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Joker 8年前 (2017-04-18)

國內《營運客車新規》中有關標配ADAS產品的規定,對于國內整個ADAS行業來說算是一個重大利好。

2017年4月17日,南京國家廣告產業園。

最近南京的氣溫,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中午時分溫度更是能躥升到30℃以上。

就在這樣的高溫下,鎂客君見到了今天的主角:MINIEYE的測試車。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ADAS市場前景廣闊

2014年,光是在美國的ADAS相關產品年銷售額高達11億439萬美元,2015年是15億17萬美元,2016年則是同比能夠增長30.5%,達到19億593萬美元。這些數據足以證明ADAS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沒有過硬的技術恐怕將很難在行業內立足。

今天看到的這輛普普通通的高6,外觀上看起來除了車身上貼著MINIEYE的logo,并沒有什么驚艷之處。不過一旦走進車身前側,便會發現其實內有乾坤。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沒錯,就是在不大的前擋風玻璃上,“硬生生”的被安上了三個攝像頭!不過,這三個攝像頭當中,可是有一個“異類”存在。

眼尖的朋友一定看到是最右邊(下圖最左邊)的那個……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右邊兩個可以明顯看出是MINIEYE的產品,中間的是MINIEYE-M3右邊的為信息采集器,而最左邊的則是MINIEYE對標對手的產品,來自Mobileye。

來自以色列的Mobileye是公認的行業標桿企業,今年被英特爾高價收購也引發了不小的轟動??梢哉f,Mobileye是少有的幾家做輔助駕駛軟件解決方案的公司中,唯一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公司。而且其還占有著整個市場75%的份額,處于絕對領先狀態。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與用戶交互的顯示器自然也有兩個,左邊為MINIEYE,右邊為Mobileye。

接下來,就是讓車輪轉起來,實際上路看看MINIEYE的“硬實力”了。這次鎂客君特意挑選了城市路段與高速路段結合,而且還會途經幾個隧道,看看這次的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既然是ADAS產品,那么如下幾個關鍵的功能自然是考量的標準:(圖中為各項功能觸發時的顯示效果)

車距監控(HMW)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前車碰撞預警(FCW)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車道偏離預警(LDW)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虛擬保險杠(VB)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介紹完功能,那么接下來就是實測時的具體效果了: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車距監控(HMW)和前車碰撞預警(FCW)功能基本上可以結合起來看,一般常見的車型鎂客君就直接忽略,因為難度系數太低。上圖中大家也可以看出,對于部分異形車的識別,MINIEYE還是可以和Mobileye一拼的。相比Mobileye,MINIEYE產品的前向碰撞預警的報警率達到了Mobileye的95.2%,前向車距監測的絕對碰撞時間與Mobileye的吻合度達到96%。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只不過,偶爾還是會出現一些預測數值的誤差,就比方上圖中的情況,明顯看到MINIEYE(左)與Mobileye(右)相比,誤差已經超過了一個單位值。不過,后來經過MINIEYE工作人員介紹,出現誤差的原因在于兩個產品選取關鍵車的機制不同,并且安裝位置對其也會產生影響。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在實際路測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就是遇到了并不常見的三蹦子,兩家公司的產品都能有效的識別出這樣的異形車。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不難看出,在出隧道外界光源轉變時,MINIEYE(左)成功的第一時間識別出了前方車輛,而Mobileye(右)則是稍微慢了一些才識別出。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車道偏離預警(LDW)功能:在大部分工況下,雙方產品之間的差異并不明顯。但是,在車道線并不十分清晰時,MINIEYE基本可以做到準確識別,而Mobileye則會偶爾出現識別不出的情況。

上述的這些ADAS功能,已經被納入了國內本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營運客車新規》。新規中明確要求車道偏離預警(LDW)和前碰撞預警(FCW)功能要成為營運客車的標配。這對整個ADAS行業來說,算得上是一個重大利好。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虛擬保險杠(VB),主要就是在跟車狀態下MINIEYE(左)與Mobileye(右)有著明顯區別:MINIEYE的產品在第一次告警之后,除非跟車過緊才會再次觸發;而Mobileye的則是會不停的觸發告警。由此帶來的交互感覺就截然不同,很明顯MINIEYE的設定更加討人喜歡。

政策利好下,對于國內ADAS玩家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契機

全球ADAS市場的“玩家”,除了Mobileye之外鮮有知名企業,只不過其產品單個1.78萬元人民幣的售價,和國內ADAS公司相比,毫無性價比可言。所以,在新規中明確要求的13個月的過渡期中,必將會看到國內ADAS行業的激烈競爭。但是,想要能夠贏得這場競爭,恐怕還得有過硬的技術實力才行。

兩家ADAS路測大戰,誰將成為最終的“汽車之眼”?

而此次鎂客君測試的MINIEYE產品,可以說在各項性能、指標上能夠對標Mobileye,而且據悉他們的產品單價也并沒有像Mobileye那么的高不可攀。如此一來,這讓MINIEYE在ADAS行業的競爭力不容小覷。

不過,鑒于國內大多數ADAS公司都是以乘用車為開發平臺,與營運客車又有著截然不同之處。比方說乘用車的前風擋一個是大角度傾斜,而客車則是幾乎垂直的角度,這就要求產品需要做定制化處理。此外,客車廠商們對于產品功能上,或許只需要車道偏離預警(LDW)和前碰撞預警(FCW)功能,這也需要ADAS公司做出相應的調整。

話說回來,如果一家產品、技術過硬的ADAS公司,對于這些定制化改變想必早就做好了準備。所以,對他們來說新規的到來,更像是萬事俱備之后吹來的“東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