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來科技陳茂:專注于ADAS的細分領域,機會終將到來
這里的機會,指的是國家出臺的《營運客車新規》中,就明確要求車道偏離預警(LDW)和前碰撞預警(FCW)系統成為營運客車標配。
國內幾乎只要是做ADAS的初創公司,基本上都是做一整套ADAS產品,包括車距監控(HMW)、前車碰撞預警(FCW)、車道偏離預警(LDW)、虛擬保險杠(VB)在內,有將近10多種功能。
但是,鎂客君最近接觸的南京創來科技,卻是為數不多專注于車道偏離預警(LDW)和前車碰撞預警(FCW)的ADAS初創公司,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相對于自動駕駛來說,ADAS會率先落地
其實,在鎂客君去采訪陳茂之前,就做過一些功課,了解到陳茂其實早在2004年就開始創業,2008年更是把自己研發的導航軟件出口到國外,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技術出身。那么,想必肯定很多人和鎂客君一樣好奇,做了那么多年的導航的陳茂為何“畫風”一轉,開始通過研發ADAS來切入自動駕駛領域呢?
陳茂是這樣說的:“我之前一直在在導航里面在做一些研發方面工作,當我2012年看到谷歌正在測試于高清導航技術的自動駕駛汽車時,就覺得自動駕駛這項技術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看到。之所以說會選擇ADAS來切入,主要是因為我個人覺得自動駕駛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而且就算是從ADAS行業切入,我也想從其中的細分領域切入,所以就選擇了車道保持和前向碰撞預警這一塊切入。”
其實,做出這樣的選擇,陳茂自然有著他自己的想法。
“ADAS相對于自動駕駛技術來的更快。在自動駕駛現有的分級很多,初級階段就是ADAS輔助駕駛階段,而且這個階段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陳茂說“有人樂觀的估計3~5年自動駕駛就會到來,但是我個人認為沒這么快,商業落地至少需要8到10年,而在這之前ADAS將會是一個主流的商業應用。”
那么,陳茂為何會做出這樣的判斷呢?主要有如下兩個原因:
·首先,ADAS本身就是個輔助駕駛技術,幫助駕駛者主動發現安全隱患,所以自動駕駛真正落地之前,ADAS應該是已經非常普及,之后才有可能逐步過渡到自動駕駛這個階段
·再有就是無論自動駕駛還是輔助駕駛,圖像識別技術都是瓶頸。再加上深度學習至少在硬件上目前也沒有落地,就算是現有的硬件產品主機廠幾乎都無法接受它的價格。
基于此,就不難判斷出相對于自動駕駛而言,ADAS這樣的輔助駕駛技術必然會率先實現商用化。
ADAS對于商用車來說就是一個前裝技術,細分領域也有對應的應用場景
此前,鎂客君曾經在文章中提到過國內《營運客車新規》中有關標配ADAS產品的規定,對于國內整個ADAS行業來說算是一個重大利好,同時也足以說明ADAS技術在商用車領域就是一個前裝技術。然而,在新規出臺之前,ADAS行業對于未來究竟是前裝還是后裝的定位,有著不小的爭議。但是,在陳茂看來,ADAS本身就是一個前裝技術。
他說:“行業內其實對于2B還是2C的爭議其實很大,之前很多ADAS公司都在傾向于做2C市場。但是我認為ADAS本身就是個很寬泛的技術,并不適用于后裝市場?,F在新規出臺,也證實了我的看法。所以說,ADAS就是一個前裝技術,而且是一個商用車應用場景的前裝技術。”
實際上,在《營運客車新規》中并沒有要求標配一套完整的ADAS功能,僅是車道偏離預警(LDW)和前向碰撞預警(FCW)系統就可以滿足要求。而這兩項技術,正是創來科技所主攻的ADAS細分領域。
對此,陳茂說到:“其實車道偏離和前向碰撞預警對于普通乘用車來說,需求量并不大。而對于常年在高速路段行駛的商用車,包括營運客車和貨車來說,這兩項技術則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說在關鍵時候可以救命的技術?,F在國家法規強制要求安裝,也正好迎合了我之前對于ADAS中細分領域技術應用場景的判斷。”
選擇ADAS中的細分領域,就是想“認真磨好豆腐”
回到文章開頭部分提到的一個問題,創來為何會選擇專注于ADAS中的車道偏離預警(LDW)和前向碰撞預警(FCW)?陳茂引用了華為任正非的一句話:“小公司別講復雜價值觀,認真磨好豆腐就有人買!”
其實早在創來成立之初,陳茂就給公司定下過幾個規矩,其中第一條就是只做車道偏離預警與前方防碰撞這兩個模塊。對此,他表示:“對創業公司來說,我個人認為,應該把精力和資源放在有限的事情上,不要想把行業的所有產業鏈都涉及,不太現實,做好自己擅長做的。就像任正非所說的,磨好自己的豆腐,在每個行業都會有機會。”
而這,也正是創來之所以專注于車道偏離預警(LDW)和前車碰撞預警(FCW)的原因。
此外,做好自己擅長的,是陳茂的創業理念,雖然這樣的理念很可能在創業初期不被親朋好友認可。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而是憑借自己的耐心和毅力,繼續堅持將ADAS中的細分領域技術做到極致。
寫在最后的話
其實,陳茂給鎂客君的感覺就像是一個癡迷于技術的60后創客。把車道偏離預警(LDW)和前向碰撞預警(FCW)做到極致,可以看出他精益求精的原則,和對安全與生命負責的態度。
但是,這樣的執著,在市場前景并不明確的情況下,很難得到投資人的認可。采訪過程中,陳茂也表示,現在很多投資人應該已經轉變觀念,也希望能夠有投資人和他們接觸,能夠認可他們的理念。
所以,如果有意向的投資人對創來感興趣的話,可以和鎂客網聯系,幫助創來將技術加速落地。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