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億元,速騰聚創拿下國內激光雷達領域單筆最大融資,菜鳥上汽北汽入局加持

伶軒 7年前 (2018-10-11)

無論中外差距如何,這無疑都是給國內自動駕駛產業打了一劑強心劑。

隨著超3億元融資的到賬,RoboSense(速騰聚創)也終于拿下了國內激光雷達領域單筆最大融資桂冠,風頭直比隔岸硅谷的Quanergy。

從此次融資的投資方看,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上汽集團旗下投資平臺尚頎資本、北汽集團等均有投資。而融資資金則將用于加大在芯片、固態激光雷達、AI感知算法等技術的投入,以加速成熟產品商用進程和拓展產業布局,進一步擴大業內領先優勢。

相較于此前幾輪融資的投資方,如海通證券、復星、東方富海、昆仲資本、粵民投等,速騰聚創此次將布局領域拓展至了智慧物流、新能源整車市場。多領域產業巨頭的強強聯合以及業務布局的擴展,無疑是給國內自動駕駛產業打了一劑強心劑。

超3億元,速騰聚創拿下國內激光雷達領域單筆最大融資,阿里上汽北汽入局加持

自動駕駛落地進程或將應“小處”加快

可能會有人有此疑問:自動駕駛應用落地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即便有了這么大筆的融資,又有什么用呢?

當然有用。

事實上,任何一個產業都有著繁復的分枝環節。一部車的生產制造需要上千零部件,所涉及的產業鏈已非彼一般產業的長。而在現今的自動駕駛領域,芯片、傳感器、ADAS、基礎建造等產業,都是最終造車的難點所在。任何一個環節的薄弱都將影響到未來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

從“小處”著手,以點打面,是解決自動駕駛落地應用問題最實際的辦法。當然,不是立馬解決,而是加快進程。

而眾所周知的,智能傳感技術對于自動駕駛產業來說,必不可少且關乎所有運行步驟的安全。尤其是激光雷達,憑借著超遠距離大范圍的感知、實時高精度的信息傳輸等特點,已經成為L4級別甚至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的標配。由此一來,產品的選擇,直接關乎到汽車智能駕駛性能的高低。

國內開始發力,全球技術和市場融合正在進行時

談及固態激光雷達,硅谷明星公司Quanergy不能避開。

這家被行業認為將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LiDAR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全球首家研發固態激光雷達的公司,更曾因其“基于激光雷達的革命性智能傳感解決方案”被洛杉磯車展的聯網汽車展評為汽車初創公司十強。

毫不過分的說,一開始就選擇從“小處著手”的Quanergy,是自動駕駛界的寵兒。

超3億元,速騰聚創拿下國內激光雷達領域單筆最大融資,阿里上汽北汽入局加持

2016年,Quanergy在拿到1億美元B輪融資后,其在自動駕駛芯片領域的布局明顯加快。在Quanergy CEO盧偉看來,目前激光雷達的成本較高,想要降低尚需時間。但即便如此,也仍需爭分奪秒,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去布局場景落地。

無疑,速騰聚創也有著相同的考慮。但Quanergy融資財務顧問方創的海外副總裁Jieer卻認為:“智能駕駛雖然是大勢所趨,但核心技術基本都在硅谷、以色列和德國等地區的公司手里。在核心技術規?;?,國內這一領域的創業項目都將困于使用和消費習慣培育階段,不會出現井噴現象。”

速騰聚創的此次融資,可能會打破這一觀點。

其實,速騰聚創的技術基因并不僅限于激光雷達產品的研發。在鎂客網此前對速騰聚創的專訪中,其CEO邱純鑫談及創業最初的故事時是這么說的,“我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本碩博連讀時,課題就是野外環境下機器人三維環境感知。當時課題組成員們在算法方面能力十分突出,但隨著課題的深入,我們發現激光雷達等硬件設備與算法同等重要。因為精確的激光雷達可以給予算法很大的支持,而算法上的進步又能反哺激光雷達的改進。”

“這是我們這群精于算法的人決定出來做產品最主要的原因。”(「鎂客·請講」速騰聚創邱純鑫:要做配有軟件算法的高性價比激光雷達

2014年,速騰聚創正式成立,而在創業團隊中就既有做激光雷達硬件的,又有做算法的。當時邱純鑫的想法就是,“硬件軟件兩不誤”。

到目前,速騰聚創已相繼推出了機械式激光雷達RS-LiDAR-16、RS-LiDAR-32,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1Pre、RS-LiDAR-M1,靜態激光雷達Seeker,激光感知算法RS-LiDAR-Algorithms等多款產品,16線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RS-LiDAR也已于去年實現量產。

在邱純鑫看來,“全球同類產品中,速騰聚創的產品絕對屬于第一梯隊。”可見,本輪融資后的業務布局擴展,是值得行業期待的。

超3億元,速騰聚創拿下國內激光雷達領域單筆最大融資,阿里上汽北汽入局加持

據汽車行業咨詢機構IHS Automotive預測,至2035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銷售量將達到2100萬輛。除此之外,國家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相關數據顯示,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突破萬億。

速騰聚創方面也表示,此次融資最重要的意義不在資金,而是頂級激光雷達企業與自動駕駛相關產業巨頭的強強聯合,這將促進他們共同推進自動駕駛產業跨入大規模商業化時代。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