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大動作”:將啟動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號召對民營企業不問出身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
民營企業的春天,真,來,了。
今日上午,科技部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舉行了記者會。會上,科技部不但點贊了去年體細胞克隆猴、散裂中子源等科技成果以及港珠澳大橋、5G等科技攻關,還針對中國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目標、中美研發投入差距、鼓勵民營企業創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相關提問進行了回答。
簡單劃一下重點,那就是——
鼓勵民營科技創新,營造規則公平、機會公平的環境;
匯聚香港、澳門以及內地的力量,建設好大灣區;
布局基礎研究、重科技成果轉化,大力發展數字化制造、智能制造 ;
記者會直播過程中,部長王志剛表示,“目前,國內18萬余家高新技術企業中,70%都是民營企業。鼓勵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不問出身,機會公平,不分國企、民營,只看這個企業是不是在科技創新上有一個很好的戰略。”
中國現代化進行必須把科技擺在核心位置
眾所周知,創新型國家是整個中國“三步走”非常重要內容??萍疾勘硎?,科技創新也有“三步走”戰略,就是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到2035年左右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為世界科技強國。這意味著,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作為重要支撐和引領力量,也作為發展的重要動力。
那么,創新型國家的定義是?
王志剛認為,即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要走在世界前列,具體要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來看。定量方面,去年中國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排名,綜合科技創新排在第17位,到2020年原定目標在15位左右,另外科技貢獻率要達到60%,去年達到了58.5%。定量指標則包括,研發投入、論文數、專利數、高新區等方面。
同時,科技部指出,要進入創新型國家,目前中國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在基礎研究方面,特別是從0到1的顛覆性技術和基礎理論、基本研究方法的探索還有不足。其次,國內的創新生態、科研生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鼓勵民營企業不問出身,結合內地與澳門科技的優勢
在記者提到鼓勵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措施時,王志剛表示,目前國內有18萬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70%都是民營企業。科技部創造的是規則公平、機會公平,不問出身,不分國有或者民營,只看企業在科技創新上面是否有一個長遠的、一以貫之的、全面且系統的戰略。
“只要愿意投身科技,投身國家的創新驅動,科技部在項目、創新平臺、科研平臺建設上都會統一考慮。”
本次記者會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科技部重點強調了澳門在其中的重要地位?;浉郯拇鬄硡^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在整個戰略規劃和建設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方面,澳門科技力量是國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部會把香港、澳門的科技力量統籌起來與內地科技力量結合,共同建設好大灣區。
王志剛還透露,科技部就國家所需、澳門所長,以及大灣區建設規劃所涉及的科技創新方面內容進行對接,把內地和澳門科技優勢結合起來,發揮1+1>2的作用。
針對區域的科技發展和建設,科技部表示2019年將加快北京、上??萍紕撔轮行暮突浉郯拇鬄硡^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度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并會出臺支持雄安新區開放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大力發展數字化制造、智能制造
除了上述提到的內容,基礎研究的投入以及布局是這次記者會的重中之重。對于中美兩國在研發投入方面的差距,科技部進行了回應表示,中國的基礎研究投入占比長期徘徊在5%左右,美國在15%左右。美國確實在基礎研究上投入很大,并且基礎研究產出也是全世界第一,但就投入經費相比,還有一個具體的方面,即美國基礎研究投入是聯邦政府、企業、地方政府都在投基礎研究,中國的5%基本上是中央財政,投入基礎研究的主體不同。
具體到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部表示,基礎研究的能力和產出不理想是國內的一個短板,而基礎研究建設是整個科技創新的總源頭,這也促使中國把基礎研究作為整個科技創新總布局當中的重點。
做這項工作的時候,要把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進行統籌。與此同時,政策、法律、金融、政府服務、產業界參與、社會各界支持等方面也是一個必要條件,沒有這個條件顛覆性產業就出不來。
下一步,一方面要把國家技術轉移體系、技術轉移基地、技術轉移主體以及技術轉移服務等方面工作做好;另一方面要去推動符合技術成果轉化的國有資產評價、管理制度的建設。
王志剛提到,包括最近的科創板,目的也是推進科技型企業的發展,中間有很多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內容,是把無形資產、能力作為重點,而不是把資金交易額當做重點,這些都是為了促進成果轉化。
最后,對于2019年的工作,科技部透露,今年將做好科技重大專項2020年后接續實施的準備,啟動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同時,將加快重點產業技術突破、應用,發布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綱要、大力發展數字化制造、智能制造等技術。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