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方遭遇西方,機器人們都在談什么?

伶軒 9年前 (2016-04-07)

機器人,我們最大的差異不是長相,而是文化。

當東方遭遇西方,機器人們都在談什么?1

在今年的中國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因與扎克伯格在機器的發展問題上產生了分歧,馬云說了這么一句話:東方的文化更強調智慧,而西方更重視的是知識。

也許會有人認為,這只是馬云在緩和氣氛,畢竟在某種概念之下,科技是 1、0、1、0 這樣的二進制代碼的顯現,如此理性之物怎會存在文化差異這樣感性的差別呢?

然而我們都知道二進制代碼是需要排列組合的,進行排列組合的恰恰就是具有鮮明文化差異、帶著獨特感性思維的人類,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思維路徑都會經由研發者影響著科技的發展進程。不妨一起來看看以下這些有趣的案例。

西方人工智能技術代表

AlphaGo

當東方遭遇西方,機器人們都在談什么?2

若要尋找代表西方人工智能技術的頂尖成果,谷歌下屬公司 DeepMind 所研發的 AlphaGo 絕對是不二之選。這個在上個月引發全民熱議的“明星系統”,與李世石之間的大戰其實并不是它第一次參加公開比賽了。

據 DeepMind 方面透露,在今年一月份 AlphaGo 與歐洲冠軍樊麾二段對戰之后,研發人員便對 AlphaGo 進行了高強度的“封閉式訓練”。在這段為期一個多月的封閉訓練中,研發人員將之前給 AlphaGo 輸入的所有數據全部刪除,并給 AlphaGo 輸入了大量的全新數據,讓 AlphaGo 依靠原有的技術基礎進行深度的自我學習和強化。事實證明,這樣的封閉式訓練是有效的,至少,它大比分戰勝了人類智慧的代表者。

對于發起挑戰賽的目的,DeepMind 的負責人哈薩比斯曾表示,他們不是想要證明人工智能比人類厲害,他們想要的是檢驗一下 AlphaGo 的學習成果,發現 AlphaGo 的不足,為后期的技術改進尋找突破點。

顯然,谷歌并不會因為這場勝利而感到滿足,在他們看來,技術沒有止盡,只會更好。作為西方科技的領軍企業,其技術研發的重點,從來都是龐大的數據資料搜集與知識儲備,能給他們帶去含有怎樣程度的技術產品和產品所帶來的技術效應。

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

當東方遭遇西方,機器人們都在談什么?3

既然提到了谷歌的 DeepMind,它的另一家公司便不得不提。作為谷歌旗下的機器人研發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在上個月也是一度上了各大科技新聞的頭條。

據資料顯示,目前,美國軍方已向波士頓動力投入了近百萬美元的資金,在美國海軍的日常行軍中也已經部署了波士頓動力研發的機器狗。此外,美國軍方一直希望可以在軍中部署可以直立行走的機器人,為此,波士頓動力正在不斷的研發嘗試中。

如此具有發展前景的波士頓動力公司竟然要被谷歌賣掉!究其原因,大概有兩個:原因之一,波士頓動力在短期內,甚至是 10 年內都無法給谷歌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原因之二,其公司內部就研發方向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第一個原因不禁讓人感慨,如果只說經濟效益的話,相比目前谷歌的寵兒 AlphaGo 來說,好像波士頓動力能給谷歌帶來的現有效益會更多一些??墒菫槭裁垂雀枰u的卻是波士頓動力呢?恐怕更多的是因為谷歌想要的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現有效益吧??v觀谷歌現下研發的眾多項目,熱氣球也好,無人車也好,還是人工智能、機器人也罷,其實都是無法在短期內做到市場普及并給谷歌帶來正面經濟效益的。

