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萬顆Blackwell芯片!英偉達拿下大單,帶飛韓國AI計劃

jh 9小時前

2025年10月APEC峰會期間,英偉達CEO黃仁勛的韓國之行,敲定了一項重要的合作協議:英偉達將向韓國供應26萬顆Blackwell芯片...

26萬顆Blackwell芯片!英偉達拿下大單,帶飛韓國AI計劃

2025年10月APEC峰會期間,英偉達CEO黃仁勛的韓國之行,敲定了一項重要的合作協議:英偉達將向韓國供應26萬顆Blackwell芯片,這一數量相當于全球季度AI芯片產能的15%,也是英偉達對單一國家的最大規模算力輸出。

此次合作的本質是資源互換的深度綁定。根據協議,韓國政府將構建其“主權AI”,三星將與英偉達共建“AI工廠”,現代汽車將利用英偉達新芯片推進自動駕駛技術,而SK集團則將與英偉達共同打造亞洲首個“工業AI云”。

政府層面,5300億韓元的主權AI計劃已選定五大聯合體,其中5萬顆GPU將入駐國家AI計算中心,首批1.3萬顆由NAVER Cloud、NHN Cloud與Kakao Corp率先部署,后續將接入英偉達NeMo框架與Nemotron數據集,開發本土推理模型。

企業端的算力分配更具戰略縱深:三星AI工廠獨占5萬顆芯片,用于全流程智能制造;現代汽車將同等規模的芯片投入自動駕駛模型訓練;SK集團則采取雙路布局,工業AI云與半導體研發各占5萬顆;NAVER Cloud額外部署的6萬顆GPU,使其成為韓國最大的云算力服務商。這種分配邏輯不僅呼應了韓國占全球75.5%的DRAM市場地位,更直指半導體制造與AI應用的雙重主權。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正與英偉達聯合研發HBM4內存解決方案,該方案在技術參數上實現顯著突破,單顆芯片傳輸速度高達 11Gbps,顯著超越上一代產品的8Gbps。

而此前,三星的HBM內存一直沒有進入英偉達的產品體系,而隨著內存市場開始出現供需結構問題,英偉達也需要新的供貨商來穩定其龐大的算力帝國。

從早年三星DRAM為英偉達顯卡提供核心存儲,到晶圓代工領域的長期合作,再到如今AI工廠與HBM4的聯合開發,雙方的合作維度已從單一供應鏈延伸至技術共創層面。

不單是三星,所有韓國頭部科技公司都參與到這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AI基礎設施部署計劃。

如果“AI工廠”可以順利推進,那將進一步打破美國設計、亞洲制造的傳統分工模式——三星利用AI優化的制造工藝生產HBM4,反哺英偉達的算力輸出,形成AI硬件研發、模型訓練、制造優化的正向循環,這種協同模式讓雙方在各自領域的技術優勢實現進一步融合。

而SK集團未來推進的工業AI云,相較于全球其他國家的部署規模,其算力儲備已確立其在全球的領跑地位,通過模塊化服務,可以大幅降低中小企業的技術準入門檻。

不過有意思的是,今年以來,英偉達已經在全球多地推動主權AI建設。不單是韓國,今年黃仁勛的歐洲行,先后到訪英國、法國、德國,基本每個國家都畫下了AI超級工廠的“大餅”。

目前,韓國半導體出口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仍達32.8%,而美國的技術限制正壓縮其市場拓展空間,SK海力士與三星雖將同時給英偉達供貨,但后者仍需突破英偉達的產品認證門檻——在此背景下,Blackwell芯片在2024-2026年間持續供不應求,現有的HBM內存很難滿足英偉達的需求。

因此主權AI的“大餅”雖然很完美,但Blackwell芯片的產能是否真能跟得上英偉達的野心,還得打個問號。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