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有多難?差一點它們就成了市值萬億的科技巨頭 | 清明特刊

伶軒 6年前 (2019-04-05)

創業不易,且行且珍惜。

走在創業路上,猶如走在刀尖。即便已成行業領先,即便萬眾矚目,一朝行差踏錯,或許就成為了“過去”。

創業有多難?差一點它們就成了市值萬億的科技巨頭 | 清明特刊

錘子

· 2012年-2019年。

錘子這些年發揮的最大價值,應該就只有把“工匠精神”帶進大眾視野了。當然,還有那個有著“傳奇人生”的老羅。

創業有多難?差一點它們就成了市值萬億的科技巨頭 | 清明特刊

擺過地攤、倒賣過藥草、做過期貨、走私過汽車、做老師……但他最輝煌的時刻,還是創立了打“情懷”牌的錘子手機。在老羅看來,“我可以接喬布斯的班。”

2011年,老羅用鐵錘砸爛了三臺西門子冰箱,次年便趁熱創立了一個手機品牌,就叫“錘子”,并孜孜不倦的宣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013年,錘子在國家會議中心發布了第一款產品Smartisan OS系統,“情懷”二字充斥了整場發布會;隨后老羅花了6個月時間“挖”來了摩托羅拉前設計總監錢晨,讓他出任CTO,錘子手機開始走上正軌。

但實際上,即便成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負責人,老羅依舊還只是一個成功的流量商人和一個飄忽的產品經理,雖然他將每場發布會都開成了科技界的春晚,但每一款產品都收獲吐槽無限,就連錘粉都在轉向黑粉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可能接收的“打擊”太多,老羅漸漸開始走“偏”,在相繼發布了“你們太吵了”的TNT和“霧霾已過才發貨”的空氣凈化器后,錘子徹底走不下去了。

今年1月,字節跳動確認收購錘子科技部分專利使用權,也接收部分錘子員工,老羅最光亮的時刻終于結束了。

金立

· 2002年-2018年。

“一人犯錯,全體遭殃”說的大概就是金立了,而且還是狗血的老板賭博導致公司破產橋段。

2002年,金立攜2億元注冊資金在深圳創立。經歷十數年發展,金立手機也曾憑借多樣的款式、超強的電池續航,一度成為國產手機領軍,直逼三星、諾基亞,甚至將步步高挑于馬下。

但時代發展太快,智能手機變革對于金立來說太過猝不及防。蘋果從海外而來,大獲中國市場歡迎;小米猛打性價比,靠饑餓營銷斬獲大批米粉;三星趁機發布大屏手機,再加韓劇助攻,一時間風頭無倆;OPPO、VIVO深諳女性愛美之心,用流量明星和拍照美顏攻城略地。而金立,在無創新必死的智能手機時代持續走著下坡路。

創業有多難?差一點它們就成了市值萬億的科技巨頭 | 清明特刊

就在金立痛定思痛,請來劉濤、柯潔、馮小剛、余文樂代言,祭出“內置安全加密芯片”大旗的時候,老板卻出問題了。

去年11月,一篇名為《復盤金立死亡之謎》的文章放出爆炸性消息,金立董事長,號稱商界棋王的劉立榮挪用公款豪賭,公司即將破產。金立當天便承認了這個消息。

隨后不久,金立便因資金鏈斷裂進行破產清算,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也于4月2日舉行了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初步認定金立債權總額為173.59億元。

Roadstar.ai

· 2017年-2019年。

和金立一樣,Roadstar也是死于內部原因,只不過它不是因個人倒閉,而是倒在了“內斗”下。

創業有多難?差一點它們就成了市值萬億的科技巨頭 | 清明特刊

今年1月,無人駕駛公司Roadstar發布公告稱,由于聯合創始人周光私藏代碼、造假技術報告和數據報告、違反公司內部財務規章制度、在A輪融資中收受回扣等,公司決定罷免他的一切職務,終止勞動合同。

戲劇性的是,Roadstar發布公告時周光正代表公司在東京參展,回國后第一反應便是否認一切,并聲稱會和投資人、股東、所有技術LT一起召開媒體溝通會。緊接著,署名為“Roadstar全體投資人的資本方也發布聲明稱,不認可開除周光的決定。但最終,媒體溝通會悄然取消,周光再未對外發聲。

就在上周,有媒體曝光Roadstar核心員工四散出走,投資方已經申請仲裁清算,公司總部早就空無一人。

至此,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明星公司,竟在“內斗”中耗光了“元氣”,成為了過去式。如今再看獲得1.28億美元的高光時刻,仿佛也成為了一種諷刺。估計任何人都不會想到,最輝煌的成就最終會成為了殺死這家公司的一把利劍。

Rethink Robotics

· 2008年-2018年。

Rethink Robotics成立于2008年, 公司創始人是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協會(AAAI)的創建者、體系結構的發明者Rodney Brooks,被業界稱為“現代機器人之父”。也因此,這家公司自創立起就是資本的寵兒。

創業有多難?差一點它們就成了市值萬億的科技巨頭 | 清明特刊

截至到去年10月,Rethink Robotics先后獲得了八輪融資,GE Ventures、 Goldman Sachs、Bezos Expeditions、CRV等風險投資機構均是它的投資方,最后一輪1800萬美元的E輪融資還是貝索斯私人投資公司Bezos Expeditions投資的。

2008年決定創立Rethink Robotics時,Rodney Brooks很堅定的認為,“如果可以制造出安全、靈活、極容易編程的機器人,它們將成為未來的主要勞動力。”為此,該公司推出了兩款協作機器人產品,雙臂機器人Baxter和單臂機器人Sawyer,資本的驅動下,市場活動一度風光無限。

