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餅終于畫完?對于Magic Leap One,我們有以下幾點疑問

伶軒 7年前 (2018-08-09)

這次,還會跳票嗎?

大餅終于畫完?對于Magic Leap One,我們有以下幾點疑問

圖片來源:The Verge

美國東部時間8月8日,“拖延癥晚期患者”Magic Leap正式在美國地區發售Magic Leap One創造者,售價2295美元起,預購120天內發貨。

大餅終于畫完?對于Magic Leap One,我們有以下幾點疑問

而依據Magic Leap此前發布的視頻,ISP巨頭AT&T將是Magic Leap One的獨家銷售方。除此之外,Magic Leap還要求一對一的遞送訂單,以便于送貨員能夠手把手的教用戶如何使用該款設備。

從2015年發布“大鯨魚和機器人視頻”至今,這家一直在跳票的公司,首款產品終于“大白于天下”。然而,已經被Magic Leap吊的完全沒有胃口的我們,針對這款產品,疑問多于驚艷。為此,我們提出了以下3點疑問:

這么貴的價格,賣的出去嗎?

2295美元,約合人民幣15650元。這個價位,一般消費者很難承受。而對于開發者來說,是否還有別的選擇呢?

同是AR頭顯,微軟的HoloLens售價高達3000美元。今年4月,微軟公布了該產品的實際上的發貨量:從2016年3月開始,該產品共發貨大約5萬臺。

大餅終于畫完?對于Magic Leap One,我們有以下幾點疑問

圖 | 微軟的HoloLens

對此,微軟方面表示:“這是十分昂貴的產品,本身就沒指望賣出成千上萬臺,所以我們是非常滿意這個銷量的。”

聯想Mirage AR智能頭盔套裝售價僅1999元,但收獲的用戶口碑還是很不錯的;而傳說中的Leap Motion手勢識別AR頭顯量產價,更是低于100美元。

除AR外,VR頭顯方面,HTC VIVE套裝在發售初期售價為6888元,加上主機,總價基本在13000元左右。然而,這款被評為“貴出天際”的產品,據IDC統計,僅在去年一季度,銷售量就達19.09萬臺。

換句話說,2295美元并不能保證最佳體驗,更何況這也僅是基礎價格,“專業開發者”版額外多了一個集線器和RapidReplace,售價3383美元。

不過,Magic Leap給自己的定位是打造消費級AR眼鏡,對這款產品也顯示出極大的信心,在發售前一周就已邀請了多家外媒前去體驗、測評。

這個價格嘛……

嗯,你們開心就好。

接下來,我們還有第二個疑問。

實際產品是否對的起用戶的期待?

從官網信息看,基礎版的Magic Leap One套裝包括一個Lightwear頭戴式設備、一個Lightpack小型可穿戴計算機和一個手持控制器。

大餅終于畫完?對于Magic Leap One,我們有以下幾點疑問

其中,Lightwear上搭載有跟蹤攝像頭,用以所處環境以及用戶眼球動作。除此之外,Lightwear的鏡片嵌有一顆“光學芯片”,為Magic Leap總部生產。而與普通VR眼鏡不同,Lightwear可調節焦點,如同人眼在工作時不斷改變焦點一樣。

但是,做到了調節焦點卻不能調節近視、遠視,實在是一個不能忍的BUG。

Lightpack則為一個內置了英偉達Tegra X2處理器的微型PC(包含四核ARM A57 CPU,雙核Denver 2 CPU和基于NVIDIA Pascal的GPU,具有256個CUDA核心,128G存儲量,實際可寸95GB文件),可夾在褲子或者肩帶上。官方數據顯示,該設備續航時間為3小時。

手持控制器方面,配備的是一個可單手操控的6Dof無線手柄,上附有觸發按鈕、頂部按鈕、主頁按鈕、帶有12個多色LED燈環的觸控板和USB-C充電接口。值得一提的是,該控制器自帶觸覺震動反饋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機交互時的沉浸感,且續航時間達7.5小時,因沒電中斷體驗的可能性不大。

但不得不吐槽的是,Magic Leap One的有效觀看區域,竟然比普通的VR眼鏡還要??!

