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遭遇“中年危機”:繼阿里后,再被亞馬遜永久拋棄
所有的危機亦是轉機,能否抓住機遇就要看甲骨文自己了。
42歲的甲骨文迎來“中年危機”。
10月15日,亞馬遜AWS技術布道者Jeff Barr在AWS官網宣布亞馬遜消費者業務永久棄用甲骨文(Oracle)數據庫,將在今年年底完成存儲在近7500個甲骨文數據庫中的75PB(千萬億字節)的數據遷移工作,其中包括采購、目錄管理、訂單履行、會計和視頻流。據悉,亞馬遜消費者業務的100多個團隊參與了這次遷移工作。
這是繼阿里巴巴之后,又一家巨頭企業宣布棄用甲骨文數據庫。作為昔日數據庫管理領域當之無愧的NO.1,甲骨文近年來的發展并不順利,一方面數據庫業務的客戶正在不斷流失;另一方面公司宣布向云計算轉型,一直未能取得明顯的成效。屬于甲骨文的時代過去了嗎?
亞馬遜AWS棄用甲骨文數據庫始末
其實亞馬遜早有棄用甲骨文數據的計劃。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大約在五年前亞馬遜就開始逐步擺脫甲骨文,其在內部將大部分基礎設施轉移到了自己的AWS上,并且最終計劃在2020年第一季度完全棄用甲骨文的專有數據庫軟件。
這不難理解。2014年亞馬遜AWS推出了Aurora數據庫服務,瞄準的正是甲骨文核心市場,不僅如此,其還提供允許企業將數據庫遷移到云端的工具,該工具已經處理了8萬多個數據庫向亞馬遜AWS的遷移??梢妬嗰R遜與甲骨文在某一層面上是競爭對手,因此對于亞馬遜而言一直使用甲骨文數據庫是非常尷尬的事情。
但一直沒有棄用也有原因所在。當時亞馬遜的數據庫技術并不能規?;貪M足公司的性能需求,因此公司核心購物業務的某些部分仍然要依賴甲骨文的技術。
去年有消息傳亞馬遜將在2020年完全棄用甲骨文數據庫,甲骨文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Larry Ellison還對此進行了回應:“亞馬遜沒法棄用甲骨文。亞馬遜早在10年前就想棄用甲骨文,但是他們很難完全依賴自己的數據庫技術,所以到現在還在使用甲骨文,他們自己的數據庫使用起來不方便,同時也不劃算。”
同時Larry更是放言:“讓我告訴你哪家公司不會離開甲骨文,這家公司本季度又給了我們5000萬美元,用來購買甲骨文數據庫和其他技術,這家公司就是亞馬遜,他們絕對做不到,不信走著瞧。”
Larry這番話,如今顯然被亞馬遜實實在在打臉了。亞馬遜宣布消費者業務棄用甲骨文數據庫無疑表明,其在數據庫技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據Jeff Barr透露,棄用甲骨文數據庫能降低60%以上的亞馬遜數據庫成本,并且面向消費者的應用程序延遲將減少40%、切換到托管服務的數據庫管理開銷將減少70%。同時,這次大遷移可以讓亞馬遜內部團隊自由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AWS數據庫產品。
Jeff Barr也在最后談到,雖然亞馬遜消費者業務部門棄用甲骨文數據庫,但某些第三方應用程序已經與甲骨文緊密綁定,所以尚未遷移。
目前亞馬遜AWS在云基礎設施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排在其后的是微軟、谷歌、阿里巴巴和IBM。在云計算、數據庫等業務上,亞馬遜和甲骨文的敵對關系將成為必然,因此徹底擺脫對甲骨文數據庫依賴,對于亞馬遜而言至關重要。亞馬遜首席技術官Werner Vogels甚至曾表示,亞馬遜棄用甲骨文數據庫將是他在亞馬遜最開心的一天。
事實上,他們的確很開心,在Jeff Barr宣布棄用甲骨文數據庫后,亞馬遜AWS團隊還特地發布了一個慶祝視頻到YouTube上。
