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推全球最大電池系統Megapack,意在阻斷傳統發電廠,能源“野心”超造車

溫暖 5年前 (2020-03-30)

馬斯克認為:特斯拉的太陽能和能源存儲業務的增長速度將超過電動汽車業務。

特斯拉又干了件大事兒。

今天特斯拉被曝擬在夏威夷部署全球最大的電池系統Megapack系統,這意味著該公司在能源業務層面再落重要一子。

最高3億美元訂單,花落特斯拉?

如果說特斯拉造電動汽車是革了傳統汽車的命,那么它的Megapack電池系統就是意圖取代傳統發電廠。

馬斯克曾呼吁各國公共事業部門購買Meagapack電池,取代污染較為嚴重且效率低下的發電廠。這次特斯拉擬在夏威夷落地全球最大的電池系統,就與其正在競標夏威夷的一個Meagapack電池相關項目有關。

該項目的主導方是夏威夷電力公司。

夏威夷電力公司是夏威夷最大的電力公司,為該州提供了95%的電力。如今該公司為電網提供備用電源,正在奧阿胡的卡赫谷開發一個巨大的能源儲存項目,因而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接受有關這一項目的建議書。而外媒認為,特斯拉的Megapack電池建議書可能是其中最有力的競爭者。

最為顯著的證據是,夏威夷電力公司已經發布了特斯拉項目的環境評估草案。草案中提到,該項目的電池容量計劃為810MWh,是特斯拉在澳大利亞100MW/129MWh電池組項目的6倍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池之一。而特斯拉要為此部署224個Megapack電池。

回到整個項目,據夏威夷電力公司透露,該項目斥資2-3億美元,預計會在5月份決定是否推進該項目。而特斯拉如果被選中的話,很可能會在明年3月開始建設,2022年投入運行。

Megapack對特斯拉而言意味著什么?

特斯拉的業務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造電動汽車;另一方面則是太陽能和能源業務。

它的能源業務中,Powerwall的定位是家用儲能電池;Powerpack 和Megapack則是大型儲能電池,供商業機構和公共事業機構使用。

Megapack與Powerpack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超大型號電池儲能系統。

Megapack的靈感最早來自特斯拉落地南澳大利亞的Hornsdale項目。南澳大利亞在2016年遭遇一場風暴以至于當地基礎設施遭到了破壞,整個州因此停電,這導致170萬人無法用電。當地政府開展競標,尋求一種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以此解決當地居民的用電安全。

隨后特斯拉競標成功,為南澳大利亞提供容量為100MW/129MWh的儲能系統。該系統與當地的一家風電場進行對接,通過利用這家風電場的可再生能源進行充電,然后在用電高峰期進行供電,以此幫助南澳大利亞的電力基礎設施保持穩定運行。

據了解,特斯拉的這一項目在使用第一年為當地開發商節省了4000萬美元,良好的成效為Megapack埋下了伏筆。

去年7月,特斯拉正式推出了名為Meagapack的產品,也是截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儲能產品。

Megapack是特斯拉為電力公司定制化設計和生產巨型儲能設備,每個項目中由特斯拉負責裝配和調試。Megapack儲能設備具體包括的零部件有:電池模塊、雙向逆變器、熱管理系統、交流主斷路器和控制系統等諸多部件。此外,該設備還包括一套由特斯拉開發的軟件系統,用于監控整套設備儲能情況及商業化運營狀態。

要知道,一個Megapack電池系統擁有高達3MWh的存儲容量和1.5MWh的換流器。且多個Megapack能夠串聯在一起,產生儲能容量將超過1GWh,這些電力可供舊金山的所有家庭使用6個小時。

更重要的是,相較于傳統的一些發電方式,Megapack更加清潔、環保,其能源主要來自于風能和太陽能。

特斯拉的描述中,該產品在本地電網出現超負荷運載時,能夠暫時充當“滿功率運轉的發電廠”,以此應對短期內激增的用電需求,從而緩解發電廠的壓力。

在推出Megapack產品的同時,特斯拉還宣布與PG&E(太平洋天然氣和電力公司)達成合作,在加州蒙特里灣地區部署數個Megapack巨型電池儲能設備。并且特斯拉在去年10月表示,會在2019年第四季度進行首次交付。

根據特斯拉2019年Q4季度財報數據,2019年Q4特斯拉實現營收73.8億美元,其中來自能源業務的營收為4.36億美元,雖然遠不及汽車銷售業務,但可以看到特斯拉的能源業務依舊在逐步開展當中。

去年12月馬斯克曾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特斯拉將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太陽能和能源業務上,他認為,公司的太陽能和能源存儲業務的增長速度將超過電動汽車業務。

最終究竟能否向馬斯克說的這樣,目前還尚不可知。不過只要特斯拉拿到夏威夷電力公司的訂單,該項目就會成為Megapack落地商用的范例,進一步推動Megapack的落地商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