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Aisa總結篇|盛況依舊,卻始終缺了點新意和真實落地的感覺
一場中國廠商的聚會,給了我們這些行業信息……
6月9日,為期三天的CES Aisa 2017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落下帷幕。盡管CES Aisa落地上海僅有三年,但據鎂客君現場了解,本屆展會規模相較于前兩年已有較高幅度的擴大,參展企業共計450家,涵蓋了整個科技生態系統,例如3D打印、可穿戴設備、無人機、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自動駕駛技術、智能家居、物聯網等。
然而,鎂客君在展會上跑了三天,卻發現這場名為“亞洲消費電子展”的盛會真真切切只是個“中國消費電子展”,幾無除中國之外的亞洲廠商參展。雖有華為、百度、海爾、長虹等大廠加持,卻依舊沒能改變展會上濃厚的“中國風”,將一場名為亞洲CES的展會辦成了中國廠商秀。
透過一場消費者的展會,我們看到了中國硬科技行業的發展現狀
雖說本屆CES Aisa亞洲其他國家展商不多,但正是因為它聚集了大量的國內硬科技企業和產品,讓展會所傳達的行業信息具備了一定的代表性。
在選擇產品展示平臺方面,具備影響力的展會素來是廠商發布新品的首選之項。但相較于其他知名展會,本屆CES Aisa的參展商似乎“過于低調”,僅有少數幾家在展會現場舉辦了小規模新品發布會或乘展會東風舉辦線上新品發布會,如海鯨科技于8號晚線上發布了專注于VR觀影的大畫頭戴電視等,其他多為“低調的首次亮相”。
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或有二:一是CES Aisa給予廠商的誘惑力和信心不足,參展商持保留態度;二是國內廠商開始戒驕戒躁,更為專注于產品本身,酒香不怕巷子深。
此外,就展會現場看,VR、AR、AI+行業正大行其道,相較于前兩年的全面鋪開、稍有涉獵,如今廠商更加專注于某一個或少數幾個領域,例如AI+汽車零部件、VR+心理疏導、AR+廣告等,將新興概念切實落地。
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方式多樣化,但都只是在干自己的活
本次展會,我們在現場看到了多種人工智能相關產品,如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等,但產品形態相似度高,例如機器人產品依舊較為集中于送餐、兒童陪伴、娛樂等領域。然而,值得欣喜的是,我們看到了更多概念的多樣化和多領域落地。
以無人機為例,由于拍攝需求的升級和激增,為能得到人類難以拍攝到的畫面或更方便的進行拍攝操作,無人機廠商數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技術不夠成熟,國內廠商水平良莠不齊,優秀者如大疆,占據國內了大半市場,而不得“民心”者甚至倒閉者卻數不勝數。此外,此前機器飛行技術研發商基本只抬頭看天上,導致天上滿員,水下無人。
本屆CES Aisa上,多款水下拍攝機器人的亮相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觀看,如深圳鰭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水下機器人FIFISH,所搭載的水下推進、攝像系統,九軸傳感器和陀螺儀等能夠在確保產品在穩定的多方位運行的同時實時傳輸水下拍攝的4K視頻。
然而,同類產品的競爭有時候并不是很健康,就鎂客君現場采訪的幾家水下機器人廠商來說,他們各自之間幾無交流合作,也不相互認同,都是在很專注的做著“自己的事情”。例如在談到無線操作時,相關公司工作人員就表示,知道有廠家對外宣稱其產品可無線操作,但其實那只是個幌子。無獨有偶,這一點在智能家居廠商身上也有所體現。
雖然此次海爾、長虹等大廠的參展雖為展會增色不少,智能廚房、智能客廳等更是體驗者絡繹不絕,但觀其展位便可了解到,這些家居大廠不論與同行還是相關行業都少有合作,一直在很專注的畫著自己的圈子,不讓別人進來,也不“干涉”別人。就鎂客君了解到,海樂集團旗下“U+智慧生活3.0”所展示的智能家居全生態產品,包括家居安防、智慧臥室、廚房等等全為自主研發,無任何外向合作與助力。
其實,不論對于傳統還是新技術廠商來說,想要打造產業健康生態環境,都應注重與各領域的經驗者合作,這樣才能促進技術真正落地和行業發展。
AR/VR硬件占據行業半壁江山,卻新意不足缺乏亮點
此次展會,AR/VR類相關展位最受觀眾歡迎,各類產品更是當之無愧的明星,其中頭戴式設備尤勝。
