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屠呦呦、顧方舟、程開甲等被授予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
致敬!
9月17日,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當日下午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42人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
其中,于敏、申紀蘭(女)、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女)8人獲“共和國勛章”;葉培建、吳文俊、南仁東(滿族)、顧方舟、程開甲獲“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以下是部分獲得榮譽人的介紹:
于敏,中國氫彈之父,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并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孫家棟,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拓者之一,從事航天工作60年來,主持研制了45顆衛星。擔任我國北斗導航系統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總設計師,實現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組網和應用。作為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 ,樹立了我國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袁隆平,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了“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并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黃旭華,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在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多次海上試驗任務中,擔任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副指揮,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制領域。
屠呦呦,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她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葉培建,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曾任第一代傳輸型偵察衛星系列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為第一代長壽命傳輸型對地觀測衛星的研制,做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現任嫦娥三號首席科學家,嫦娥二、四、五號試驗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
吳文俊,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開創了數學機械化研究領域,提出用計算機自動證明幾何定理的有效方法,在國際上被稱為“吳方法”。
南仁東,中國科學院過幾家天文臺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提出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概念,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歷時22年,為FAST重大科學工程的順利羅成發揮了關鍵作用。
顧方舟,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科技攻關的先驅者。他研發的脊髓灰質疫苗“糖丸”護佑了幾代中國人的生命健康。
程開甲,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中國核武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為建立中國特色核武試驗科學技術體系,推進科技強國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