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AI現象”崛起:失去了互聯網,南京這次還會錯過AI嗎?

伶軒 7年前 (2018-05-22)

只是,房價可以不要再漲了嗎?

這是一張2001年的報紙。那個時候,南京的平均房價才四位數,而且是3字打頭。棲霞區,位于南京郊區的房價,還遠低于這個數值。

那個時候的年輕人,為了去棲霞山看楓葉不交門票,得從后山爬上去。站在山頂俯瞰山下,四處環山,一片被農田包裹的村落形態。當然,還有幾個冒著黑煙的重工業工廠。

到2014年,棲霞區轄9個街道辦事處、68個社區居委會、49個村委會,其中龍潭、棲霞、西崗3個街道整建制委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定位于前沿科技領域。這一年,棲霞區的平均房價已經漲到了15301元/m2。

“說是經濟開發區,但當時的園區很破很舊。一旦下雨,路邊上就一片泥濘,根本開不了車,只能徒步淌過去。”一位曾在南京上大學的朋友說。

而如今,也才短短4年,再看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樓聳立、車水馬龍,遍地的園區和云集的科技公司。極力發展科技的棲霞,風貌早已不是當年。

當然,不只棲霞。鏡頭拉開,整個南京都在飛速的發展著,整個南京對新興科技的重視程度也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人工智能。正如剛剛在南京經濟開發區揭牌的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而這只是南京在AI領域眾多濃墨重彩中的一筆。

或許可以說,南京AI現象”,正在崛起。

AI浪潮已來

其實,即便是到了2014年年底,南京在外人眼里,也還只是一個“臨近上海、沿江的二線城市”。

直到2016年初,AlphaGo與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的一場圍棋大戰,引爆了全球科技行業,也給了興致勃勃的互聯網人當頭棒喝——互聯網時代已經進入下半場,人工智能浪潮正鋪面而來,產業亟待再升級。

2017年3月5日,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全國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如此,在2017 年的全國兩會上,人工智能也成為了熱議話題,互聯網大佬們均就此發表意見,其中就包括已站上中國互聯網之巔的李彥宏、馬化騰等。

這一次,南京看到了機遇。

· 政府異常重視,政策支持空前

從2016年開始,南京市政府異常重視,多次召開會議討論AI的發展和布局,并于2017年年初出臺了《南京市建設中國智能制造名城實施方案》。

同年年底,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南京市政府重磅出臺了《關于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意見》中指出,到2020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產值應突破1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1000億元;培育人工智能領軍型企業30家,人工智能新型研發機構突破30家,人工智能研發及應用企業突破100家,建成智能工廠30家;集聚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超過1000人;人工智能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等領域深入運用,智慧城市建設初步形成。

2017年11月9日,南京市舉行“兩落地、一融合”第一批項目簽約儀式,共31個新型研發機構項目簽約。南京市委“一號文件”顯示,對新型研發機構將按績效擇優給予每家每年最高500萬元獎勵。而引進國內外知名科技服務業企業總部、地區總部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企業),按照投資總額及服務效能,最高給予 1000 萬元獎勵。

截至到目前,如南京寧麒智能計算芯片研究院、南京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均已落地。

除此之外,南京也已逐漸形成了“兩個中心、三個區、一個示范基地”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 周志華、姚期智加盟,南京AI人才濟濟

在麻省理工發布的一份全球院校計算機科學領域Top10榜單中,南京大學強勢入圍,排名第9。

今年3月,南京大學正式對外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由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系主任、中國首位AAAI Fellow周志華擔任院長。

5月20日,南京大學AI學院在南京經濟開發區正式揭牌。同時,京東、曠視、科沃斯等企業還將為AI學院學生提供實訓基地,最大程度整合產學研資源。

除周志華外,今年4月,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唯一華裔得主、中科院院士姚期智也宣布在南京創業,成立“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該研究院將從AI技術研究、AI人才培養、AI成果轉化、AI資金吸納等多個角度入手,打造五大功能平臺,幫助學校實現技術成果轉化、協助企業AI技術研究、推動AI實現產業化,讓AI惠及每一個人。

除了南大,東南大學、南理工、河海、南郵、南航等聞名全國的高校也都在南京。而這些,都為南京AI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人才。

· 阿里、京東、曠視、地平線紛紛在南京落戶

2017年6月,阿里巴巴江蘇總部項目確定選址南京建鄴,預計初期將有3000名阿里巴巴正式員工入駐。

無獨有偶,同年10月,小米科技華東總部項目也正式落戶建鄴,主要致力于新技術、新業態的突破,打造小米生態鏈。

另外,科大訊飛確認落戶生態科技島;京東、曠視、地平線、創新工場、蔚來汽車、拜騰等行業領軍企業紛紛落戶南京經濟開發區;江北也已形成國家級芯片基地,臺積電投資195億元,建立全國首條12吋納米晶圓生產線。

“南京是人工智能產業的沃土,無論在AI技術的研究、行業沉淀還是應用落地方面,在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曠視科技南京研究院負責人魏秀參說。

失去了互聯網,南京這次還會錯過AI嗎?

看著現如今的“南京AI現象”,可能大多數人都已經忘了,南京在互聯網時代,有“互聯網沙漠”之稱。

1998年,京東在北京成立。同年11月,騰訊在深圳成立;

1999年,阿里巴巴在浙江杭州成立;

2000年1月,百度在北京中關村成立

......

隨后的20年時間里,李彥宏、馬化騰、馬云、劉強東從嶄露頭角,到全球聞名,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也從無人知曉滲入到了方面方面、千家萬戶。

“南京就是一片互聯網沙漠。”說的人,很憤慨,但這卻也是事實。

細數南京的互聯網公司,蘇寧,目前南京最大的互聯網團隊,還有個勉強可以算上的途牛。再往下,竟是再也數不出來了。

“互聯網是創業的搖籃。從2011年開始,就頻繁的有人問我:南京的創業氛圍如何?當時我的回答是:沒有氛圍。到了2014,氛圍是有了,雖然比之前好了不少,但是也很一般。”某南京互聯網行業曾經的創業者說。

但現在,AI浪潮已來,摩拳擦掌,南京AI現象”,正在激發南京前所未有的創業與拼搏激情,也正推動著南京一步步的邁入一線城市行列。

這一次,南京不會像錯過互聯網一樣,錯過AI了。

只是,房價可以不要再漲了嗎?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