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頭鯨秦娜:讓貨品會“說話”,用數據助力冷鏈產業騰飛

王飽飽 4年前 (2021-09-02)

冷鏈產業走向信息化,需要更多的“座頭鯨”。

座頭鯨秦娜:讓貨品會“說話”,用數據助力冷鏈產業騰飛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生鮮貨品的運輸,自古便是個難題。受制于技術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舊時代只有帝王權貴才可以享受到詩人杜牧筆下的這般待遇。

而如今,冷鏈物流的興起,已經把這種便利送進了千家萬戶,也成為了與老百姓日常生活關系最緊密的物流形式之一。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逐步走入了電商時代,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也伴隨著生鮮食品、藥品等貨品運輸需求的大增而迎來騰飛。

座頭鯨秦娜:讓貨品會“說話”,用數據助力冷鏈產業騰飛

但是,即使在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下,想要做好冷鏈物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據統計,目前在生鮮領域,在冷鏈物流的環節中通常會有高達30%的損耗值,導致了極大的浪費和經濟損失。而藥品貨物因其特殊性,更容不得在運輸中有一點閃失。

那么,如何監控物品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是否穩定的處于指定的溫度、濕度下?如何實時了解貨物更多的狀態?中國冷鏈產業的發展處于何種態勢?解決冷鏈問題,是否有新的方法?

鎂客網注意到,創業六年有余的座頭鯨(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長期專注于“產地數字化及全程冷鏈”的物聯網智能數據運營服務公司,是該領域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于是,我們帶著上述問題,與座頭鯨合伙人秦娜,做了深入的交流。

座頭鯨秦娜:讓貨品會“說話”,用數據助力冷鏈產業騰飛

圖 |座頭鯨合伙人 秦娜

告別野蠻生長,冷鏈產業正走入規范化

對于冷鏈產業近年來的變化,秦娜深有感觸。她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需求的豐富,冷鏈產業的“信息化”正成為該產業的大趨勢。

“冷鏈信息化從最初的市場培育期,由貨主驅動的對貨物某一流程節點的溫濕度監控需求,發展到了倉運配一體化監控需求,從貨品出廠開始,產地倉、干線運輸、銷地倉、門店等等,各環節均納入到了標準溫度系的建設和管理。”

座頭鯨秦娜:讓貨品會“說話”,用數據助力冷鏈產業騰飛

信息化,有助于冷鏈產業快速成長、成熟,但在“求快”的背景下,每個行業都難免經歷“野蠻生長”的階段。為了讓冷鏈物流行業可以健康發展,政府也從建設、監管等多個角度做出了具體要求。

中央對于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視由來已久,記者了解到,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更是明確指出,要“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這份文件的出臺,無疑對冷鏈行業的長久建設指出了明確的方向,規范了產業發展路徑。

而從監管方面看,其力度也正在加大。秦娜對記者表示,根據2020年9月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來看,其規定了在食品冷鏈物流過程中:“以溫度控制為主要手段,使食品從出廠后到銷售前始終處于所需溫濕度范圍內”的基本要求。

座頭鯨秦娜:讓貨品會“說話”,用數據助力冷鏈產業騰飛

左手建設,右手監管。政府對冷鏈物流產業的高度重視,一方面是對食品等貨品運輸安全的高度關注與負責,一方面也體現出了對冷鏈物流產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寄予厚望。

秦娜認為,這是冷鏈物流近年來從“配角”到“主角”的轉變。

“冷鏈已經從原來的附加功能,變成了從田間地頭到菜籃子的必要需求。對冷鏈全流程的關注,已經不再僅僅是貨主和監管方,更多的是每個利益相關的使用者和用戶群體,冷鏈的信息化進程也在隨著這種需求的產生而突飛猛進的發展著。”

讓萬物會“說話”,用數據讓物流全程透明

那么,深耕該領域六年的座頭鯨,在冷鏈物流產業中提供了哪些價值呢?

記者發現,對于貨品在貯藏和流通的兩個環境下的狀態究竟如何,是座頭鯨最為關心的問題(其中,在農產品領域還存在對于標的物出生、成長、成熟到產品化的全過程關注)。這實際上也是直指冷鏈物流目前貨品高損耗的核心原因:貨品從倉庫到運輸環節、再到倉庫的這段時間內,貨品的狀態是不可知的。

秦娜告訴記者,目前座頭鯨主打的智能硬件產品是“鯨鏢”系列。顧名思義,其目的是成為“貨品安全的守護神”。鯨鏢系列可以實現包括溫度、濕度、水體、氣體、光敏、位置、傾斜、碰撞和顛簸等多維度的貨品信息的實時監控及追溯。

座頭鯨秦娜:讓貨品會“說話”,用數據助力冷鏈產業騰飛

智能硬件是數據抓手,但僅獲取數據還不夠。數據的合理運用,是冷鏈產業真正走向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才是座頭鯨服務于客戶的真正法寶。

記者注意到,座頭鯨沒有滿足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常規做法,而是將智能硬件產品作為數據收集末梢,建立起了貨品運輸的神經網絡系統,從而對原料產地、生產加工、冷鏈存儲運輸、零售及配送等實現全場景、全鏈條配置。

而借助“硬件+數據平臺+智能服務”的全面服務理念,座頭鯨打造了“鯨云”SAAS平臺,作為貨品安全、品控及AI智能化、精細化閉環管理的“大腦中樞”。

座頭鯨秦娜:讓貨品會“說話”,用數據助力冷鏈產業騰飛

通過“鯨云”,座頭鯨建立了“貨品運輸AI智能運單管理”,“貨品儲存AI場所管理”等功能,從而賦能客戶對自己的生產環節進行預警和控制,實現對食品藥品貨品實時源頭監控、多節點溯源、統一監管。

秦娜表示:“我們首先是為客戶提供了標準溫度系數的建設,為冷鏈管理提供標準的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和管理手段;其次是實時的穩定的數據服務,做到冷鏈覆蓋的每個節點都可監控、可管理、可查看、可追溯。

記者了解到,座頭鯨所服務的客戶數量累計已經超過400家,其中不乏正大食品、羅森、叮咚買菜、盒馬鮮生、華大基因、巴斯夫等在各自賽道上領跑的企業。目前,座頭鯨的服務范圍,也已經由最開始的生鮮食品,擴展到了疾控、農牧、制作和新零售等行業。

對于年輕的座頭鯨來說,客戶的認可已經說明了其業務方向的正確與業務能力的成熟。而隨著中國冷鏈物流產業的進一步騰飛,座頭鯨又可以做出哪些新的價值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