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俠張銳:外形仿人只是次要,擁有會自主決策的“運動腦”才是真的機器人
未來幾年,計算機視覺處理、語言理解和運動決策將成為機器人行業關注的重點。
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行業內的人都喜歡在閑暇時去網上搜索以“人工智障”為關鍵詞的視頻片段集錦,讓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放松的笑一會。但在笑聲的背后,我們卻能很清晰的感受到,現在的機器人太過初級,不僅沒有達到“智能”的程度,還特別的“智障”。
在視頻集錦中,“機器人”們或是打翻東西,或是走到墻角之后一直撞墻,又或是直接“暴打”測試人員,仿如運動障礙者。
“除讓機器人在視覺、語義理解等方面‘智能化’之外,我們還需要讓它們擁有一個‘會運動的腦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運動腦’。”鋼鐵俠機器人創始人&CEO張銳說。
鋼鐵俠機器人創始人&CEO張銳
高大上的團隊,理所應當應該挑戰高難度項目
通常情況下,鎂客君在專訪的開始,都會先了解一下CEO們在創業之前的工作或學習經歷,而張銳的工作經歷則尤為“高大上”。
創立鋼鐵俠之前,張銳曾經從事過軍用無人機數據鏈系統、復雜系統仿真建模等工作,積累了大量的如驅動、傳感、控制等底層算法的研發經驗。此外,張銳還曾經參與過某軍用衛星大型項目,負責衛星控制系統的設計與研發。
“這些工作經歷,不僅讓我積累了大量的底層技術研發經驗,還讓我認識到了軍工嚴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而其后的衛星研發工作,更讓我在多部門協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極大提升。”
憑借著較強的技術研發實力,2015年9月,張銳創立了鋼鐵俠機器人,專注于雙足大仿人機器人的研發與推廣。
“在國內,從事雙足大仿人機器人研發工作的人特別的少。因為這類機器人不僅涉及到硬件開發,還需要我們在算法、運動控制、計算機視覺和語義理解等多個方面深耕,難度特別的大,能做好的人不多。而我個人是技術出身,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就決定去啃啃這塊‘硬骨頭’。”
張銳介紹說,目前,鋼鐵俠團隊約有20余人,核心骨干來自中科院或航天院所,均參與過嫦娥衛星、導彈、軍用無人機等的軍工項目研發,極具技術實力。此外,由于團隊較為年輕,樂于挑戰高難度項目,所以他們的團隊協作性很強。
“從成立之日起至今年8月,不到兩年的時間,我們機器人已開發至第三代了。這樣的開發速度,在全球范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
近日,鋼鐵俠還獲得了由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聯盟頒發的“2017年度中國商用機器人最佳品牌”榮譽。
雙足大仿人機器人與“運動腦”的結合,將成為未來機器人的標配
“鋼鐵俠的仿人大足機器人不僅是一個硬件產品,還同時為開發者們提供了一個軟件開發平臺。”
據了解,鋼鐵俠機器人總重約50KG,外觀尺寸為1370x530x240mm,頭部、腰部、手臂、手、腿部等的可以主動控制的自由度共計36個,與“真人”極為相似。除此之外,機器人搭載基于Gazebo的仿真平臺和基于Ubuntu的ROS系統,在硬件接口和開源等方面極為便捷。
“在我們看來,如果人是可以廣泛生存于這個世界的,那么我們的仿人機器人就應該能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而當前的大多機器人都還只能機械的執行一些簡單的任務,不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做一些事情。所以,基于機器人硬件本體,鋼鐵俠為機器人嵌入了‘運動腦’系統,并為其加入不同的算法,賦予其不同的功能。”
舉個例子,你跟機器人說:去隔壁倒杯水給我。這個時候,如果機器人要完美的執行這項任務,它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隔壁”、什么是“水”。然后,機器人需要思考怎么去到“隔壁”、在什么地方接水、用什么接水、接完水之后怎么回來、回來之后要怎么把水交給你。這些,都不是只會簡單運動的機器人能做的,它需要先有一個與人的小腦一樣,可以控制運動且會思考的“運動腦”。
“除仿人機器人本身之外,我們還能夠通過這些技術輸出其他產品,如機械臂或可人機協作、助力行走類的機器人,它具備一定的產品衍生性能。”
雖仿人機器人應用領域廣泛,但想要做好其實很難
張銳告訴鎂客君,目前,鋼鐵俠機器人主要應用于三大領域:
一、作為公共研究平臺,為高校、研究機構等提供軟件開發服務。據了解,2016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就在鋼鐵俠設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
二、作為展示對象,在科技館、展覽等地方進行展示或參加一些商業性活動和主持電視節目等;
三、作為硬件產品,結合具體行業需求,應用于航天、核輻射實驗等領域。
“2018年,我們的主要工作還將集中于這三個方面??此茟妙I域很少,但要做的事情非常的多。因為不同用戶的需求和應用場景都是不一樣的,而我們提供的是針對性的服務。”
舉個例子,在和電視臺合作時,不同的節目就有著不同的風格,需要機器人扮演的角色、互動形式也就不同。也因此,想要真正服務好以上三大領域,鋼鐵俠要做的開發工作還有很多。
總結
機器人只有在有了“腦子”之后才能被稱為智能產品。從今年行業發展的整體情況來看,計算機視覺、語義理解等技術都非??焖俚拇蠓秶鷳糜跈C器人產品上,但在機器人的運動控制技術方面,依舊有所欠缺。
“仿人機器人不僅要外形像人,更要有人的‘智慧’。因此,未來幾年,計算機視覺處理、語言理解和運動決策將成為機器人行業關注的重點。”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