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深夜靈魂提問:關于基礎科學、關于融合創新,知乎否?

申晨 7年前 (2018-10-24)

深夜,馬化騰,在知乎,發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有點驚喜,又很合乎情理。

今天凌晨,知乎深度潛水者馬化騰在知乎提了一個問題: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騰訊提前進行了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后,

在騰訊今年收入主要來源之一游戲出現了大幅度滑鐵盧之后,

在同梯隊的伙伴大張旗鼓發力人工智能之后,

在騰訊一年一度的全球大會來臨之前,

在1024程序員普天同慶的節日里,

ponyma這位知乎用戶奉上了深夜的靈魂拷問。

截至今日11點多,已經近13000萬人關注、回答數近400,并還在持續增加中。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9741613

馬化騰深夜靈魂提問:關于基礎科學、關于融合創新,知乎否?

馬化騰深夜靈魂提問:關于基礎科學、關于融合創新,知乎否?

深夜拷問,為何直指基礎科學?

事實上,馬化騰之所以深夜現身,主要是因為最近知乎的一個“互聯網洞見者”活動,從10月24日起,知乎將邀請10位互聯網頂尖人物進行發問,全民思考、回答。于是,小馬哥成為了首位嘉賓(騰訊還是知乎的C、D、E輪的投資方)。

很好奇,接下來是不是還會有李彥宏、馬云、雷軍又或者還有強東?

回到馬化騰的這個深夜提問。

其實在本月初進行諾貝爾頒獎報道時,鎂客網就曾經接受過,還有一個新晉的科學獎是被認為將來可以與諾貝爾一爭高下的,那就是獎金豐厚的“科學突破獎”,而小馬哥和小扎都是它的重要贊助人。而剛剛成立的西湖大學,馬化騰也是重要贊助人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出,馬化騰對于基礎科學一直懷抱的熱情和關注。

加上今年以來騰訊自身出現的問題,以及外界環境的催生,在這樣一個較為關鍵的節點,馬化騰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巧妙。

被外界認為是社交屬性、游戲屬性大于科技屬性的騰訊,在今年的組織機構調整中特別強調了科技成分。

不但在新組織機構中新增了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強調云業務的主戰場地位,還放出了對AI和5G的野心,強調要技術驅動轉型。而事實上在過去幾年,騰訊壓根沒閑著。

他們有自己的AILab實驗室、量子實驗室,以及機器人實驗室Robotics X,聚集了一大批海內外高校的科學家,為基礎科學研究做了很深的布局。還會在每年的WE大會上邀請頂級科學家做分享,比如去年全世界矚目的霍金的視頻演講,再無來者。

靈魂拷問,智者尤為精彩

小馬哥提問之下,點贊最多的是知乎網友“半佛仙人的回答,他提出了:斯格明子霍爾效應與互聯網數據存儲:

“斯格明子”是未來磁存儲技術的基礎。斯格明子的間距可僅為幾納米,與此同時,現代硬盤的磁疇最少為100納米。

基于該效應的理論原理,下一代儲存技術已經在研發之中,當前實驗的效果,可以實現比上一代的NAND芯片性能更強,密度比DRAM內存高40倍,讀取速度快100倍,寫入速度快1000倍,耐久度高1000倍,200平方毫米左右的單芯片即可實現TB級存儲,還具備結構簡單、易于制造等優點。

這里說的NADN,就是已經被吹上天的剛剛量產的最新固態硬盤技術。

簡而言之,該領域基礎科學的突破,將讓互聯網數據垃圾海嘯晚來起碼50年,受該技術的影響,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互聯網產業,才有了繼續發展的硬件支持。

這就是基礎科學發展的威力,基礎科學的能力就是探索人類的認知邊界。

基礎科學在當今社會往往被應用科學所吊打,因為很多人都不理解基礎科學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電磁理論的麥克斯韋方程,我們就不會有收音機、電視機、手機、GPS。我們甚至不會有因特網和有線電視,因為電纜光纖的設計也要靠麥克斯韋方程。

如果沒有量子理論的薛定諤方程,我們就不會有半導體工業,進而也不會有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手機、電視機、LED照明,以及一切電子儀器設備。

