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備胎”即將上天,NASA的42億美元是否打水漂,全看波音此次的發射
波音公司,這次能為自己“正名”嗎?
據NASA最新消息,沉寂已久的馬斯克“備胎”——波音公司,終于要在北京時間8月4日的凌晨1點,再次發射其研發的Starliner商業飛船,并將第二次嘗試對接國際空間站。
據悉,盡管此次Starliner商業飛船仍然沒有搭載任何人類宇航員,但本次Starliner將攜帶超過四百磅的補給物資,例如可重復使用的氧氣氮氣補給等設備,并將攜帶五百五十磅的物資返回地球。
目前,Starliner商業飛船已經到達CCAFS(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將在41號發射場發射升空。承載本次運輸任務的,將是宇宙神Ⅴ號運載火箭(又稱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NASA表示,飛船預計將在軌道上停留5至10天,然后返回地球,并將降落在美國西部的陸地上。
2014年9月,NASA與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和波音公司分別簽下了高達26億美元和42億美元的合同,在讓這倆家航天業的“新貴與老牌”公司成為美國商業載人航天計劃承運商的同時,也顯示了NASA從過去“只用自己或他國成熟研發的產品”的框框中跳出來,轉而租用商業公司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實際上,選擇商業公司也是NASA的無奈之舉:自2011年左右美國自身的航天飛機退役以后,NASA只能選擇讓宇航員搭乘俄羅斯的航天飛機。
據媒體爆料,2014年時,俄羅斯對美國的報價就已經是天價:一位宇航員的收費就高達7100萬美元!據統計,NASA僅一年消耗在此方面的費用就高達4億美元以上,這顯然是無法長期持續的方案。
不過,與馬斯克旗下航天公司的持續高光不同,波音公司提供的服務實在是難盡人意。
直到2019年底,波音公司才開始了首次試飛,但因為軟件缺陷和通信鏈路等問題,導致了首次試飛未能和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但幸好飛船安全回歸地面。
目前,SpaceX已經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了10名宇航員,而波音的數據仍然為0。目前,波音急需證明自家的技術和產品安全可靠,本次是否能正常對接國際空間站,就成為了波音的一次“大考”。只有通過本次測試,未來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搭載NASA的宇航員“上天”。
可以說,和動作不斷的SpaceX相比,波音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錢多事少”。某種意義上,天價合同下的波音已經淪為了“備胎”。眼下這次機會,將有可能為波音“正名”。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