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了新車的理想,這次不夠“理想”

王飽飽 4年前 (2021-05-31)

“理想”再次走進了現實,但結果不盡如人意。

發了新車的理想,這次不夠“理想”

這幾天,理想汽車,和理想汽車的老車主們,都“火”了。

5月25號,一款車型賣了快三年的理想,突然給出了這款車型的升級版——2021款理想ONE。據官方表示,新款車型在自動輔助駕駛硬件、電驅系統、油箱及續航、舒適性及空間等多方面進行了改動和升級。

并且,新款車售價低至33.8萬,僅比老款提價了一萬元。也大概是因此提供了足夠多的底氣,在發布會上,創始人李想極具信心地表示:改款之后的理想ONE,能完成“到9月,月銷過萬”的目標。

而另一邊,許多在發布會前剛剛成為理想車主的消費者,卻難以接受這個現實。

不少車主表示,今年4、5月份剛剛提車,而提車時還得到過銷售的承諾“近期不會有改款;沒有接到新車即將發行的通知”,這才安心提車。但現在的情況讓許多車主倍感憤怒。以至于紛紛跑到創始人李想的微博下留言質問。

發了新車的理想,這次不夠“理想”

對于這些車主的心情,作為旁觀者同樣能夠理解:被欺騙、吃虧和潛在的快速貶值,三種心情交織一起,自然是不好過。很多人戲稱,這次是被理想汽車“割了韭菜”。

而作為一家已經在汽車市場耕耘數年的企業,不會不知道,突然發布一款新升級車型,對“老”車主的刺激。那,理想為何還要這么做?

理想很焦慮

實際上,對于熟悉汽車廠商生產規律的朋友來說,本次改款早有端倪。因為理想的這款車型,實在是賣的太久了。此前在理想ONE官方論壇上,就有好心車友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勸大家不要在近期入手。

發了新車的理想,這次不夠“理想”

圖|車友“神預測”了新款上市的大概時間及理由

而對于理想汽車來說,此次突然發布新車,除了車友所說的“改款規律”,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對未來的焦慮。

焦慮從何而來?

其一,車型過少,在銷量競爭中處于下風。

在本次發布會之前,理想汽車只發布過一款車型:理想ONE。雖然靠著這款車型,理想汽車在去年交出了年銷量32624輛、在“國產三劍客”的較量中僅此于蔚來的亮眼答卷。但2021年,其單一車型的劣勢正逐漸顯現。

根據媒體“蓋世汽車”統計,2021年一季度,理想汽車的“理想One EREV”車型賣出了12579輛,位列全球暢銷電動車型榜單的第14位,同比增長334.4%。而前20名中,并沒有蔚來和小鵬的蹤影。

發了新車的理想,這次不夠“理想”

但是,從一季度電動汽車的總體銷量來看,蔚來憑借20564的總銷量排在全球銷量榜的第15位,占全球總份額的2%,而理想則未能入榜。

因此,盡管理想在單車型的銷量上占優,但總體銷量仍打不過蔚來。并且,如果看環比數據,理想實際上為-13%,是三劍客中唯一一個不升反降的。

其二,營收放緩、盈利難以持續,仍然是理想沒有甩開的夢魘。

對比“國產三劍客”在2020、2021兩年Q1的營收表現,我們發現,盡管與去年同期相比有了較大增幅,但理想的增速已經落后于蔚來和小鵬汽車。

另外,根據理想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總收入為3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9.8%,環比2020四季度下降了13.8%。

更不樂觀的是,一季度理想凈虧損3.6億元人民幣,同期凈虧損為7710萬元人民幣。這讓理想汽車連續兩個季度盈利的希望成了泡影。

之前,作為“國產三劍客”中的首個實現盈利的企業,理想汽車2020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顯示,該季度理想汽車實現凈利潤1.075億元。

但財報中的數據也顯示,其盈利的原因并非出自賣車,而是來自利息以及投資帶來的額外收入。事實上,該季度理想汽車的銷售毛利率還出現了下滑。這也是為什么,理想汽車的盈利難以為繼的原因。

而在盈利難以持續、虧損逐漸擴大趨勢的影響下,李想在發布會上的“月銷過萬”與其說是給消費者聽的,不如說更像是給投資人聽的。

其三,對手變多,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隨著入局電動汽車的玩家正在增多,這給剛從“造車新勢力”中搏殺出來的三劍客都施加了不少的壓力。

如果說曾經他們有一些先發優勢,但在互聯網企業所擅長的網絡營銷的狂轟濫炸下,似乎先發優勢正成為劣勢。不少人已經被百度和小米等企業所描繪的新故事所吸引,期待看到更多更好更新的技術。而這也反映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新能源汽車的品牌故事并不好講。

群狼環繞,理想豈能高枕無憂?

現實很骨感

層層重壓之下,只有一張“王牌”的理想,自然是想把這張牌繼續打好,以期在距離新款車型發布仍有一段時間的情況下,用升級款繼續拉動今年的銷量和營收,爭取不掉隊,并且避免“后繼乏力”。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理想對老客戶的不滿早有預料,其在新款發布會上也表示,將提供老車主換購權益,即所有2020款理想ONE的首任車主,兩年內車主本人及直系親屬訂購2021款理想ONE及后續產品時,置換增購可減免10000元車價。

不過,這明顯是從老客戶身上再撈一把的權益,實在是難以服眾。有人翻出了李想在某檔節目中的一段話:“如果早期的用戶和后邊的用戶,交付的車輛差異比較大的話,我覺得對于早期的用戶是不公平的”刷在了微博下面,但李想并未給予回復。

作為國內“造車新勢力”中一員的理想汽車,雖然在前幾年國產新能源汽車大浪淘沙的競爭中掙扎中著生存了下來,并已經逐漸和蔚來、小鵬形成了“三國殺”的局面,但挑戰卻日益嚴峻。

而隨著更多的企業入局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新一輪浪潮已經悄然席卷而來。對于任何一家車企來說,是傲立于風口浪尖還是被拍的粉身碎骨,可能就區別在某一個決定之上。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