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下一個「元宇宙」,將誕生在「文化+科技」這對CP里?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是1+1>2的真實寫照。
2021年年中,“元宇宙”這一概念橫空出世,瞬間點燃了市場熱情,從巨頭企業到資本再到整個科技行業,紛紛開始投身于“元宇宙”的相關業務中,力圖能夠為不遠的未來市場做好鋪墊。
但令人驚訝的是,“元宇宙”實際上本是在上世紀90年代的文藝作品中所撰寫的、具有賽博意味的一個概念,而今卻突然擁有了引領科技行業轉向的超強“魔力”。文化與科技,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
實際上,從歷史角度來看,科技與文化的關系一直是相伴相生、相輔相成的。科技的進步帶動了文化生產的變革,而文化產業的興旺又促進了科學技術的商業化落地。例如,活字印刷術的出現讓紙質媒體產業興起,讓文化從廟堂走入民間,反過來也帶動了印刷行業的興旺;電訊技術的發明催生了大眾媒介的興起,文化作品從此不再局限于只能用文字表達,而轉向了用聲音、圖像和視頻等方式進行傳播,這也讓廣播電視和電影產業得以崛起。
在當下的信息和數字社會,科技行業在近一百年來,邁出了比過去一千年加起來還要更遠的一步:人工智能、大數據、5G和云計算等等新興技術的出現和進步,正迅速并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與社會形態。
鎂客網注意到,在這種快速的變化中,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也必然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做出調整。并且,伴隨著近兩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文化產業正面對著更多的艱難挑戰,亟需加快與科技融合及向“數字化”靠近的步伐。
那么,“數字化”究竟能給文化產業帶來什么?怎樣做才能讓文化產業更好地邁入“數字化”呢?
當文化產業“擁抱”數字化
鎂客網觀察到,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和科技產業一樣,文化產業也得到了高層的關注。在“十四五”規劃中,中央就明確提出要“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壯大數字創意、網絡視聽、數字出版、數字娛樂、線上演播等產業。”
這意味著,從政策導向來看,科技正在成為文化產業得以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正在促成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格局。
從產業業態發展的角度來看同樣如此,文化產業的數字化,既有傳統文化產業如廣播電視、電影、圖書出版等傳統業態在積極轉型到數字影視、數字出版等方向,且新冠疫情在世界的蔓延加速了這一過程;也有如短視頻、5G+全景直播、增強現實、虛擬人等依托最新科技成果而形成的新型數字文化產業的勃興。
據國家統計局的公開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16個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行業小類,就已經了實現營業收入1820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高達32.9%;并占全部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3.5%,提高了0.6%。這意味著,數字化所帶來的新型數字文化產業產值,在整體文化產業中的比重正在快速提升。
盡管整體向好,但文化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仍然面臨著不少問題,例如:相關從業者如何更深入了解行業?如何理解消費者的具體需求和市場變化?如何確保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確實走在正確的路上?
如果僅憑個體企業的能力,想解答以上這些問題無疑非常吃力,而相關政府部門對國家政策的執行和對產業方向的具體指引,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讓“科技+文化”有效率地融合,他們這樣做
鎂客網注意到,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古都南京,正積極響應國家的戰略部署,探索出一條以“文化科技融交會”為載體來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新道路。
“中國(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交易會”(簡稱“文化科技融交會”)的前身是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九屆的“南京文化創意產業交易會”。2018年,在敏銳的關注到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大趨勢后,展會進行了轉型升級,力圖探索構建深度聚焦文化科技融合產品技術和應用場景的交流交易平臺。
這恰恰與2019年由科技部等國家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中“定期開展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交易,打造交流對接平臺,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的要求不謀而合。
截止到去年,文化科技融交會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三屆,累計服務各類市場主體超3000家,達成交易超300億元,接待行業觀眾超過5萬人次。達成了文化與科技的高質量互動、助推了文化產業發展,打造了文化-科技融合的良好生態,對探索如何解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最后一公里”難題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在科技部的關懷與指導下,文化科技融交會已經成為全國性的文化科技融合展覽展示與產品技術交易平臺。
2021年,世界正逐步進入“后疫情時代”,中國文化產業數字化仍亟需加快腳步。于是,新一屆文化科技融交會于10月21日至23日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重磅來臨!
