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創新要建立哪種場景?京東、小米等多家公司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溫暖 7年前 (2018-09-08)

整個生態布局是從源頭核心技術的創新上面把我們的五個方向賦能到AI平臺。

“2018中國人工智能峰會”圓滿落下帷幕。其中,大會分論壇“AI的技術創新與應用”齊聚了業界大咖熱議當前AI技術的創新以及在各個行業的應用落地。以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京東、小米等公司為代表的企業,在現場分享了他們關于該議題的思考與觀點,同時,也闡述了其公司未來在該領域的嘗試與探索。

以下為本論壇所有嘉賓的演講摘要:

AI創新要建立哪種場景?京東、小米等多家公司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圖 | 黃瑞剛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副總裁黃瑞剛指出,未來在人工智能作用下,在新聞生產將不再需要龐大的采訪記者以及后臺記者的協同合作,只需要幾個機器人、一些智能視頻、音頻傳輸設備就可以完成現在記者的任務。目前,語音轉寫、語音合成、人臉識別等AI技術正在廣泛應用于媒體行業的采、編、播現有流程業務中,資料編目、用戶觀看分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應用前景和應用潛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目前正在全力推進融媒體加速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的深度融合。在戰略層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研發成果包括全地形智能拍攝機器人、圖象增強軟件、聲音、聲影雷達系統、智能媒資系統、軟廣告監播等。

AI創新要建立哪種場景?京東、小米等多家公司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圖 | 鄭宇

京東金融集團副總裁、首席科學家鄭宇表示,城市計算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來解決城市面的各種挑戰和困難,它強調把云平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城市場景里有機融合,通過云平臺不斷的分析、瓦解,去解決我們面臨的交通等等問題的痛點,這就是城市計算。

京東城市提出點線面結合的頂層設計加跨多個垂直領域相結合。我們在環境、能源、交通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應用,現在才敢做這個頂層設計。城市在不斷的發展和演進,我們做出來的智能城市整體解決方案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從規劃到運維,到預測,到城市規劃形成一個閉環,螺旋式的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AI創新要建立哪種場景?京東、小米等多家公司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圖 | 崔寶秋

小米科技首席架構師、人工智能與云平臺副總裁崔寶秋表示,小米不僅是一家智能手機公司,更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公司。我自己更愿意講得是小米是一家大數據和AI公司。

小米做AI有三大優勢:第一,我們有硬件的產品能力,可以把很多產品打造成為爆款;第二,大數據的獲取能力。小米的大數據簡單地講有全生態和多樣性兩個特色。小米有各種各樣的數據,讓我們做各種東西更加智能;第三,生態鏈的廣深布局。過去一年多到兩年我們做得兩大主線,一個是視覺,一個是小愛同學,這是我們的團隊強調AI技術落地到產品和應用的兩個主線。在視覺方面主要是AI相機,包括AI單攝背景虛化、夜景虛化、鏡頭臟污檢測等。深度學習方面的創新則是此前發布的MACE。 語音交互方面則是小愛同學,其背后有很多AI技術,包括聲學前端、語音、語音喚醒、語音的合成,還有分布式喚醒。 我們希望小愛同學左邊連著聲控設備,右邊連著內容與服務,希望它真正做到無處不在,無所不能。

AI創新要建立哪種場景?京東、小米等多家公司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圖 | 徐輝

創新奇智聯合創始人、CEO徐輝提及創新奇智聚焦在零售、制造、金融三個行業,希望實現技術產品+行業場景的雙輪驅動,通過這樣的特色賦能To B企業,幫助他們實現商業價值。

創新奇智在技術層面聚焦于大數據機器學習、機器視覺和自然語言。我們眼中一個好的人工智能商業化應用落地可能需要五個條件,包括海量數據、客觀精準的自然標準、單一領域、超大計算量、頂尖AI科學家等。如果從技術產品+行業場景這個角度來看,零售行業客戶管理,談得就是人的數據化和智能化;供應鏈產品,包括SKO的預測、推薦等,這是貨的數據化和智能;運得方面談得是廠的數據化和智能化。

AI創新要建立哪種場景?京東、小米等多家公司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圖 | 張立