然而,雖然此次AR/VR廠商大多有新品亮相,但這些產品并沒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展出的VR頭戴式設備看,這些產品大多針對C端市場,雖性能有所提升,但不強求過于專業,新品也以迭代為主,如蟻視的二代VR變形金剛定制版等。不難看出,頭戴式顯示設備C端市場正在打開,但大多產品處于同一階段、缺乏創新,無法跟上市場需求變化速度,同領域無特別突出的廠家和產品。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需求的增加,AR行業也開始逐漸被大眾關注起來。展會現場,影創、視+、靈犀AR等專注于AR領域的廠商紛紛亮相,從硬件、光學模組、AR引擎等全方位的將AR這個較為新鮮的東西展示在觀眾面前。但和VR一樣,多為既有產品展示,鮮有新品亮相。例如在影創科技展區,雖然他們此次帶來了新品AR眼鏡Halo,但鎂客君只看到了模型,無法現場體驗,觀眾所體驗的仍舊是他們去年發布的Halo Mini。
除各類AR/VR硬件類產品之外,應用類產品數量也有所提升,行業對新領域的開發大受觀眾歡迎,例如開啟世界科技帶來了他們的VR產品智能阿勛,一種類似于VR心理輔助治療系統,通過特定的VR內容來調節用戶的情緒和心理。由于概念新穎,展區大排長龍。
對于行業從業者來說,AR/VR與多領域的緊密結合,多樣的產品和應用形態的出現,不僅能夠激勵和開發他們的潛能和極限,更能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黑科技概念大火,商業化時代即將來臨
廠商在展會現場進行產品銷售不足為奇,但在展會現場賣斷貨就值得我們加以關注了。本次展會,在蘇寧展區,來自DC.Lab的3D AR全息展示機就是賣斷貨的代表之一。據鎂客君了解,這款產品憑借著“劍走偏鋒”的概念,利用視覺暫留原理,把傳統圖像轉變為帶有浮空效果的視頻,實為展示類產品黑馬。
除這一爆款之外,宏智力科技意念力頭箍、和輝光電的柔性顯示屏、Artec3D的3D掃描技術等的亮相讓人眼前一亮。但據現場了解,相較于國外落地的相關產品,國內因概念引入較晚,相關產品形態較為單一,甚至很多產品目前還只處于概念階段,沒能及時實際落地到應用。如通過金屬傳感器探測腦電波的意念力頭箍,鎂客君體驗時發現延遲時間較長,可能還未能真正滿足市場需求。
此外,僅家電行業,幾乎所有廠商都對物聯網、新能源等相關技術有所涉及。此外,鎂客君發現,此次參展的大多數家電廠商為中西部分公司,可以猜測,受一帶一路等政策扶持,中西部企業開始受到重視,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正在加快,黑科技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
汽車展商獨占一館,多為傳統產品搭配新技術
去到現場的觀眾應該都發現了,本屆CES Aisa首次將汽車展商帶到了展會現場,甚至獨辟一館給汽車展商集中展示,儼然將N3館辦成了一場車展,雖然大多展商沒有設置上車體驗環節。
不過遺憾的是,寶馬、奔馳、比亞迪等傳統汽車展商并沒有把CES Aisa這一“非專業車展”當成新品展示平臺,所展示的車型幾乎都是已經發布和量產較長一段時間的產品。舉個例子,展會現場,寶馬雖然發布了他們的未來汽車,但也依舊展示了其他已經發布、上市很長一段時間的車型,例如他們現場展示了一款于去年九月就已經上市的寶馬i8。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傳統汽車展商也在現場展示上出了他們與新技術聯合的決心。
在這些汽車展區或附近,我們不難發現智能汽車零部件、無線充電技術、新能源、高精地圖、激光雷達等產品。以百度為例,很難得的,他們此次將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百度高精地圖數據采集車,以及一系列產品和技術帶到了展會上,引得不少觀眾駐足觀看。
雖然目前這些搭配了新技術的傳統產品并沒有獲得市場普遍認可,自動駕駛汽車和相關技術的實用處也很少,但廠商們的努力依舊讓我們有了不少的期待。
總結
展會最后一天,鎂客君專門就參展效果采訪了部分廠商,據反饋信息來看,大多廠商達到了參展預期效果,行業和觀眾興趣持續高漲。法國音響品牌帝瓦雷的工作人員告訴鎂客君,此次他們參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將自己宣傳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和了解他們,他們做到了。
不可否認的,CES Aisa是國內當之無愧的優秀展會之一。但對于參觀展會的行業人士和觀眾來說,能看到和了解更多類型的廠商、創意新品、高精技術才是重中之重。對于廠商來說,不論是針對B端還是C端市場,都應先讓產品的亮點可以讓人有主動掏錢的沖動。固守一方,產品迭代只在性能甚至自己做自己的,始終不能產生擴散性影響力,也不利與自身和行業的發展。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