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伶軒 7年前 (2018-07-09)

破發了......

7月9日,小米正式登陸港交所。

本次上市,小米共發行21.8億股,發行價格為17港元/股,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

一聲鐘響,似乎是恍然間,小米已經走過了8年時間。雷軍的話來說,這8年,就是“誰也沒想到,當年那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此后實現了史詩般的創業歷程!小米能上市就是巨大的成功。”

很多人說,社交平臺往往能夠反映一個人的生活。和小米差不多年齡的社交平臺,非微博莫屬了。

2009年8月14日,微博正式上線;2010年4月,小米正式成立。恰巧,“小米人”很喜歡發微博。

和國內其他手機廠商勵志做“中國蘋果”不同,小米從開始做手機起,就一直都認為,自己無法超越蘋果。這些,從小米早期各大創始人的微博就可看出。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但可能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小米的創立初衷,并不是因為iPhone,而是因為魅族。

雷軍是一個瘋狂的智能手機愛好者。正如他自己所說,在他18歲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喬粉”。而這一瘋狂,在小米成立之前,達到了極致,尤其在面對黃章時,雷軍會毫不掩飾其對智能手機的關注。

2009年2月,魅族第一款智能手機M8發布,在iPhone、摩托羅拉遍地的當時,這部被譽為“國產機皇”的智能機一舉創下了兩個月超10萬臺的銷售量。

雷軍就是眾多消費者中極為狂熱的粉絲之一。據當時和雷軍接觸的人回憶,雷軍到哪都會向別人展示這部手機,甚至在吃飯的時候還會給大家現場講解M8的各種優越之處。

也是在差不多的時候,時任UCWEB董事長的雷軍因與谷歌某方面的合作,在李開復的引薦下,認識了林斌,當時的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全球工程總監。

可能在那之前,不論是雷軍還是林斌都不會想到,兩個在互聯網領域已有了絕對地位的男人,會像愣頭青一樣,做在咖啡廳里,對著桌子上一排手機,一研究就是一下午。甚至又在林斌的介紹下,認識了電子產品絕對發燒友、微軟工程院首席工程師黃吉江。但當時,三人都還不太清楚,該怎么去做智能硬件。

“通過珠海當地政府,雷軍結識了黃章,從此便經常出入黃章辦公室,甚至曾經建議黃章用5%的股權吸收林斌加盟。但作為‘家族企業’的領導人,黃章對股權看的比較重,最終沒能達成協議。”傳聞稱,這是林斌最終成為小米創始團隊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這并不妨礙雷軍和黃章當時的“交情”。2009年年底到2010年一整年,是雷軍出入黃章辦公室頻率最高的時間段。只是當時的黃章不知道的是,在他和雷軍“交心”甚至將魅族下一代手機的UI交互文檔都拿出來共享的時候,雷軍已經“悄悄”的成立了小米這家公司,并在這個時間段,先后接觸了當時在摩托羅拉的錢晨和周光平,這兩個極具硬件研發背景,并主導研發了摩托羅拉多款手機的“大牛”。

除此之外,雷軍還在接觸時任谷歌中國高級產品經理的洪鋒時,順帶認識了曾經組建并任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系主任的劉德。

當然,這些都是私下里做的。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圖 | 小米創始團隊合照,從左到右,分別是:林斌、黃江吉、周光平、雷軍、黎萬強、劉德、洪峰和王川。

從小米對外的官方資料看,小米實際上成立于2010年4月,可想而知,籌備創業還在更早之前。但其實直到2010年8月,雷軍還在微博上公開夸贊了黃章,并附上一張親自拍的黃章的照片。

“到2010年12月,黃章才發覺,自己可能被欺騙了。”一位之情人士說。

而那個時候,小米已經拿到了晨興資本、啟明和IDG的4100萬美元A輪融資。

“我們唯一的儀式就是一起喝了碗小米粥,然后就開始上班了。”

對于小米創業的開始,直到小米成立了兩周年,雷軍才愿意在微博上透露分毫。而這鍋小米粥,就是雷軍在金山軟件的好朋友、設計中心設計總監黎萬強煮的。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一開始,小米并沒有直接進入智能手機硬件領域,而是在圈子外擦擦邊,從手機操作系統MIUI開始。黎萬強則正是MIUI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并帶領團隊創立了基于“用戶開發模式”MIUI手機操作系統研發方法。

