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戰告捷!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于今天上午被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中國航天事業已經翻開新篇章。
中國空間站的“排頭兵”——“天和”核心艙,今天正式出征太空,并成功進入了預定軌道,這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成功邁出第三步開了個好頭。
今天上午11點23分,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著“天和”核心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之后,天和核心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太陽能帆板兩翼順利展開且工作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據悉,中國空間站整體被命名為“天宮號”,由多個部分組成,并將分批次送上太空。其中,核心艙命名為“天和”;實驗艙 Ⅰ 命名為“問天”;實驗艙 Ⅱ 命名為“夢天”;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
本次發射的“天和”核心艙,長 16.6 米、最大直徑 4.2 米,重量達到 22.5 噸,能滿足 3 名宇航員長期在軌駐留需求。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的介紹,中國空間站建造計劃將分多批次進行:首先將發射空間站的核心艙,然后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再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這是第一個乘組,將在空間站上進行空間科學的實驗。
在這之后,還將發射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繼續進行關鍵技術的驗證工作。
隨后還將陸續發射兩個空間站的科學實驗艙,分別被命名為“問天”和“夢天”。與之配套的還有兩艘貨運飛船,天舟四號和天舟五號來承擔為航天員以及空間站輸送物資的任務。
總體來說,為了完成中國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任務,在今明兩年將接續實施11 次飛行任務,包括上面所說的 3 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 次貨運飛船以及 4 次載人飛船發射。在 2022 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
此次發射任務成功,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為后續關鍵技術驗證和空間站組裝建造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