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影科技黃俊平:水下機器人市場的拓展,需要更多行業者協同并進
想要不淪為行業泡沫,從業者應從產品本身出發,做好產品并憑此獲得市場認可。
與吉影科技創始人&CEO黃俊平的結識是在CES 2017上。其實,吉影的展位并不大,但其展位前駐足圍觀的人是最多的,在這種情況下,鎂客君自然要上前一探究竟。
吉影沒有對其展位進行太過精致的布置,簡單的一張桌子,展位四周貼了宣傳圖,極大一部分的空間,都被一個泡沫水池所占據,里面就是吉影的產品,一款游得極為歡快的橘黃色水下機器人。
從極客到專業從業者,入局看中的就是行業的市場前景
在創立吉影科技之前,黃俊平曾就職于華為,從事終端類產品研發的工作。
黃俊平是一個極客,對于新興的黑科技產品都比較感興趣。在聊到為什么會在眾多黑科技產品中選擇水下機器人時,黃俊平說:“在創立吉影之前,我也陸陸續續的做過和調查過一些項目,積累了一些行業和技術方面的經驗。水下機器人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屬于海洋產業的一部分,不論是政府支持還是從科技行業本身的發展來看,它的前景都是十分可觀的。”
吉影是一家專注于水下機器人研發與生產的創新性企業,其英文名為Geneinno,蘊藏著“基因+創新=驚嘆”的含義。隨著海洋產業被日益重視,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其新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的被開發出來,例如蛟龍號的水底探查、可燃冰的采集、石油等資源的勘探等等。當然,除了這些B端領域,隨著旅游等的火爆,大眾對海洋的喜愛和熱情正在被慢慢激發出來,水下機器人在娛樂等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產品是否具有差異化競爭力,關鍵在于產品設計
“水下產品種類其實有很多,因為吉影的產品搭載了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所以我們將它定位在了機器人品類中。吉影的愿景就是通過水下機器人切入海洋市場,并圍繞海洋產業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黃俊平說。
在國內水下人工智能產品,尤其是偏消費級的水下機器人產品還沒有特別優秀者出現的當下,行業內各家廠商基本處于平級階段。想要在眾多類似產品中脫穎而出,差異化的競爭力尤為重要,這一點,著重體現在了產品的研發設計上。
從主要功能看,水下機器人和無人機相似,主要用于畫面的拍攝,而攝像頭則在這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然而,水下環境不同于空中,不論是潛水員還是水下產品,其視野在水下都會受到限制。據黃俊平介紹,目前國內的大多廣角攝像頭的視場角是在80—100度之間。為了契合人眼的觀看習慣和保證畫面不因過大視場角而變形,吉影模擬人眼,根據不同拍攝場景,將攝像頭的視場角控制在了100~130度之間。
此外,在畫面清晰度方面,綜合當前大眾多用小屏幕設備觀看視頻和水下信號傳輸較為困難等考量,黃俊平認為,2k的攝像頭足以滿足用戶需求。
受技術限制,水下機器人還無法做到無線信號實時傳輸
“水下機器人不僅技術含量比較高,水下這一使用場景對產品要求也比較高,例如產品的定位下潛,抗水壓、水流,信號易受損等。”黃俊平說。
對于用戶來說,很大程度上,產品使用的便捷性決定了用戶是否選擇購買或二次使用該產品。而對于水下機器人來說,除去上手操作難易度外,線纜或無線傳輸則成為了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
由于水對信號的衰減作用極強,信號很有可能在傳輸幾米后就被衰減殆盡。受到技術限制,為保證水下拍攝的畫面能夠實時無損傳輸至水上,有線傳輸是最佳的方式。所以,目前市面上大多的產品所采用的都是有線信號傳輸的方式。
當問到什么時候水下產品能夠很好的進行無線傳輸時,黃俊平笑著告訴鎂客君,可能得等到某一次的技術突破吧。
除信號傳輸之外,產品的續航時間也比較受關注。和無人機平均15—20分鐘的續航時間不同,水下機器人大多能夠連續工作5個小時及以上,當然,這是在正常使用而不是全程加速的情況下。
“吉影的水下機器人最快速度能達到2m/s,就是航海領域通常所說的4節/s的速度。在正常拍攝的情況下,水下產品的速度相對會緩慢很多甚是懸停不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產品的續航時間可以達到7—8個小時。”黃俊平說。
市場正在拓展,消費者對產品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
隨著水下機器人產品在消費市場熟知度的提高,其應用場景也在逐步擴大中,已經從最初的簡單水底拍攝拓展至了家庭娛樂、科教、水底探查等領域。也因此,消費者對于產品的下潛深度和定位的精確性便有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大多消費級水下機器人產品的下潛深度為100米以內,為能夠拍攝到更多的畫面,吉影將產品下潛深度延伸至了120米,且采用的是直上直下的下潛與定位方式,可快速找到所需拍攝的對象。
“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我們考慮了很多。雖然我們的產品可以去到更深的水域,但在深水域面臨的水壓和水流等問題也會更大。為了保證拍攝的畫面盡量清晰和穩定,我們將產品的抗水流能力提升至了4節,且為其搭載了自動平衡系統,讓它能夠在水流稍緩時繼續拍攝。”黃俊平說。
總結
如之前所說,當前國內水下機器人產品還能從性能和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分出層級,這對創業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不淪為行業泡沫,從業者應從產品本身出發,做好產品并憑此獲得市場認可。
“吉影的二代產品正在研發中。水下機器人產品的研發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很多企業一起加入進來,進行資源、技術等方面的對接,比如圖像、虛擬現實、運動控制等。行業要壯大,需要更多人的攜手同進。”黃俊平說。
【鎂客·請講】專注于報道科技創新項目;我們敞開心扉面對每一位創業者,力求為您呈現一群鮮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們傾聽創業故事和人生經歷、探討商業模式和行業趨勢、對接資本市場和供需雙方,以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歡迎做客【鎂客·請講】,欄目合作請發送郵件至:post@im2maker.com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