云從科技高級副總裁張立談到,在視覺領域,人臉識別變現是可以變現的場景之一。但同時,人臉識別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光線變化,模糊,角度變化,年齡變化,年齡跨度等。云從從數據采集和核心算法來入手解決核心技術的挑戰。我們會將各種場景環境的光線進行模擬,訓練我們前端的硬件和后臺整個模型算法。

今年我們有重大的突破,叫跨境追蹤REID技術。當一個人在一個街道上,通過街道上的攝象頭,如果這個人出現在不同的攝象頭下面,即使沒有他這張臉,我也可以根據他的姿態、步態、穿著和形態把他的整個軌跡畫出來。

AI創新要建立哪種場景?京東、小米等多家公司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圖 | 徐強

運滿滿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徐強談到,未來什么樣的模式能夠引領這樣的公路運輸呢?我們判斷有這樣幾個特征:一個是它有新能源的卡車定制;二是5G通信技術的物聯網;三是物聯網的駕駛。

我們研究院對于智慧物流的發展路徑總結了兩個關健詞,一個是平臺,一個是跨界。我們認為一定需要通過這種平臺思維對不同資源進行跨界整合,對現有的商業模式進行創新,最后才能達到給用戶帶來綜合服務提升的目的。

現在互聯網企業想贏得一個賽道的競爭可能需要幾個因素:一個需要有人才;二是需要有場景;三需要有數據;四需要有錢。運滿滿未來的戰略為八個字,無車、無人、無處不在。無車就是無車承運人,無人就是無人駕駛,無處不在指的是我們要覆蓋全產業鏈的生態體系。這個產業鏈是一個八萬億的市場,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

AI創新要建立哪種場景?京東、小米等多家公司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圖 | 王清琛

云問科技創始人、CEO王清琛智能問答的變革歷程,它體現了一種形式就是搜索引擎,到知識門戶,再到虛擬代理,最后演變為智能助理。做RPA領域涉及的技術點非常多,包括理解準確,做到語義重點識別,語義泛化,多輪會話技術、知識庫,還要做好情感分析、文本分類等。只有把這些多個技術要點同時打磨的非常好,你的技術儲備才可以支撐,還要有大量的數據積淀,然后針對各行各業,每天收集做文本分析,數據挖掘,再做模型訓練,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問答效果越來越好,越來越精確。

其實所有的服務都是以用戶為中心,圍著服務場景構建了一系列的為其服務的智能應用,包括智能電話,智能工單,智能助理,智能客服,智能營銷等,這些都是我們服務的范圍,也是我們未來AI落地的產品形態。

AI創新要建立哪種場景?京東、小米等多家公司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圖 | 趙恒藝

思必馳副總裁趙恒藝表示,我們整個生態布局是從源頭核心技術的創新上面把我們的五個方向賦能到AI平臺。未來物聯網時代對話會成為一個非常好的人機交互的入口,會落到各種物聯網領域的垂直場景里面去,包括車載、家居、可穿戴等。

未來十年是人工智能的時代,這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共識。人機交互隨著產品交互形式也會有改變。對話交互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包括問答式、任務式、命令式、閑聊式。人工智能時代的新特征:對話式、多模態、沉浸式、多設備、更加貼心、場景化、持續迭代和進化等。

目前語音識別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核心互動是非高頻的互動,并且基礎能力沒有很好的應用性;此外,資金流也沒有向線上流轉,數據迭代閉環也沒有形成,實時個性化服務缺少,上下游沒有形成標準的產品技術鏈。我們看上去每一個項目都需要定制,都有一些困難。

AI創新要建立哪種場景?京東、小米等多家公司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圖 | 李海波

喜馬拉雅副總裁李海波談到,喜馬拉雅是以人的聲音為代碼,把人的見解、信息作為一種新的出版形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拿到了紅利叫做大數據,我們去精準匹配用戶的需求,在今天人工智能的時代,我們一定要拿到場景化的東西。這個路徑決定我未來五年還能是一樣的增長速率。

喜馬拉雅要不要人工智能?我要的是在不方便用手機的場景下,一個喜馬拉雅的化身能夠觸達這些場景,我們希望服務那些不會用手機的、不懂智能信息的老人、通過語音幫助他們解決,希望讓孩子遠離噪音、遠離視覺的污染、回到想象力的世界。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