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與健康問題不斷,放眼未來的特斯拉正在壓榨員工?
工人是工廠的基石,工廠是產品的起點。
通常情況下,我們在談到自動駕駛汽車安全問題時,都會從汽車行駛的角度出發,以分析當下技術需要改進和調整的地方。然而,我們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人群的安全問題,也是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人群,生產工人。
工傷率高于屠宰場,在安全問題上放眼未來的特斯拉竟后院起火
“我們正努力工作,生產世界上最優秀的汽車。但遺憾的是,雖然我們為一家著眼于未來的公司而努力工作,但這家公司的工作條件卻是過去才有的。”一位在特斯拉工作了4年的工人說。
今年5月,加州工人安全組織Worksafe發布報告稱,僅2015年,特斯拉位于加州弗里蒙特市的工廠工傷率為8.8%。也就是說,平均每100名工人中就有8.8名工人受傷。而美國汽車全行業的工傷率為6.7%,就算是相對較為高危辦公場所,如鋸木廠與屠宰場等,其工傷率也至高不超過7.3%。
意外與健康問題不斷,放眼未來的特斯拉正在壓榨員工?
據了解,特斯拉工廠的工人所面臨的健康與安全問題非常得嚴重,除意外事故外,工人們還要面臨因高負荷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及疾病。而這些,不僅影響到了工人們的士氣,甚至還影響到了部分工人的家庭。
“意外事故每天都在上演。其實,這些事故本可以避免。”在一封特斯拉工人致公司獨立董事的信中這樣說道。
今年4月,特斯拉一家鋰電池工廠發生了有毒化學物質泄漏事故。除此之外,諸如運輸、機械、電力、安裝等工廠車間常見事故,自動駕駛汽車的生產車間事故發生率也遠高于其他工廠。
如果說,事故對生產工人最大的影響是身體安全的話,那么,超強的工作壓力、高負荷的工作量則摧垮的就是工人的意志力和心理了。據了解,從2014年至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工廠呼叫救護車的次數已經超過了100多次,大多數是為了救助昏厥、頭暈、痙攣、呼吸反常和胸痛的工人。
從特斯拉一些工人的表述中可知,他們經常加班。例如像一些在裝配線上工作的員工,就因需要長時間的抬頭工作而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疾病。那這里就有一個疑問了,為什么,在特斯拉這樣的“放眼未來”的工廠里,當下還需要如此多的工人高負荷工作,甚至讓工人執行高危的工作任務?
工廠還不夠“智能”,特斯拉或需先提高智能制造生產比例
前段時間,劉強東首次曝光了京東的無人倉庫。該倉庫中各項工作都是由智能機器完成的,例如倉儲機器人等,完全做到了無人全自動化生產。
值得欣喜的是,特斯拉也已經意識到了這方面的問題,并開始在智能制造領域積極嘗試與布局,其工廠中的一些工作也已開始逐漸交由機器人。例如在其號稱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里,沖壓生產線、車身中心、烤漆中心與組裝中心等四大制造環節就有超過150臺機器人參與工作。而在其超級電池工廠中,也有貨架機器人等的身影。
可以看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智能制造行業的興起,大多傳統行業已經開始積極轉型,將操作機械性較高、安全隱患較大的工作交由智能機器。這不僅能最大程度上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也能極大的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但不可否認的是,行業轉型仍處早期階段,智能制造領域也僅剛剛發展。在當前大多數工作崗位上,機器人并不能很好的替代人類。
結語
作為一家生產廠商,一味的追求產能或者僅在大眾面前積極解決安全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工人是工廠的基石,工廠是產品的起點。如果基石和后院都不能保障安全,怎能讓大眾放心購買產品呢?
雖然特斯拉員工抱怨工廠環境較為落后,但我們也看到特斯拉正在努力改變中。全自動化自動駕駛汽車生產車間終究會面世,雖然時間會有點長,但仍舊值得我們期待!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