如果沒有凝聚態物理發現的巨磁阻效應,我們硬盤的容量將最多是4GB,而不是現在看到的TB級別。

華為占盡5G先機的polar,也是應用了土耳其科學家的基礎科學突破。

騰訊為了能將自己的數據賦能全業務,也自建了基礎科學實驗室,各大高校挖人,每年投入的資金不設上限。

沒有意識到基礎研究重要性的企業,會失去未來,例如中興。

歐美至今長達幾十年的芯片壟斷,就是因為其基礎科學研究領先于我國,我國在應用層做的再好,一旦基礎層被封鎖,就失去了意義。

游樂場設計再多好玩的項目,一旦給你斷了電,就不會再有人來。

我們輸不起。

所以我們不得不,也必須大力投入基礎科學,基礎科學的投入是需要幾十年不間斷,這里面需要政府,也需要社會資本,政府上百億砸進芯片領域,馬化騰本人幾十億贊助成立西湖大學,各個大學都在做青少年基金,大家已經看到了這個現實。

失去應用,失去很多;失去基礎,失去一切。

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未來。

另一位認證為“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博士”的知乎用戶霍華德的回答也是獲贊較多。

我是基礎科學悲觀主義者,基本和大劉劉慈欣持一個態度:基礎科學已經停滯太久。低垂的果實已經被采集殆盡,高懸的果實如受控核聚變不知道要多少代價才能采到,其成本甚至可能高于人類社會的承受能力。

1. 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納米材料未來十年內并不會改變世界。對的,我說的就是你,石墨烯,二維材料,還有各種花式納米材料。大概率未來十年,主要的半導體材料依然是硅及部分III-V族材料。那些吹捧納米材料石墨烯二維材料替代硅工業的都不會得逞。摩爾定律已經終結,大概率半導體制程會停留在三納米,可能往3D發展,但高昂的研發成本,估計蘋果都承擔不起,大概率無人消費得起,將陷入停滯。

那計算機的算力是否會增長停滯呢?答案是不會,因為后面有我看好的一些方向。

2. 異構計算大有可為

GPU在深度學習領域大放異彩之后,大家突然意識到我們并不需要更小更多的晶體管就可以實現成百上千倍的算力提升,我可以通過改變芯片的架構來增強特定任務的算力,而不再只是依靠通用的cpu計算。所以近年來,各種異構計算AI芯片大放異彩,而未來這個趨勢會愈演愈烈,更多的異構芯片可能會投入戰場,來加速各式各樣的計算機應用。

3. 量子計算并不遙遠

未來十年特定任務上實現量子計算大概率成真(通用量子計算還有些遙遠),如果你仔細觀察近幾年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量子比特數每年翻一番,像極了當年半導體芯片誕生時的摩爾定律,谷歌微軟阿里騰訊等大公司紛紛加入戰場,當商業公司入局,往往釋放著一個信號,這東西真的可能快成了。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必然在某些方面,帶來巨大的算力提升,如密碼破解,廣泛使用的rsa密碼恐怕要更新換代嘍,必然對互聯網行業造成巨大沖擊。此外,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可能造就更強大的AI。量子計算與計算物理計算化學結合,可能帶來新的基礎科學革命與突破,讓我們拭目以待。

4. 5G通信賦能新的應用場景

為什么抖音沒有在五年前火起來?而是最近兩年才火?

因為五年前網速不行??!五年前就算你做出一個和抖音一樣的產品,但那時候網絡正從3G向4G過度,網速不快,資費較高,用戶市場比較小,大概率沒辦法成功。

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總是相伴相生,相互促進的。90年代末-00年代初電話線網絡,56K的帶寬,門戶網站在此時崛起,大家瀏覽的資訊以圖文為主。00年底中期,光纖入戶,光纖網絡崛起,10M-100M的帶寬,桌面端的音頻視頻網站崛起,音視頻產品逐漸進入大家的生活。10年代起,3G、4G無線網絡崛起,大家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伴隨著5G網絡帶寬的增大,必定會賦能新的產品形態。視頻類產品可能會更加花樣百出,人與人更深層次的交互,浸入式的VR網絡游戲等等。

知乎大神多。在這個提問下,陸續出現了很多專業人士的回答,有興趣的可以去知乎一探究竟。

從馬化騰在知乎的軌跡可以看出,他從7年前關心知乎產品改進、團隊發展以及蘋果、用戶體驗、到六年前關心互聯網發展、微信產品相關信息,再到3年前關注支付話題,以及如今對基礎科學和融合創新的提問,不難看出,這似乎就是騰訊自身發展與突破的白描。

期待這次提問后,騰訊不僅是發問者,還會以實踐者的身份帶來驚喜。

(以下小小馬哥的知乎軌跡圖)

馬化騰深夜靈魂提問:關于基礎科學、關于融合創新,知乎否?

馬化騰深夜靈魂提問:關于基礎科學、關于融合創新,知乎否?

馬化騰深夜靈魂提問:關于基礎科學、關于融合創新,知乎否?

馬化騰深夜靈魂提問:關于基礎科學、關于融合創新,知乎否?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