵬,乃至一眾二線造車新勢力,蔚來可能就只能在及格線附近。如果再考慮到去年一整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突飛猛進,那么給蔚來去年的表現打分,就已經成為了一件不容易的事。
蔚來遭遇“中年危機”?
如果把目光從2021年全年財報移向同時發布的2021年四季度財報,可以發現,在該季度蔚來凈虧損21.43億元,較三季度虧損增加157%,堪稱兩年來虧損幅度最大的一次。
資本市場的嗅覺向來極為靈敏,面對這樣一份財報,今天的港股給出了尾盤跳水、跌幅8.26%的回應。記者認為,在今夜的美股市場,蔚來的表現恐會與港股保持一致。
“當前沒有提價的想法。”在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會上,李斌再次確認了目前蔚來不會提價,接下來會根據市場情況來看定價政策是否調整。不過面對正在“掉隊”的銷量,記者注意到,不少人對此的判斷是“蔚來賣不動了,自然不敢漲價”。
銷量曾經不是蔚來的問題,但眼下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普遍加速的情況下,蔚來正在掉隊。根據最新統計,2022前兩個月的銷量,蔚來已經被二線品牌哪吒超越。
圖 | 蓋世汽車整理的2月份部分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
盡管2021年的總銷量相比去年接近翻番,但蔚來在2020年和2021年的銷量,分別占到國內總銷量的3.2%和2.6%——賣的多了,但份額少了。
對于蔚來銷量的疲軟,一種頗為主流的觀點認為,高端市場的蛋糕已然寥寥無幾,這也是為什么,高銷量伴隨著的是高額營銷費用的支出,以及其銷量正在被小鵬、理想乃至二線新能源車廠快速追趕的原因。
對于這個時間節點的蔚來來說,正困于一種難做的抉擇之中:繼續攻克高端市場并非沒有好處,畢竟目前市場的敵手不多,李斌也底氣把2022年的全年汽車銷售毛利率目標定在其它車企羨慕的18-20%。
但另一方面,高端市場的份額畢竟有限。在整體乘用車市場中,高端車型的比例一般維持在10%-11%。并且可以預測的是,蔚來今天從BBA處搶來的份額,隨著時間推移也會不斷遭遇到BBA等車企的“反搶”。
2022,或許是蔚來的轉型之年
在財報會上回顧過去和展望未來時,李斌用了“我們以強勁的勢頭結束了2021年”和“2022年將是蔚來重新加速的一年“的說法。但總體來看,產能、市場和技術能力,都在成為2022蔚來最大的絆腳石。
當然,李斌不會坐以待斃。
記者注意到,今天據36碳報道,蔚來已經和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達成合作,將采用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這意味著蔚來將擺脫對寧德時代的依賴,提高自身對產能的控制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曾有報道稱,蔚來已經有意愿開啟中端消費市場,計劃推出一個內部代號為“ALPS(阿爾卑斯)”的新品牌,主攻15-30元之間的汽車市場。
這也和李斌在今天財報會中“新品牌團隊組建已經完成,首批車型研發,已經進入關鍵階段”的表態不謀而合。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蔚來在研發上正在進入高投入階段:盡管沒有完成全年50億元研發支出預算的目標,但從四季度公司研發費用激增至18.29億元可以看出,蔚來正在尋求技術上的“補短板”甚至超越。
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造車的“蔚小理”格局已經在發生改變,盡管“為什么還有人在用油車”的答案已經不需要李斌再去尋找,但如何避免讓蔚來下滑成一家平庸的公司,卻是李斌亟需破解的一道難題。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