五大板塊流光溢彩,數百家展商熠熠生輝
據悉,圍繞廣播影視、動漫游戲、演藝娛樂等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本屆融交會設置了五大板塊:文化科技融合典型應用場景展區、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果展區、紅色基因庫試點成果展區?、國家文化大數據區域中心成果展區和文化產業數字化展區。集聚動作捕捉、云渲染、虛擬現實等產業前沿應用,現場展示和交易新技術、新產品、新一代解決方案。
而作為每年融交會打造的“王牌”板塊之一,“文化科技融合典型應用場景展區”在今年的展出中,將展示包括:虛擬制片技術——E.I.ART-異世之門、虛擬人技術——越時代虛擬偶像“ALiCE”、螢石科技帶來的5G+360度全景直播技術、沉浸式互動體驗空間——鯨世科技自研IP“浮天若夢”等等前沿產品。
在“紅色基因庫試點成果展區”中,將集中展示包括河北西柏坡紀念館、安徽金寨革命烈士陵園、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在內的多項紅色基因庫一期試點單位的最新建設成果,從數字化采集、文化數據關聯標識、文化數據云平臺、文化消費沉浸式、互動式體驗等多方面展現紅色基因的精彩內容。
在“國家文化大數據區域中心成果展區”,將呈現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分中心運營體系,直觀展示視界觀APP等產品成果,充分體現宣傳文化系統“新基建”成果,進一步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保育、傳承和發揚。
而升級加碼的“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果展區”將呈現全國四批示范基地中代表單位的建設工作的最新成果和融通創新的示范模式。體現出文化與科技在基地的建設中是如何從被動融合走向主動融合,從淺層次融合走向深層次融合,從優勢領域融合走向全產業鏈融合,從“文化+科技”向“文化×科技”模式升級。
并匯聚各技術方向實力強勁的企業,展現先進的產品及應用場景,提升中國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及把握新趨勢能力。
除此之外,還會有600余家參會展商將帶來多項新技術發布與優質產品推介,十五場各類行業論壇活動和發布并解讀《2021中國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以展會友”只是開始,“重頭戲”是對相關項目的深入推動與合作共贏
作為致力于為中國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相關產業供需雙方提供產品對接、服務對接以及技術合作等方面的溝通渠道,南京文化科技融交會致力于促成優質項目合作和落地,并已經取得不少成功案例。
例如,在融交會組委會執行機構江蘇文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全力協調下,南京首個原創賽博科幻主題的沉浸式體驗空間——南京新莊國展中心地下城,由南京華加文化聯合國展中心共同打造,并將在2021文化科技融交會上進行現場簽約。該項目將于2022年元旦開業,融合各類沉浸式業態,各業態與故事線、世界觀高度融合,玩家將可以線上線下聯動同時進行游戲。包括ARG、密室逃脫、沉浸式酒吧與餐館、沉浸式戲劇等一系列沉浸式產業將會有更好的融合與升華。是華加文化在沉浸式行業的又一次大膽嘗試,也是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生動詮釋。
不僅如此,融交會還積極通過沙龍、對接會等各種形式為文化產業賦能。例如在本次融交會上,就有以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為方向、聚焦江蘇省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需求、匹配特邀優質夜間文旅項目供應商為目的的“夜間文旅專場資源對接會”,其采取“集中推介+分組商洽”的方式進行精準對接,深入打通夜間文旅產業上下游,促成更多優質項目落地江蘇。
而將要舉辦的紫金文化產業沙龍,會邀請全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消費新IP、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齊聚江蘇,為江蘇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脈獻策,打造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思想引擎,資源集聚的協作工廠,形成共享共贏的產業轉化之路。
同時,數十個特色文化產業項目簽約、總投資額近百億元的“2021南京市文化產業資源共享會”,也將在現場進行簽約,還將對南京首批數字文化產業園區進行授牌,并發布南京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
對于所有文化與科技產業的從業者和關心其發展的人來說,今年的文化科技融交會,值得期待和參與。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