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感受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Joker 8年前 (2017-04-24)

蘋果汽車一旦問世,難免會再掀起一輪搶購,畢竟這個世界并不缺乏有錢的老鐵。

4月中旬,加州車管所(DMV)公布了新的自動駕駛許可名單,在這份名單中有一個公司的名字異常醒目,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蘋果公司。而在最近公布,DMV又公布了蘋果申請自動駕駛測試許可的完整文檔。文檔中除了車型和一些確認條款的文件外,蘋果還在這份文檔里附上了一個自動駕駛測試計劃。

請感覺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提交測試計劃,為的就是讓民眾們放心

對于蘋果進入DMV的自動駕駛測試名單,鎂客君其實一點都不意外,因為不久之前就曾曝出過蘋果即將自己造車的消息。而現階段科技企業進軍汽車行業的話,配備自動駕駛功能已經基本成了標配,所以蘋果造車自然不會丟下自動駕駛功能。

請感覺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在這份測試計劃的第一頁,蘋果也解釋了為何會有這份計劃:

目的是訓練自動駕駛汽車上的安全司機能在多種情況下控制/保持汽車的行駛狀態;

訓練的方法是讓司機坐在由自動駕駛系統控制的車內,通過7種場景的測試;

司機要完成在低速、高速、急轉彎等情況下,通過電子控制或者手動控制的方法保持車輛的駕駛狀態。如果司機能夠成功控制,就意味著測試通過。司機一共有2次學習練習的機會,和3次測試嘗試的機會。

最先一批參加蘋果自動駕駛測試的,正是來自于蘋果自己汽車部門的6名員工。而這6人都擁有機器學習相關的博士學位,之前還在博世或者特斯拉這類的公司工作過。這6人將通過如下的幾項測試:

1.保持低速駕駛;

請感覺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2.保持高速駕駛;

請感覺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3.急轉彎;

請感覺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4.應對突然變道;

請感覺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5.在突然加速時,維持正常速度巡航;

請感覺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6.在突然減速時,維持正常速度駕駛;

請感覺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7.操控車輛變道。

請感覺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其實仔細想想蘋果的自動駕駛測試計劃真正的用意并非只是一個測試項目,而是想要告訴民眾我們的測試車上有著最專業的工程師,能夠應付常見的突發情況,周圍的車輛、行人的安全都會有保障。

但是,鎂客君覺得就算是在周全的測試計劃,恐怕也會遺漏掉道路上隨時會出現的突發情況,就算測試能夠保障相對安全,但并非是絕對的安全。畢竟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人,不也都是通過駕照測試的。

這時候進軍自動駕駛,蘋果來的未免太遲了

請感覺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可以說,蘋果在汽車行業的布局是一波三折。早在谷歌還癡迷于無人駕駛小車的時候,蘋果公司CEO庫克曾在在16年2月份的MWC展會上,正式公開承認蘋果汽車項目“泰坦計劃”。當時的這一消息,也讓業界為之一振。庫克當時接受采訪時說:“蘋果暫未決定生產電動汽車,目前處于概念探索階段。”只不過,這樣的探索在幾個月之后壽終正寢。

“泰坦計劃”的負責人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其實在庫克承認有汽車項目之前就已經辭職離開,而在走之前,他已經為蘋果電動汽車項目效力長達兩年。在這之后,蘋果接二連三的發生人才流失,而且這些人中還有不少人是被特斯拉挖走。毫不夸張的說,蘋果造車項目的人才缺失已經不足以支撐項目繼續進行下去。

請感覺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隨后,蘋果不得不改變了戰略,從造車轉向研發,從整車制造轉變為自動駕駛軟件開發。但是,在現在看來,蘋果自動駕駛軟件的研發進展并不盡如人意。

從現有的公開資料可以發現,蘋果的自動駕駛系統功能并不是那么的復雜,僅僅是在限定的速度下,能夠自動變道,在需要的情況下自動剎車,當然還包括其它一些基本功能。這樣的自動駕駛系統,可是遠遠落后于特斯拉、Uber和谷歌這樣的自動駕駛領跑者。

實話說,蘋果在汽車領域的動作,更像是一個落后的跟風者。

向來更強調工業設計的蘋果,造車的話也有力挽狂瀾的可能

回顧蘋果公司的整個發展歷程其實不難發現,除了喬老爺的英明果斷之外,還離不開工業設計大神喬納森·伊夫(Sir Jonathan Paul Ive)。真是得益于他設計的iMac,才讓瀕臨破產的蘋果公司起死回生。而后設計的iPod和iPhone也不僅僅是一個隨身的智能產品,更是劃時代的工業設計杰作。所以,技術和進度上已經落后的蘋果造車項目,恐怕只能寄希望于喬納森這位老鐵的設計天賦了。

請感覺人生被蘋果支配的恐懼,因為他們造的汽車要來了

不過,在去年9月鎂客君分析的《蘋果造車十大關鍵詞》文章中,也明確提出當時的蘋果并不會真正的放棄造車計劃,而是暫緩?,F在看來,這一想法也成功坐實。所以說,按照蘋果嚴格對外保密的傳統,他們很有可能在過去已經通過閉門造車而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只不過尚未披露罷了。

由此看來,只要在技術和進度上追趕上自動駕駛領域的領跑者,再加上喬納森出其不意的工業設計,蘋果汽車其實也并非毫無競爭力,反而讓人多了幾分期待。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