亞馬遜開心的同時,甲骨文就比較憂愁了。
甲骨文的中年危機
在亞馬遜之前,阿里巴巴在2009年就開始執行“去lOE”戰略,即IT部署上擺脫對IBM小型機、甲骨文數據庫以及EMC存儲的過度依賴。2013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淘寶廣告系統使用的甲骨文數據庫下線,這也是淘寶最后使用的一個甲骨文數據庫。阿里巴巴、亞馬遜紛紛棄用甲骨文數據庫正是甲骨文近年來核心業務受損的原因,長遠來看,想要擺脫對甲骨文數據庫依賴的企業可能也會越來越多。
客戶大量流失的同時利潤下滑也成為了必然。2018財年,甲骨文總收入為398.31億美元,相比上一財年增長了6%;凈利潤為38.25億美元,相較上一財年下降了59%。其中亞太地區的收入為63.33億元,僅占到總收入的16%。
裁員成為甲骨文的應對策略之一,而營收占比較小的亞太市場則成為了甲骨文開刀的首選。今年5月甲骨文在中國區直接裁掉了900人,有多位甲骨文的員工稱公司將裁撤中國區研發中心,這幾乎等于退出了中國市場。
從整個行業來看,過去的四十年中,數據庫的形態經歷了傳統商業數據庫、開源數據庫到云原生數據庫演變過程,隨著互聯網、物聯網、AI技術的發展,海量的數據誕生,數據全面上云成為了趨勢。而商業數據庫因價格高、高運維難度以及低擴展性和可用性受到挑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甲骨文的影響力也因此在不斷削弱。而亞馬遜AWS和阿里云的數據庫產品則迅速崛起占領了市場。
亞馬遜推出AuroraDB、阿里云也推出了PolarDB。今年10月初,螞蟻金服自主研發的金融級分布式關系數據庫OceanBase在被譽為“數據庫領域世界杯”的TPC-C基準測試中,打破甲骨文保持9年的紀錄登頂。
阿里云數據庫產品總監曹偉在社交網絡上直言,阿里云提供一鍵數據庫遷移服務,如果用戶現在想遷移過來,特別是甲骨文用戶,阿里云團隊隨時待命。頗有幾分將老將“拍死”在沙灘上的意味。
盡管中年的甲骨文危機四伏,但又豈會輕易認輸?
磕磕絆絆的轉型之路
作為數據庫產品領域的大佬,甲骨文也并非沒有嗅到行業中發生的轉變。早在2014年,Larry宣布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轉任首席技術官,負責產品研發和戰略制定的時候,他就致力于推動公司向云計算轉型。
然而,這也導致該公司形成了獨特的管理架構,為后來的轉型埋下伏筆。后來據媒體報道,甲骨文管理層在討論云計算項目時,認為云計算部門成本太高,取得的進展有限,內部爭吵不斷,此外在轉型的策略、行動等方面,其也有所欠缺,因此轉型并未取得明顯的效果。直到去年,在甲骨文工作22年之久、被譽為“太子”的Thomas Kurian辭職,被外界視為甲骨文轉型失敗、未來發展不明朗的標志。
不過甲骨文的轉型之路仍在繼續。不久前,媒體報道稱甲骨文預計招募近2000名員工助力其在全球更多地區推出云端運算服務,另外,該公司也在今年推出了完全自治的操作系統Oracle Autonomous Linux、Oracle操作系統管理服務(Oracle OS Management Service)、Oracle Cloud Free Tier等,其中完全自治操作系統對公司原來的云基礎設施客戶免費提供。
對于無法控制的云市場,甲骨文開始轉變路線“曲線救國”。今年6月,甲骨文和微軟宣布達成協議,將兩家公司的云計算服務進行整合,雙方的服務將通過數據中心之間的高速鏈路結合在一起,以此共同爭奪云計算市場的大企業用戶,聯合對抗云計算“領頭羊”亞馬遜旗下的云計算業務。
總而言之,所有的危機亦是轉機,能否抓住機遇就要看甲骨文自己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