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伶軒 7年前 (2019-01-08)

該研究成果對預防當前流行性出血熱疫情具有明顯的指導意義。

剽竊科研成果,不僅是對知識產權的漠視,更是科研界的毒瘤。

1月8日下午,微博網友為@水草199604突然爆料,稱自己是浙江龍泉市疾控中心王淼若,要實名反映慈溪疾控中心范飛能等人剽竊其團隊科研成果。

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博文中,王淼若細數了其團隊成員發現龍泉病毒LQUV的過程、論文署名情況,以及范飛能剽竊成果并獲獎、試圖用非法獲得的獎金封口等信息,更直言范飛能無悔改之心,毫無科研工作者良知。

孰是孰非?

為了了解博文真實性,鎂客網專門查閱了王淼若所提的,已被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PLOS Pathogens》上的學術論文。

論文中,撰寫團隊對新型漢坦病毒(Huangpi virus、Lianghe virus、Longquan virus、Yakeshi virus)對公共衛生和農業生產的影響、天然宿主分布情況及跨物種傳播情況、采集獲取過程、基因片段重配及交換細節等進行了詳細描述。

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圖 | 論文部分內容截選

除此之外,論文中還稱,該研究還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290343,81273014),感染疾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Grant 2011SKLID101)和中國科技部(Grant 2003BA712A08-02)的支持,并獲得了國立衛生研究院R01 GM080533-06(至ECH)的項目編號。

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從論文本身來看,這是一篇完整且詳盡的論文。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該科研成果的真實性。

那么,疑點就來了。

· 疑點一:沒有署名,范飛能團隊申報所言的“獨立完成”何來?

在這篇名為《Phylogeny and Origins of Hantaviruses Harbored by Bats, Insectivores, and Rodents》論文的開頭,即有該科研成果團隊成員名單。確如王淼若所言,其中并沒有范飛能、其所在單位或單位其他員工的名字。

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圖 | 論文署名情況

而在王淼若的博文中,其還附上了團隊成員在采集樣本時的照片,以證明研究成果確實出自該團隊之手。

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圖 | 王淼若所在團隊成員親身抓老鼠、采蝙蝠

如此一來,范飛能申報“2017年浙江省科技廳自然科學獎評選”時所言的“慈溪市預防控制中心獨立完成”究竟從何而來?

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圖 | 2018年4月,范飛能團隊獲獎信息

除此之外,《PLOS Pathogens》對此論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9月10日;接受日期為2012年12月13日;發布時間為2013年2月7日,均在范飛能參選上述獎項之前數年。

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 疑點二:既不是研究團隊成員,范飛能怎能申報省級獎項?

王淼若氣憤難平可以想見,在首篇博文發出之后,又陸續拋出了范飛能在申報“2017年浙江省科技廳自然科學獎評選”前與其團隊的溝通信息。

據王淼若描述,范飛能在申報省級獎項前,曾向其科研團隊負責人(中國疾控中心張老師)索要簽名和身份證。而張老師給其的回復是,“連上報材料都未看過,不同意參加申報。”

那么,范飛能最后的簽名和公章是從哪里來的?

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而再進一步,如果范飛能等人最后是偽造簽名和公章才得以申報成功的,那么一旦被發現則后果嚴重,其為何甘冒如此大的風險?最終又為何能通過審核甚至獲得獎項?

· 疑點三:向各級監察部門反映半年多,為何沒有回饋?

范飛能獲得獎項是在2018年4月,申報只會更早。那么,為何王淼若時至今日才首次公開對此事加以述評?

對此,王淼若在回復網友評論時稱,“要不是看到他們的獲獎宣傳,我們還被蒙在鼓里”。

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除此之外,王淼若還透露,“在得知科研成果被剽竊之后,其團隊便已經向各級監察部門反映情況,但半年多時間過去了,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不得已才求助于網絡了。”

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 疑點四:聊天記錄曝光,事后道歉、企圖用金錢了事

如果說,前面三大疑點都有待考證,那么王淼若曝光的其團隊成員與范飛能的聊天記錄,就更為直觀了。

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圖 | 范飛能試圖用金錢了事

可以看到,在王淼若團隊發現科研成果被“剽竊”之后,便曾與范飛能聯系,并討要說法。

而范飛能的回復也印證了其在申報獎項之前,沒有取得張老師同意。除此之外,范飛能還提出可以用經濟補償解決這一問題,并希望得到“諒解”。

到這里,這次“科研成果剽竊”事件基本已經理清,即在王淼若看來,慈溪疾控中心范飛能等人在沒有得到任何授權的情況下,剽竊了浙江龍泉市疾控中心一項有關于“發現新型龍泉病毒LQUV”的科研成果,并為此獲得獎項,事后企圖用金錢封口。

當然,到目前為止,范飛能等人尚未作出任何回應,也沒有官方調查結果發布,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尚未可知。

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科研成果,另范飛能“有可能”鋌而走險。

龍泉病毒LQUV是什么?

從研究成果論文看,龍泉病毒其實是一種新型漢坦病毒。而在整個科研成果中,實際上一共發現了4種新型漢坦病毒,也就是前文提到的Huangpi virus、Lianghe virus、Longquan virus和Yakeshi virus。

據了解,漢坦病毒是一種致死性病毒,可引發漢坦病毒肺綜合征(HPS)及漢坦病毒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對公共衛生及農業生產危害極大。其中,中國比較常見的是HFRS,即腎綜合征出血熱,臨床表現為腎臟損傷。

而論文也在摘要中詳細描述了漢坦病毒對人體的危害,還稱,漢坦病毒是人畜共患病病原體之一,偶爾以動物為宿主。但實際上,人類對自然界中漢坦病毒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其跨物種傳播的頻率并不十分清楚,無法做到有效防御或治。

為了詳細了解漢坦病毒的宿主分部情況、傳播方式、跨物種傳播條件/形式/頻率等信息,科研人員在對已發現的漢坦病毒的信息基礎上,又抓捕了大量不同品種的蝙蝠和鼩并進行研究,才得出結論,“蝙蝠很可能是漢坦病毒的重要天然宿主,且在未來極有可能會出現新的漢坦病毒。”

又一科研成果被爆剽竊!致命病毒發現者疑遭偷天換日

圖 | 論文部分內容

可以說,這項研究成果一旦應用于實際,或將大量減少漢坦病毒致死病例。也就是范飛能獲獎時所說的,“該研究成果對預防當前流行性出血熱疫情具有明顯的指導意義。”

可想而知,如果真如王淼若所說,耗費如此大的心血所得成果竟被“悄摸摸”竊取,也實在是非“氣憤”即可形容。

“剽竊”為人所不齒,科研成果“剽竊”更是零容忍。但素來有關科研成果被“剽竊”的是非判定本就繁雜且費時,具體情況如何,還有待后續調查。

附論文鏈接: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03159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