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10 億押注老牌通信巨頭,諾基亞再次起飛?

jh 11小時前

在剛剛落幕的英偉達 GTC 2025 秋季發布會上,黃仁勛再度火力全開,集中展示了 Blackwell 架構芯片、Vera Rubin 下一代 GPU...

英偉達10 億押注老牌通信巨頭,諾基亞再次起飛?

在剛剛落幕的英偉達 GTC 2025 秋季發布會上,黃仁勛再度火力全開,集中展示了 Blackwell 架構芯片、Vera Rubin 下一代 GPU、AI 工廠等全新技術。演講尾聲,黃仁勛宣布將以 10 億美元入股老牌通信巨頭諾基亞,這一消息成為整場活動最震撼的 “彩蛋”。消息一經公布,諾基亞股價隨即飆升 22%,創下六年來新高,這一市場反應的背后,是行業對算力巨頭與通信老將聯手押注 6G 時代的強烈預期。

黃仁勛表示,英偉達將以每股 6.01 美元的價格、總計 10 億美元入股諾基亞,同時將自身 AI 技術深度注入諾基亞的無線接入網(RAN),雙方共同打造原生支持 AI 的 5G-Advanced 與 6G 網絡。這場看似跨界的合作,實則是雙方瞄準 6G 核心需求的精準布局。

事實上,從合作本質來看,AI 與通信兩大核心能力的深度融合,恰好切中了 6G 發展的關鍵痛點。一方面,在 AI 賦能通信的路徑下,借助英偉達的算法優勢,諾基亞基站能實時優化信號,顯著提升頻譜利用率與能源效率,這一突破的實際價值在于精準解決了當前網絡面臨的流量壓力難題。以擁有 8 億周活用戶的 ChatGPT 為例,其近半數用戶通過移動設備訪問,傳統基站在應對這類應用的爆發式流量時往往力不從心,而 AI 驅動的基站可動態調整資源分配,有效避免網絡擁堵;另一方面,通信承載 AI 的路徑更具前瞻性,借助英偉達新一代 ARC-Pro 平臺(Aerial RAN Computer Pro),基站將轉型為邊緣計算節點。對于自動駕駛、工業機器人等對響應速度要求極高的設備而言,數據無需傳回云端即可完成本地處理,這種 “本地化” 計算不僅能實現毫秒級響應,更為 6G 時代關鍵的通感一體化應用奠定基礎 —— 要知道,通感一體化要求網絡同時具備通信與感知雙重能力,而邊緣計算節點正是承載這一能力的重要載體。

ARC-Pro 平臺在合作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它整合了連接、計算、感知三大核心能力,其最關鍵的價值,在于支持運營商僅通過軟件升級就能從 5G-A(5G-Advanced)平滑過渡至 6G。這一設計大幅降低了運營商的升級成本,同時規避了傳統硬件替換所需的巨額投入與可能出現的服務中斷風險。

若深入分析雙方的戰略訴求便會發現,這場合作是二者彼此彌補短板的必然選擇。對于諾基亞而言,這家曾以手機業務享譽全球的北歐企業,早已轉型為純通信設備商。盡管近年在部分市場因競爭格局調整遭遇挑戰,但在 6G 技術研發上仍具備深厚積累,但其短板同樣突出 —— 在 AI 算力供給與算法優化層面缺乏核心競爭力,而英偉達的加入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諾基亞 CEO Justin Hotard 曾表示,科技競爭的本質是生態競爭,沒有任何企業能獨自完成 6G 的全鏈條布局,與英偉達合作讓諾基亞在 6G 賽道上重新擁有了與華為、愛立信等行業頭部玩家抗衡的實力。

而英偉達的戰略意圖更聚焦于“算力帝國”的版圖擴張。在穩固占據云端 AI 市場主導地位后,黃仁勛顯然不滿足于現有版圖,轉而將目光投向了通信層 ——6G 時代,網絡將成為算力傳輸的關鍵載體,掌控通信層的算力核心入口,便能在未來的技術競爭中占據先發優勢。ARC-Pro 平臺向設備商開放的策略,與此前投資英特爾、OpenAI 的邏輯高度一致,本質都是通過生態卡位構建核心技術壁壘。分析機構 Omdia 的數據顯示,預計到 2030 年 AI-RAN 市場規模將超 2000 億美元,這片藍海市場正是英偉達計劃開拓的新增長極;而與諾基亞合作,恰好能借助后者在通信設備領域的成熟渠道與技術積累,快速切入運營商市場,降低市場開拓成本。

放眼全球 6G 產業,不同地區的技術路線與戰略布局正形成復雜的博弈態勢。

從技術落地進度來看,美國 T-Mobile 已確定將于 2026 年開展實地測試,重點驗證 AI-RAN 在自動駕駛、AR/VR 等場景的性能;與此同時,諾基亞在芬蘭奧盧打造的園區已構建起完整的閉環生態,并引入了北約 6G 測試中心。中國在這場 6G 競賽中的角色同樣不容忽視,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全球 6G 標準不會由單一地區主導,而是中、歐、美多方博弈協調后的結果。這種多元格局既可能催生技術融合的新機遇,也可能因標準差異給企業增加額外的研發成本。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