大概也是因為這樣,即便2010年8月MIUI內測版就已發布,而黃章一直都沒能有所警覺的原因吧。

不難看出,小米在創業早期,其重心其實是放在軟件上的。而在這一時間段,還有另外一個軟件產品與MIUI受到了同等重視——米聊。它在雷軍微博中的出鏡次數,遠比MIUI高得多。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當時,雷軍形容它是一個類似短信的手機聊天軟件。嚴格意義上說,相較于直到2011年才發布的MIUI,2010年年底就正式發布的米聊,才是小米旗下的第一款產品。

但眾所周知,幾乎是在差不多的時間,騰訊微信上線了?;谠君嫶蟮挠脩艋A,以及新穎的網絡交流方式,微信很快就擠掉了米聊,用茫茫的“微信好友”讓其最終成為了小米的雞肋業務之一。雖然,最近有消息稱,米聊即將回歸,但畢竟還未官宣,這一業務最終走向如何,還是未知。

在軟件上差不多干了一年時間,2011年8月,小米在北京798藝術中心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旗下第一款智能手機——小米手機,售價1999元。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憑借極高的性價比,這款手機在開售僅一個小時時間內,下單量就突破了5萬;開售僅3個小時,首批10萬臺備貨全部售罄,而且是在凌晨開售的情況下。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可以說,小米人在2011年,完成了0到1的跨越,也為小米奠定了極為穩固的用戶基礎。為了這一成果,付出了多少,可能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但即便如此,小米在圈子里也依舊不被看好。坊間傳聞稱,同樣在2011年與移動業務上表現出色的聯想,其高層就曾在內部會議上公開表示,小米的成績只是聯想的百分之一。而金立、OPPO等,也均不看好小米。

如果說,那個時候有誰是真正認識到小米的優勢的,可能就是華為了吧。甚至有知情人士稱,華為自己做商城,很大的靈感來源,就是小米創新的互聯網營銷及電子渠道新模式。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2012年年底,小米宣布年手機出貨量達719萬臺,并正式上線了應用商店,初步建立了MIUI在Android系統上的生態。而為了快速搶占市場,2013年,小米推出了旗下另一個品牌——紅米,主打百元機或千元機等低端機型。到2013年年底,小米系列手機的出貨總量一路飆升至了2600萬臺,MIUI全球用戶首次突破1000萬,小米被“行業輕視”的狀況才稍有改善。

為什么說是“稍有改善”?因為這里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客觀事實:2013年,是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爆發的一年。不僅首次出貨量超功能機,且據IDC報告稱,這一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突破10億臺,較前一年增長達38.4%。

而小米在這方面的排名,還在Other里。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進步有時候是快得驚人的,小米就是這樣。

2014年,在這一公認的國內智能手機廠商崛起之年,小米手機年銷量暴增220%以上,達6112萬臺。到2015年,7000萬臺的年銷量讓小米坐穩了國內智能手機的寶座,也最終長留全球排行榜前五之列。

除此之外,從2013年年底開始,小米還全面開啟了生態鏈計劃,到2016年3月,小米生態鏈企業達55家。到去年3月,這一數字增長至了77家;到去年6月,已經是89家了。僅2016年,小米生態鏈的銷量就達160億元。

一切,看起來都非常的順風順水。但也正是這種過于順利的蒙蔽,讓小米差點再也走不下去。

手機創業公司最怕的是什么?不是產品不行,而是供應鏈被人搶了!

這方面,在小米創業的8年歷史中,有一年不得不重點提出來,那就是2016年。

“2016年是小米最艱難的一年。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2點,幾乎天天只睡3個小時。” 雷軍回憶說。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經歷了2013、2014年的爆發式增長和集供應鏈寵愛為一身的兩年,小米也似乎慢慢的走入了疲軟期。

“我們做的太快了,很多地方沒有夯實,容易膨脹。”

實際上,從2015年開始,市場上智能手機同質化已經嚴重到不看LOGO,就分不清是哪家手機的地步。

加之三星、華為、OPPO、VIVO等品牌,或者還可以算上樂視手機的集體崛起,小米的用戶群開始被打散,供應鏈資源也在慢慢被各大廠商瓜分。

反應到市場上,2016年,小米造勢最多的小米5,竟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處于缺貨的狀態!

當年第二季度,IDC 數據稱小米該季度1050萬部的銷量較上年同期的1710萬部暴跌38%!

