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消費者的輿論大戰,特斯拉吹響反攻號角
“剎車失靈”的標簽,特斯拉的痛。
提起特斯拉,你聯想到的第一個詞是什么?
沒錯,不少人都和你一樣,下意識就想到了“剎車失靈”。
盡管“特斯拉的剎車失靈到底是不是真的”這一問題,目前仍然顯得撲朔迷離,但這一印象卻成了特斯拉揮之不去的一個“標簽”。
也因此,對于特斯拉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經營來說,2021這一年實在是難言成功。隨著女車主展廳維權、官方二手車“退一賠三”案件告負、中國區領導層被指責傲慢等事件的推波助瀾,特斯拉這個曾經對中國消費者代表著高端、洋氣和高信任度的品牌,在當下顯得頗為狼狽。
作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特斯拉自然不甘心如此。于是,在“特斯拉法務部”的帶領下,一場輿論反擊戰,悄悄開始了。
5萬塊錢的勝訴,讓特斯拉緩了一口氣
兩天前,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起訴溫州特斯拉車主名譽侵權一案的一審判決被公開。根據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法院的判決,曾在抖音上宣揚特斯拉“剎車失靈”的被告陳先生,應在抖音上向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賠禮道歉,并持續不少于90日;此外,還要向特斯拉賠款5萬元,作為后者名譽受損的補償。
怎么回事呢?
2020年8月12日,被告陳先生在溫州市鹿城區的一處小區停車場發生車禍,當時他駕駛著一輛國產Model 3,高速沖撞在停車場入口的阻攔桿了,隨后又連續撞擊了停車場內的多輛汽車。
作為當時駕駛員的陳先生因此受傷嚴重,經過了多個小時搶救才成功脫離危險,事故導致其大腸被截30厘米,腰骨碎裂。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表示,之所以發生這起事故,在于特斯拉Model 3操縱失控,汽車有突然加速、剎車失靈等現象。
然而,在事故發生兩個月后,陳先生在溫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一大隊進行筆錄時,轉而承認自己是把油門當剎車踩了才造成的車禍。做完筆錄10天后,溫州市交通大隊認定車主陳俊意應承擔事故全部責任。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調查結果發布后,陳先生又改回了原來的說法,他表示自己是駕齡十余年的“老司機”,絕對不會犯“剎車、油門踩錯”的錯誤。并持續在抖音、微博等平臺上訴說車輛突然加速、剎車失靈等“實情”。
隨后,特斯拉以侵害名譽權為由起訴陳先生,并索賠50萬元。
法院經審理認定,車主陳某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其他各方對事故發生均無責任。并最終支持了特斯拉的訴求,但在賠償金額方面降至5萬元。
雖然該案只是一審結束,雖然陳車主表示會對此結果進行上訴,但畢竟是特斯拉關于名譽維權的第一場勝利,而隨著“特斯拉法務部”漂亮的打贏這場官司之后,網絡輿論,也隨此發生了變化。
挨打方知疼,特斯拉的“無公關”策略遭遇水土不服
鎂客網注意到,在該案的判決結果在網絡上傳播后,不少網友已經開始“力挺”特斯拉。
這應該正是特斯拉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眾所周知,由于馬斯克本人的決定,特斯拉近兩年陸續撤銷了公關團隊。關于特斯拉的一切,只需要盯著馬斯克的twitter就足夠了。某種意義上,馬斯克本人,及所有渴求報道特斯拉的媒體,都充當了公關的角色。
在商界,創業者通過打造自身IP來加持企業影響力的例子屢見不鮮,只要人設不翻車,一切都好談。
但是,在中國這個漢語環境下,馬斯克的影響力被大大削弱了,盡管特斯拉也在微博上開通了賬號,但是通過對日常推文的觀察,記者發現,特斯拉的微博極少起到危機公關的作用。
而在今年上半年,面對洶涌而來的質疑時,特斯拉的中國團隊明顯有點手足無措,究竟該不該發聲、如何發聲的復雜問題,在跨國公司這種混雜著文化差異、權力、責任乃至時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只能交出那幾句顯得極為傲慢的“絕不妥協”、“90%的客戶都愿意再次選擇特斯拉”的無力答卷。
而據乘聯會的統計數據,特斯拉中國4月份在華零售量為25845輛,相比于3月的35478輛減少27.15%,這其中,還包含了出口海外的14174輛新車。
在遭遇了輿論質疑和銷量下滑的雙重壓力下,記者認為,特斯拉的中國團隊有可能從特斯拉總部獲得了更多、更自由的權限來處理公關問題。
所以我們看到,特斯拉中國團隊開始變被動為主動,反向維權。向擴散“剎車失靈”問題的個人消費者、蹭熱度的自媒體開始“亮劍”。
從被動到主動,特斯拉在中國的公關策略正在悄然變化
6月1日,特斯拉悄然注冊了一個名為“特斯拉法務部”的藍V(機構認證)微博賬號,迅速獲得市場關注。同時,抖音、今日頭條等平臺也注冊同名賬號。
但鎂客網注意到,截止今日,上述賬戶都沒有發送過公關推文。而是轉向了向“特定人群”發私信。
此前據今日頭條自媒體人“五千年的兔子”爆料,其已經接到特斯拉法務部通平臺賬號的私信,聲稱特斯拉已經在北京法院提起訴訟,而該博主可以聯系對方進行溝通。有媒體認為,這是特斯拉開始用法律這一武器開始“震懾”說特斯拉壞話的人了。
而另外一方面,對于長期維權的一些消費者,特斯拉也開始從“維護名譽”入手,直接將對手告上法庭。
除了溫州陳先生的案件,此前“退一賠三”告贏了特斯拉的車主韓潮,還有4月份展廳維權的女車主,特斯拉對兩者都提出了高達500萬名譽損失的天價索賠。
記者注意到,目前我國對于名譽損失尚無最高賠償數額的規定,因此,500萬明顯是為了吸引輿論的目光,其醉翁之意無需明言。
一邊是不定時的降價,一邊是私信自媒體及起訴散播相關信息的消費者,“胡蘿卜+大棒”的策略下,特斯拉中國成功的逐步降低了“剎車失靈”的輿論熱度。
鎂客網注意到,近幾個月來,特斯拉銷量明顯回暖,據乘聯會數據,特斯拉中國9月份已經創造出5.6萬輛的月度銷量新紀錄,環比增長27%,同比增長394%,其中交付于中國國內車主的為創紀錄的52153輛,銷量同比和環比均超過300%。
特斯拉的策略,暫時看起來是成功了,但到底能不能甩掉“剎車失靈”的標簽,可能仍需要一個公正和具有說服力的結果。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