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意外造就的電商傳奇,這次能在無人機、機器人身上重演嗎?

溫暖 5年前 (2020-02-11)

在避免人與人之間傳染時,機器成為了最好的“中間”工具。

疫情之下,12天前,全國首臺在隔離病房應用的送藥機器人在廣東省人民醫院“露臉”。

這臺機器人能夠精準、迅速地完成點對點的“藥品”配送,可將藥品從藥房運送到護士站,藥劑師只需要將藥品放入相關入口,告訴機器人送去哪里就行。類似這樣的無人化配送能夠減少醫護人員進入隔離區的頻次,對醫護人員起到了一定的保護效果。

而除了藥品的配送,隔離區的餐品配送、對居民的巡視、排查、體溫測試等工作,利用機器人和無人機來完成也進一步避免了交叉傳染的可能,同時也提升了防疫效率。

2003年,非典意外造就了電商的崛起,17年后,在抗擊疫情中“無人化”成為了重要力量。

喊話、巡查、測體溫,無人機樣樣都行

1月25日,江蘇省鎮江市首次利用無人機進行公路路況巡查,幫助相關人員實時掌握全市普通干線公路路況,配合疫情防御。與此同時,河北省部分地區也采用了無人機噴灑消毒水,預防疫情蔓延。

無獨有偶,1月29日江西省宜春市一小區的社區干部也開始使用無人機,為小區內居民進行遠程測體溫,從而進行疫情防控、排查。

通過媒體公開報道可以看到,政府和基層人員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存在以下痛點:1、由于疫情持續爆發,不少家庭防護意識強烈,以至于基層人員在實地排查時會遇到部分家庭不開門、不應答的狀況,導致排查速度緩慢;2、部分偏遠地區,老年人接收到的信息有限,會有不戴口罩出門閑逛的情況出現;3、基層防控人員因防控工作走動頻次高,有可能發生交叉感染問題;4、對道路交通運行狀態實時監控掌握、統一調度指揮問題。

無人機恰好能夠代替人類這部分工作,解決這些痛點。對于基層人員而言,無人機成為了他們排查、巡視、測體溫以及與居民喊話、傳達信息的最佳手段。他們利用無人機測體溫、喊話等,從而讓居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疫情防控知識、注意事項,這在打消居民顧慮同時也能減少基層人員走動頻次,降低了二次傳染的幾率。

對于道路交通方面而言,利用無人機對重點擁堵路段、城市進出口、服務區運行狀態實時檢測,同時將監控視頻同步上傳到省市縣三級路網指揮中心,可以助力指揮人員實時掌握公路動態,從而配合疫情防控,進行統一調度、遠程指揮等。

不過除了無人機之外,送餐機器人這次在抗議疫情中也成為了備受關注的“明星”。

機器人成為了最好的“中間商”

1月27日,杭州某指定隔離區接收了200多名曾與武漢旅客乘坐同一個航班的旅客。1月28日起,該隔離區內全部樓層送餐任務全部交給了機器人。

而且送餐機器人不僅在隔離區內使用,也可以在各地的疑似病例留觀點應用。嘉興市南湖區新嘉街道集中留觀點就采用數臺機器人送餐,值班人員只需按下手機上的控制鍵后,機器人就能將餐品送到指定的房間門口,這樣一來,大大減少了值班人員與留觀居民面對面接觸的次數、避免交叉感染。

廣東省人民醫院上崗的兩臺送藥機器人同樣如此,它們能夠自主搭乘電梯、自動避障、自主充電,還能對各個病區進行實時影像監控互動,且一臺機器人可承擔3個配送員的工作,這無疑極大地降低了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提升了整個醫院的運行效率。

當然無論是送餐機器人或者送藥機器人,它們在抗擊傳染病的過程中,制定了相較于以前餐廳、酒店等應用場景更加嚴格的使用規范和流程,比如每趟出發前為機器人消毒、一趟只送一戶等。

總而言之,人類與傳染病的抗爭,在歷史長河中上演了一次又一次,對于傳染病的防控而言,切斷傳染源從而避免人與人之間傳播至關重要。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像無人機、機器人等產品已經能夠在眾多環節幫助、代替人類的部分工作,從而成為了人類在抗擊傳染病時,最好的“中間商”。

但這能夠加速無人化時代的來臨嗎?

無人化能迎來產業崛起嗎?

2003年非典肆虐全國之時,各地人員流動稀疏,實體店也無法正常運營,在這樣一種封閉的環境下,反而造就了電商的崛起,因為人們不得不從此前的線下購物轉到線上。

據當時阿里巴巴的發言人稱,2003年3月份每日發布的新增商業機會數達到了9000到1.2萬條,但此前在2001年到2002年的時間中,該數據僅僅只有3000條。同樣在這一年,京東正式轉型做電商,此后中國電商、物流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后來這一年在商業領域也被稱為電商正式開啟的元年。

如今我們看到機器人、無人機等在抗擊這場疫情中發揮出的重要作用,核心在于它們能夠代替人的工作,成為防控、醫護人員等與感染者、疑似病例之間溝通、運輸的“橋梁”。此前被不少人畏懼的無人化,在這一場景下成為了迫切需求。尤其是對配藥機器人和送餐機器人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據中國電子學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86.8億美元,5年平均增長率約為20.9%;其中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22億美元,占比約為25%??梢钥吹?,我國對于服務機器人市場需求潛力巨大,但由于成本太高,服務機器人在落地應用方面并未實現規?;?。

如今隨著送餐機器人在抗擊疫情中的良好表現,未來或許其能夠成為全國各個醫院感染科的標配,從而開辟了它在醫療領域的市場。不僅如此,送餐機器人無接觸式配送優勢、更加衛生,也可成為各大高端酒店、餐飲行業的新賣點。

對于送藥機器人而言,此前成本高昂、售后服務細節等也成為了阻礙其在醫療領域應用的核心原因,如今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送藥機器人在效率、使用效果、預防醫護人員交叉感染等多個方面顯然擁有突出的優勢。這或許能夠真正幫助送藥機器人廠商撬動整個醫療市場,讓送藥機器人在不久之后實現普及應用。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當前無人化對于我們抗擊疫情至關重要,而除了無人機、機器人之外,無人駕駛、5G之下的手術機器人在真正可以落地應用后,或許也能在人類面臨下一次危難時,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