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節省航天器空間,NASA與邁阿密大學聯合研制新型固態電池
這款新型固態電池,厚度只有2—3mm,整體體積僅為傳統電池的三分之一。
近日有消息稱,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在與邁阿密大學聯合研制一款新型的固態電池,并預備將該電池應用于如CubeSats(立方體衛星)等微型衛星上。
據悉,這款電池的原型是由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探索研究與技術理事會首席研究員盧克·羅伯森和邁阿密大學復合材料專家賴安·卡基倫聯和研發的,邁阿密大學力學和航空航天工程學專業副教授周襄陽(音譯)則負責該電池在化學性能和結構方面的研發工作。
羅伯森表示,之所以選擇研制新型固態電池,是因為這類電池是由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液組成的,它的功率密度低、能量密度高,能夠以更小的體積儲存與傳統鋰電池相同的電容量。此次他們研制的這款新型固態電池,厚度只有2—3mm,整體體積僅為傳統電池的三分之一。
而除了體積方面的優勢外,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正在尋找和研發具有合適結構的元器件,希望能讓這款新型固態電池具備防撞、防潮、防燃等性能,以更好的節省航空航天器的空間和提高該電池在安全、儲能等方面的性能。
但目前固態電池因受到技術、材料等方面的限制,研制成本極高,有些甚至達到了普通液態鋰電池的60倍,這極大的限制了此類電池的商用。不過羅伯森認為,這一問題不會一直存在,未來的新型電池一定是成本低、性能高、體積小的,而且想要將這類電池真正推出并商用,不只航空航天領域,諸如汽車、桌面電池充電器等領域都應該在電池研制方面多做嘗試。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