從開發者開根據Magic Leap One提供的客戶端源代碼中隱藏的FoV文檔解讀看,這款產品的鏡頭視角:水平為40度,垂直為30度,對角線值為50度,所產生的視野為4:3。

也就是說,帶上這款眼鏡,你所能看的就是一個4:3的長方形內的場景,而人眼的雙目視場角大概在200度左右,即便是普通的VR眼鏡,也能做到200度。

不過,相較于HoloLens的16:9的視野,Magic Leap One還是稍好一點的。

當然,硬件和內容同在,Magic Leap也特地為此設計了幾款內容:射擊游戲《Invader》、根據音樂創造視覺效果的《Tonandi》、自定義虛擬場景和物體的《Create》則是一款創作類內容、以及可以自定義頭像,支持多人交互的社交應用《Social》。

但據體驗過的外媒報道,移動時的視覺體驗以及近距離沉浸時,感官效果并未達到預期。

融資23億美元,Magic Leap只是在為效果“畫大餅”?

要說Magic Leap最擅長的是什么,無非兩樣:拖延和畫大餅。

拖延就不多說了,從2011年成立到今天第一款產品面世,這家公司光玩神秘就玩了7年。

畫大餅方面,我們做了一個小小的總結:

2014年10月,獲得由谷歌領投的5.42億美元B輪融資,跟投者包括高通資本、KKR、Vulcan Capital、KPCB等多個大牌投資機構;

2015年9月,發布一段“大鯨魚”視頻,稱是“直接利用Magic Leap技術”實現的,沒有添加任何特效。后被證實為“特效視頻”;

2015年12月,獲8.27億美元的C輪融資;

2016年2月,獲7.935億美元融資;

2016年4月,發布名為“全新的清晨”的視頻,依舊聲稱“未采用特效或合成技術”,但始終沒有拿出實證;

2017年12月,Magic Leap One渲染圖正式發布;

2018年3月,獲4.61億美元融資;

2018年8月,Magic Leap One終于發售。

可以看到,從成立開始,Magic Leap就靠著不斷的融資消息和一些“奇怪”的視頻吸引著大眾和行業的眼球。“神神秘秘”了7年時間,才終于有了實際意義的表現。

或許是之前做的視頻太過精彩,體驗過Magic Leap One的外媒們似乎并不買賬。

MIT科技評論的一名記者體驗了《Invaders》游戲。游戲中,當她在和機器人對戰時,她射出去的子彈在打到家具或者墻壁是,就會出現一個燒灼的黑色標記。

而機器人在被擊落后,所呈現狀態依舊非常堅固;從沙發等家具后面出現時,表現的也不是被遮擋的感覺,而是一種會根據用戶動作改變彎曲的狀態。

很明顯的,Magic Leap理解空間的能力并不是很強,在環境感知方面不如HoloLens。

除此之外,在體驗沉浸感和真實感方面,The Verge一名記者表示,“視野中的3D的恐龍會在我靠近時出現圖像切割的現象。而當有人經過它時甚至可透過恐龍隱約看到人像。”

同時,視野中的圖像和文字還有著邊緣發光、模糊、透明等問題。跟蹤方面,物體偶爾會自己移動或抖動,尤其在快速搖頭時,圖像基本是不清晰的,還會出現顏色分裂。

雖然大小問題不斷,但體驗過的記者們普遍有一個結論:雖然令人失望,但依然是最好的。

或許只能說,Magic Leap One的不盡如人意,是之前大餅畫的太大的緣故。

最后

目前,Magic Leap官方的說法是購買后120天內發貨,而且提供上門安裝和教學服務。

但誰知道,120天后,會發生什么呢?畢竟,因產能不足跳票的廠商,并不少見......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