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感科技陳震:以機器視覺為核心,讓低成本、高性價比成為機器人行業關鍵詞
未來五年時間內,小型化、模塊化、前端化將成為該技術主要的發展趨勢。
“低成本、高性價比是我們的vSLAM最大的特性。”速感科技創始人&CEO陳震說。
速感科技創始人&CEO陳震
90后創業者,用技術眼光看未來
陳震是個90后。93年,金牛座,一個年輕的創業者。
2011年,陳震考上了北航計算機專業,并在大學的第二年,進入到了北航實驗室,開始幫助老師做一些專題課題申請方面的工作。這其中,還包含如國家級特種機器人、特種無人機等的軍工課題。也是在這期間,他積累了大量有關于視覺算法研發方面的經驗。
2013年,陳震所在的實驗室聯合微軟亞洲研究院,共同負責一項課題研發。其中,陳震承擔了一個主題課題研發工作——特種機器人機載視覺系統研發。
“14年,課題研究大約到達中期階段。我們認為,這其中有些研究成果足以拿出去展示了,便參加了當年的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比賽,最終拿到了金獎。”
正是這次比賽,陳震與一位投資人結識。很難得的,在2014年大學生創業普遍以互聯網、O2O為主,技術型創業短期回報不被看好時,這位投資人卻認為,陳震及其項目的核心技術將在未來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也因此,陳震拿到了天使輪融資,正式創立速感科技——一家以機器視覺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機器人行業領先的視覺解決方案提供商。
技術驅動,速感正通過核心模組和控制器服務于智能機器人行業
2014年,知道人工智能的人并不多,愿意在底層技術領域扎根研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速感一直致力于視覺算法的研發。
直到2016年AI概念火爆,大量創業團隊涌現時,速感已經積累了兩年的行業和技術經驗,在產品化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一套體系。
“我們是一個典型的技術驅動型公司,有70%以上的員工為技術研發人員。”
陳震告訴鎂客網記者,目前,速感的技術團隊主要分為三部分:底層的算法框架研發、工程實現性開發、產品化和供應化生產等成品對接。
底層的算法框架研發方面,即vSLAM視覺算法。速感所做的,便是基于嵌入式算法進行視覺同步、地圖構建等的相關優化,加強結構化和底層代碼的邏輯性,提升算法的輸出效果,降低開發成本。
工程性開發,即原型開發。這方面,速感將算法研發中具備產品化可能的部分提取出來,基于芯片進行工程開發。
“這三部分的技術研發,就是算法——原型——產品化的過程。通過我們的核心模組和控制器,為智能機器人行業提供視覺定位及地圖導航服務。”
消費級、工業級應用兩手抓,低成本、高性價比成制勝關鍵
但對于技術驅動型公司來說,其產品落地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周期比較長。通常情況下,即便基于自身的產品體系,從前期研發、設計,再到原型、測試等,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而產品給到下游客戶之后,他們還需要再走一遍同樣的程序。
為更有效的促進技術落地,速感基于vSLAM技術低成本、高性價比的特性,將其業務線定在了兩大領域:以家庭掃地機器人為代表的家用服務機器人和以自動化叉車為代表的自動化工業機器人領域。
家庭掃地機器人服務方面,目前,掃地機器人廠商最需要的就是讓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家庭進行全方位的清掃。因此,速感致力于解決掃地機器人智能化行走等的關鍵性問題,利用其底層算法,在一個低成本、高性價比的芯片上,實現一整套掃地機器人工作的邏輯算法。
自動化工業機器人方面,速感主要聚焦于倉庫、工廠等后端,幫助重型搬運的AGV和叉車設備等,在大范圍場景空間下高精度定位。
結合前端,速感對控制器算法進行了高精度運算和處理,降低傳統雷達傳感器的成本,讓重型移動設備可以在倉庫范圍內高精度的空間移動并與運輸物料準確對接。
“眾所周知,視覺傳感器攝像頭的單幀成像信息非常的多。這就要求后端處理芯片的算力要足夠的強。速感所做的,就是在一個低成本的計算芯片上進行算法輸入和優化,讓其幫助攝像頭實現強力運算。”
總結
可以看到,近幾年時間里,機器視覺技術越來越受重視。隨著人工智能行業的興起和發展,無論在B端還是C端,其功用將在未來顛覆傳統產業及社會已經為公認事實。
短時間內,機器視覺技術將在工業場景和部分垂直細分場景中率先落地。未來五年時間內,小型化、模塊化、前端化將成為該技術主要的發展趨勢。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