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存漲價,電腦硬件一起受傷

jh 4小時前

2025年第四季度,全球存儲市場正上演著一場讓人始料未及的漲價潮。 在華強北的柜臺前,商戶們每天都在更新報價牌,16GB DD...

內存漲價,電腦硬件一起受傷

2025年第四季度,全球存儲市場正上演著一場讓人始料未及的漲價潮。

在華強北的柜臺前,商戶們每天都在更新報價牌,16GB DDR4 內存條從去年不到 200 元飆至 420 元,三星 1TB SSD 一個月翻了一倍,甚至出現 DDR4 現貨價比 DDR5 更高的。

在當地媒體實地探訪的報道里,有商戶直言:“現在每天拿貨每天漲,昨天 390 元的貨,今天就敢賣 400 多,廠家說芯片缺貨,根本看不到頂。”?

這場漲價風暴的源頭,最核心的推手當屬 AI 浪潮帶來的需求爆發,每臺 AI 服務器的 DRAM 需求量是普通服務器的 8 倍,OpenAI 這類企業的巨型訂單甚至要消耗全球過半的 DRAM 月產能。

三星、SK 海力士這些行業巨頭早就嗅到了商機,紛紛把先進制程產能轉向高利潤的 HBM 內存,直接擠壓了DDR5 的生產空間。更雪上加霜的是,三大原廠集體停掉了 DDR4 這類成熟產品的產能,美光和 SK 海力士還同步削減 10% NAND 產能,本就緊張的供應遇上四季度備貨潮,缺口一下就炸開。加上三星和 SK 海力士掌控著全球 71.4% 的 DRAM 市場,干脆暫停報價強化定價權,下游廠商庫存又處于歷史低位,恐慌性采購自然愈演愈烈。?

當然,內存漲價算不上什么新聞,這場漲價潮早已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推倒了整個 PC 硬件市場。

例如游戲顯卡市場,RTX 50 SUPER 系列一直沒有更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3GB GDDR7 顯存模塊都優先供給 AI 服務器和 RTX 5090 移動版,英偉達只好取消了消費級 RTX 50 SUPER 系列的計劃,現有 RTX 50 系列的顯存成本也在漲,終端售價眼看就要上調。

CPU 市場也跟著漲價,英特爾把產能傾斜給 AI 服務器用的 Xeon 芯片,導致 Raptor Lake 系列漲了 10%,150 美元的基礎型號直接貴了 20 美元,AMD 見狀也趕緊跟進,Ryzen 5000 系列普遍漲了 5-20 美元,有些代理商干脆停貨觀望。據估算,搭載大內存的 AI PC 預計 2026 年初還要漲 10%-15%,不少中小電腦廠商甚至拿不到貨。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的DIY攢機市場,性價比方案幾乎徹底消失。DDR5 漲價、SSD 價格居高不下,再加上 CPU 成本上升,今年 “雙十一”期間裝機成本比去年高了近 30%,不少玩家只能被迫放棄升級計劃。而手機廠商同樣因為內存漲價,不少機型的高內存版本都“變相”漲價。

有意思的是,國際大廠一門心思撲在 HBM 和高端 DDR5 上時,國產內存廠商倒是騰出了發展空間,長鑫存儲的 DDR4 產能利用率已經沖到 90%,長江存儲的致態 SSD 在消費級市場的份額越來越多。

但相比更加高端的AI市場,國產廠商的產能還很難影響市場大環境,因此PC 廠商只能逐漸提高DDR5 采購比例,還有企業試著用 LPDDR5 替代 DDR5 控成本,中小企業干脆抱團采購,靠聯合競價搶現貨。?

面對這波可能持續到 2027 年的漲價周期,企業和消費者都得想點辦法。企業層面,蘋果和 SK 海力士簽 HBM 包銷合同的做法很有參考性,鎖定長期協議、找第二貨源等方法盡可能保證內供應。集邦咨詢還建議中小企業聚焦細分場景,先保高毛利產品供應。

說到底,這場硬件漲價風暴,其實是 AI 革命撞上產業周期的必然結果。

短期來看,漲價壓力至少要持續到 2026 年上半年,DDR5 16GB 價格可能突破 30 美元;但長期看,國產替代和新內存技術也能因為這次漲價潮受益。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