這讓當時埋頭生態鏈建設的雷軍心驚,甚至在面對媒體的多番詢問時,立下了“小米5年之內不上市”的Flag。因為彼時的他,正急急忙忙從生態鏈業務中抽身,重掌手機業務大權,親抓供應鏈,并多次走訪線下市場。

不得不說,雷軍的回歸確實解救了小米。當年10月,小米MIX發布,全球首款全面屏手機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全陶瓷機身,讓小米開始重拾失去的市場,也終于到2017年第二季度重回智能手機排行前五,實現絕地反擊。

“MIX 發布的那天晚上,全球的媒體圈評價都很好,這就是順勢而為,我們踩到用戶的點上了。”

對于小米來說,最艱難的一年算是過去了,2017年,一切都好似能夠風平浪靜下來。而事實卻是,在2017年農歷新年即將來臨之際,已初具規模的海外業務負責人,宣布離職。

談及小米的海外市場布局,有一個人雖然不在8人創始團隊中,但卻不得不提的,就是雨果·巴拉——Android操作系統團隊最具代表性的公眾人物之一,曾頻繁出席谷歌的新聞發布會以及谷歌的I/O開發者大會。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翻閱小米總裁林斌的微博可以發現,在小米創立的前幾年時間里,林斌最關心的就是“團隊擴張”。以雷軍的話說,能讓林斌“發燒”的,就是“招人”。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而這段時間里,林斌最大的成就,莫不過于將原谷歌Android產品管理副總裁雨果拉入麾下,并讓其負責小米國際業務拓展。

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開啟的8年創業夢 | 視野

雨果加盟小米后,2014年,雨果將小米海外市場的第一站,定在了印度。

“過去18年中,我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和印度市場打交道,這段經驗于我是非常寶貴的。”對于選擇印度的原因,雨果是這么說的。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僅一年時間,小米在印度的銷量就達到了300萬臺,隨后還在印度上線了電商網站、在印度本地進行生產、在班加羅爾設立了一處大型辦事處,到2016年年底,小米在印度的年銷量就超過了650萬臺。

目前,小米已經成為了印度第三大智能手機生產商。

與此同時,雨果還帶領小米先后進軍了巴西、印度尼西亞、非洲等市場。2017年年初,小米首次亮相國際電子消費展CES,并一舉獲得了美國科技媒體的爭相追捧。

但最終的效果大家也都看到了,除去第一個打開的印度市場,其他的海外市場似乎并沒能為小米的業務帶去明顯的助力。在巴西,僅發布了兩部手機,因當地政策問題撤回了所有的銷售團隊;在美國,市面上的可見的小米產品產品很少,即便有,也大多是路由器這樣的智能設備。

或許正因為這樣,2017年年初,僅加入小米3年的雨果,就“因中國環境對身體造成了巨大影響”離開了小米回到美國,后加入了Facebook。

雖然雨果離開了,但小米的“海外擴張”并未就此停滯。雨果在任的三年時間,除去印度這一極有成效的市場,在其他海外市場也都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從2017年開始,小米海外市場銷量有了跨越式發展。招股書信息顯示,2016年,其海外收入僅有91億元,但到了2017年年底,這一數據就上升至了321億元,同比暴漲250.4%。

目前,小米已進入的國家和地區已超70個,在印度、俄羅斯、埃及、以色列等國家的市場份額,均已進入前五。而雨果,也在小米上市當天到場祝賀!

2017年的小米年會上,雷軍曾定了一個“小目標”:2016年,是小米“補課”的一年;2017年,我們要把年營收做到千億元以上。

招股書顯示,2017年,小米營收達1146億元,相比前年同期增長67.5%;經營利潤為122.15億元,同比增長222.7%。經歷了2016年市場占有率下滑的動蕩后,重新“補課”的小米,終于回到了高速成長的軌道中來。

2017年,無論是從手機、線下渠道零售還是小米生態鏈的建設上,小米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于是從去年年底開始,有關小米要上市的言論就不脛而走。而這個時候的雷軍,在面對“小米什么時候上市”的問題時,顯得就輕松多了,甚至還在今年年初回答A股改革問題時很直接的表示,“允許海外上市企業在中國發行CDR,是一個很好的主意,一項很好的政策創新。”

而與此同時,一位小米早期投資人更透露說:“近期小米的確在頻繁推動上市事宜,預計很快就會有動作。”

果然, 今年4月30日起,為迎接小米上市,港交所進行了25年來最有爭議的一次改革: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在港申請上市。

緊隨其后,小米遞交了招股書。

只是令人驚訝的是,在小米上市前夕,周光平、黃江吉兩位元老級人物,從小米離職。

回看小米初創業事的戰戰兢兢、小心翼翼,8年時間,小米走出了一部中國科技創業的奮斗史。就連當年最煩別人問他“什么時候上市”的雷軍,如今也能很從容的敲鐘和沒有太大壓力的展望未來了。

本文部分資料來自:1.愛范兒;2.搜狐科技。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