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總裁:科技必須自立!至暗時刻,所有“備胎”一夜轉“正”
華為將不再“打造備胎”然后再“換胎”,緩沖區已完全消失,新產品必將同步做到“科技自立”。
“科技自立”,這是華為對 “被美國商務部列入管制實體名單”一事的決心。
今日凌晨2點,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發表《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一封信》,信中稱:
公司在多年前便為“極限生存”做好了準備——在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時,華為也仍要繼續為客戶提供服務。為此華為成立了海思,為公司未來可能遇到的困境“打造備胎”。
過去的很長時間里,海思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也曾失落過所研芯片不會被啟用,但今天,美國把華為列入了實體名單,也因此,海思曾經打造的所有“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了。
未來,華為將不再“打造備胎”然后再“換胎”,緩沖區已完全消失,新產品必將同步做到“科技自立”。
美國當地時間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進入緊急狀態,而在緊急狀態之下,美國企業就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設備。有多家媒體認為,此舉意在禁止美國企業和華為的業務往來。
對此,華為迅速做出回應稱,“如果美國政府限制華為,只會迫使美國使用劣質而昂貴的代替設備,在5G網絡建設中落后于其他國家,最終傷害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除此之外,華為還表示,反對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的決定,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會對與華為合作的美國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美國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也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合作和互信。華為將盡快就此事尋求救濟和解決方案,采取積極措施,降低此事件的影響。
華為高級副總裁、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也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華為消費者業務一直堅持打造自己的核心芯片,也同時繼續使用美國芯片及部件。美國這次的限制名單,不僅對于華為,對于美國芯片、軟件、部件等供應商,都是巨大損失!
附《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一封信》: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