就在 AlphaGo 與李世石大戰結束后不久,有人做了一個評價:雖然人機大戰并沒有給谷歌帶來明面上的經濟效益,但是這場比賽幾乎讓全世界知道了“谷歌擁有一個可以戰勝人類的人工智能技術”,而 AlphaGo 給谷歌帶來的品牌效益和可投資空間是無法想象的。相對而言,人們對機器人的熱情早已不剩什么了,機器人能創造的潛在及后期效益在谷歌看來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此外,波士頓動力與谷歌高層最大的矛盾就在于波士頓動力方面不愿意修改已定的研發方案。波士頓動力的創始人曾表示,他們希望研發的是高端的、可以服務于軍隊的機器人。而谷歌的高層則希望波士頓動力能夠降低要求,從眼前利益出發,研發一些低端的或者說能讓消費者產生興趣的、可以給谷歌帶來近期效益的服務型機器人。

所以在谷歌看來,波士頓動力既不能贏取關注度,又不能在近期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還不聽指揮,那還留著他干嘛!賣掉波士頓動力讓雙方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發展,何樂不為?

西方人的思想,享受當下,效益至上。

東方人工智能技術代表

親子智能機器人

當東方遭遇西方,機器人們都在談什么?4

談到東方文化的代表,咱們中國肯定是首當其沖。作為東方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明向來講究一個 “情”字。喜、怒、愛、憎、哀、懼,愛情、親情、友情,無一不是中國人所重視、所割舍不掉的。

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開始重視起“親子互動、親子教育”來?,F在的孩子,不再有 80 后出生的孩子那樣被放養的成長環境,更多情況下,孩子們是被呵護在寬嚴兼濟的成長環境中的。

可是現實往往不能讓人如愿,年輕的父母在生活、工作壓力下根本沒有辦法時時刻刻的陪在自己孩子身邊,他們需要為自己找一個呵護孩子的替代品,因此親子智能機器人應運而生。

現下由中國主持研發的親子智能機器人,完全具備中國家長的要求。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歌善舞;具有生命特征,會開心會生氣;可以感知環境,自主進行語音識別和交互;可以下載專業的幼教陪護、啟蒙開發軟件和書籍,是孩子智慧啟蒙的好伙伴。

有人說,再好,它也是機器人,不是還有爺爺奶奶嗎?筆者身邊有個例子:孩子的父母很忙,將孩子交給奶奶帶。但是現在關于兒童危險的案例太多,老人對兒童更多是寵愛而非教育引導,所以陪伴孩子最多的是玩具。等到孩子 4 歲的時候,孩子的父母才驚覺孩子患有自閉癥,且過了最佳的治療年齡。

這是一個任何一個家庭都不愿意看到的悲劇。親子智能機器人希望能減少這樣的傷害,它可以像父母、像老師、像朋友那樣與孩子進行友好的互動、交流。它是具有專業知識的啟蒙導師,會為孩子制定適應的教學方案,為孩子的成長做出正確的引導。

對東方的父母而言,讓孩子擁有遠大的前程有時候并不那么重要,身心健康才是首位。

機器人Nao

當東方遭遇西方,機器人們都在談什么?5

日本,這是一個非常喜歡且孜孜不倦研究機器人的國家。作為一個尚武的民族,在經歷了頻繁的戰爭之后日本的普通民眾顯然是更樂于享受平和安靜的生活;作為一個骨子里就善于吸入他國精華的民族,日本不同于谷歌在科技行業上的“愛較勁”, 而是更愿意引進和結合利用。

在日本,有一家名為 Henn-na Hotel 的酒店。在這家酒店里你是看不到人類服務員的,Henn-na Hotel 將所有的酒店內部服務性的工作都交給了機器人。

這些“服務員”包括一些和實物同等大小的迅猛龍機器人,還有一種可以與住客進行多種語言對話的機器人 Nao。Nao 是由法國的機器人公司 Aldebaran 設計開發的,而在日本它不僅僅是在 Henn-na Hotel 里為住客提供英文的登記入住服務,還在銀行里就充當著助理的角色。

日本的等級觀念直到現在依然存在著,他們并不認為機器人是高科技產品就應該被用到高大上的領域中去。機器人,為人類所研發,自然應該為人類所利用。

當然任何科技產品都不可能只帶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就像是機器人 Nao,雖然被日本所利用,但它是法國公司為迎合日本對于服務市場的需求而研發的。這種雙方各取所需的案例,更多情況下,是堅守文明、貫通中西的智者之選。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