但實際上,技術和產品在具體市場運營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反應到Rethink Robotics上,技術不符需求,兩款產品實際應用后效果平平,質疑聲越來越大,銷量也因此大受影響。

在公司銷售持續低于預期的情況下,2018年10月,Rethink Robotics在波士頓的母公司確認已經關閉,全球各地辦公室的相關員工正等待安置,這家同樣擁有明星光環的協作機器人公司就這么黯然的結束了自己的時代。

Cambridge Analytica

· 2013年-2018年。

或許很多人對Cambridge Analytica并不熟悉,但如果給這家公司加上竊取Facebook5000萬用戶個人數據的前置定語,大約就能對它有些印象了。

去年年初,Facebook被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數據泄漏,超5000萬用戶數據被竊取利用,導致該公司股價大跌,一夜間蒸發了市值367億美元,相當于一個網易。

事情的起因源于2013年,羅伯特·墨瑟希望能通過數據分析為其政治主張服務,在尋求劍橋大學合作被拒后,自己出資1500萬美元創辦了Cambridge Analytica。隨后,該公司與Facebook達成協議,以每份“個性人格測試”5美元的價格,將一個測試“小程序”與Facebook的用戶掛鉤起來。

創業有多難?差一點它們就成了市值萬億的科技巨頭 | 清明特刊

但Cambridge Analytica并不“老實”,除了收集用戶測試結果,還順手收集了用戶在Facebook上的個人信息,以此獲得了5000萬用戶數據并建立用戶畫像,進行定向新聞、廣告等推送。

丑聞曝光后,尚處在輿論風尖浪口Facebook迅速宣布封殺Cambridge Analytica,雖然后者一直堅稱是“背鍋俠”,但最終還是在用戶的“憤怒”和Facebook的“追殺”下喪失了生存的能力。

Mars One

· 2011年-2019年

Mars One是一家荷蘭的私人公司,創立之初就號稱“要在2023年建立火星基地,并于2025年將單程志愿者送上火星。”

創業有多難?差一點它們就成了市值萬億的科技巨頭 | 清明特刊

其實一開始,這家公司的資歷和技術能力就備受質疑,包括NASA、麻省理工學院等權威機構等都曾公開批評Mars One不切實際。

可能人類對火星的向往是“大無畏”的,即便是單程行再也回不了地球,Mars One還是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高達20萬志愿者的申請。最終,Mars One選擇了100位首批候選人。

不過8年過去了,Mars One沒有制造任何航空航天硬件,也沒有為建立火星基地采取任何行動。面對質疑,該公司一直以“時間表總是在變化”勉強搪塞了過去。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今年年初有網友在瑞士的網站上發現該公司已于今年1月宣布破產清算,這家靠“嘴皮子”撐了8年的公司終于開不下去了。

Theranos

· 2003年-2017年。

同樣因詐騙倒閉的還有Theranos,不過這家公司的故事更為傳奇。

Theranos的創始人伊麗莎白·霍爾姆斯輟學于斯坦福大學,創業時年僅19歲,就連創業資金都是大學期間攢下的。

作為硅谷最受矚目的血液檢測初創公司,Theranos的口號是“告別可怕的針頭和采血試管”,宣稱可以提供一種更快、更便宜的無痛驗血,只需幾滴血便可以完成在專業醫療實驗室內的醫療檢查,從膽固醇到癌癥幾乎都能檢測,檢測項目高達240余項。

創業有多難?差一點它們就成了市值萬億的科技巨頭 | 清明特刊

2015年10月,《北大西洋月刊》邀請了硅谷101位CEO、投資人和智囊團成員對硅谷現在的技術、政治和文化進行了一次投票,在“哪一家創業公司會改變世界?”這一問題上,其投票結果顯示,Theranos僅次于特斯拉位居第二,估值一度高達90億美元。

2015年,有海外媒體曝Theranos存在欺詐行為,后經過調查,伊麗莎白被指控長年通過夸大或虛假陳述公司的技術、業務和財務業績,從投資者那里募集了超過7億美元的資金。目前,該公司已被查封。

對于硅谷來說,Theranos詐騙是一次嚴重的“事故”。

Airpower

· 2017年-2019年。

硅谷的眼淚不止一滴,蘋果決定關閉Airpower項目也就是這幾天的事。而對于這樣一款產品,失望的不止蘋果,還有很多果粉。

2017年9月,在蘋果每年度最盛大的新品發布會上,伴著iPhone 8和iPhone X的東風,庫克高調發布了一款無線充電板——AirPower。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因這款充電板還提前在iPhone X上內置了無線充電模塊。

和當前市面上其他無線充電板相比,AirPower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可以同時為iPhone、Apple Watch、AirPods三款產品進行無線充電,且不強求設備的擺放位置。

創業有多難?差一點它們就成了市值萬億的科技巨頭 | 清明特刊

當然,發布會上的庫克是意氣風發的,并自信的承諾會在2018年讓AirPower上市,讓智能終端走進無線充電時代。但他似乎忘了,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是蘋果能把這款產品做出來。

行業人士猜測,是“同時多部設備充電”的設計“害死”了AirPower,因為這需要在充電板內部設置多個線圈,就必將帶來過度發熱的問題。蘋果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的一封郵件也證實了這一點,“經過多方努力,我們最終還是認為暫時無法讓AirPower達到我們的期望值,只得取消這一項目。”

還沒發布就宣告死亡,AirPower或許會成為蘋果心中永遠的痛吧。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