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聯手博通搞大事:拿下10GW算力、用AI設計AI芯片
AI 行業的 “軍備競賽” 已進入新階段
當地時間 10 月 13 日,一則合作消息讓半導體巨頭博通的股價單日大漲近10%,市值飆升超 1500 億美元。
AI 巨頭 OpenAI 宣布,將與博通共同開發部署規模達 10 GW 的定制化 AI 芯片及網絡系統機架,按照 OpenAI 對外D 表態說法,目前已經正式下場造芯、邁出了加碼算力競賽的關鍵一步。?
18 個月的“秘密”研發
雖然直接本月才正式官宣,但這場合作早有伏筆。
早在去年,博通 CEO 陳福陽就透露 2026 財年 AI 業務將因 “重要新客戶” 爆發,盡管 9 月那筆 100 億美元的匿名芯片訂單與 OpenAI 無關,但雙方的合作已悄然推進 18 個月。?根據聯合聲明,此次合作分工明確:OpenAI 主導芯片架構與系統設計,把開發 GPT 模型積累的經驗直接融入硬件底層;博通則負責芯片的具體開發、生產,甚至延伸到服務器機架和網絡設備的部署。整個項目將于 2026 年下半年啟動,2029 年底前全部建成,覆蓋 OpenAI 自有設施和合作方數據中心。?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OpenAI會讓 GPT 模型親自下場參與芯片設計。
OpenAI聯合創始人格雷格?布羅克曼在官宣節目里分享了一個細節:AI 提出的芯片優化方案,人類頂尖工程師最終也能想到,但會多花一個月時間。
“有次面臨交付期限,我們果斷讓 AI 持續運行優化,最后不僅縮短了開發進度,還實現了芯片面積大幅縮減。”?
在OpenAI 的設想里,當AI 能輔助設計支撐自身運行的硬件,OpenAI 的迭代速度會遠超競爭對手,甚至可能沖擊傳統半導體設計行業
畢竟沒有誰比 AI 更清楚 “自己需要什么樣的芯片”。?
26GW算力:不止是數字
除了與博通合作以外,此前一個月內,OpenAI 已先后與英偉達達成 10 GW算力合作、與 AMD 簽署 6GW設備協議。
三筆交易疊加,OpenAI 的總算力儲備達到 26GW,這個數字相當于 26 座常規核電廠的供電規模,比紐約市夏季用電高峰還多兩倍。?
為什么要如此龐大的算力?
格雷格·布羅克曼表示:“理想情況下,每個人都該有一個 24 小時運行的‘個人代理’,幫你處理工作、規劃生活,但現在我們只能向 Pro 用戶開放部分功能,核心瓶頸就是算力。”?
而OpenAI CEO 薩姆?奧特曼則用 ChatGPT 的演進舉例:最初它只能寫一點代碼,用戶要痛苦地粘貼等待;后來有了 Codex,能處理幾小時的工程任務,需求就瘋狂增長;未來,Codex 或許能完成幾天的頂級工程師工作,甚至覆蓋所有知識工作行業。
“每當模型優化 10 倍,需求就會增長 20 倍,26 GW只是起步,離‘計算不再稀缺’的目標還太遠。”?
一場漫長的豪賭
OpenAI 的野心不止于當下。
薩姆?奧特曼近期向員工透露,公司計劃到 2033 年將算力擴展至 250 吉瓦 —— 按當前英偉達芯片價格估算,這需要投入約 10 萬億美元。要支撐這樣的 “天價計劃”,OpenAI 面臨兩大考驗:?
首先是技術突破的壓力,博通半導體解決方案總裁 Charlie Kawwas 透露了未來的硬件演進路徑:從二維空間堆疊芯片,到向三維拓展,再到集成 100 太字節的光學交換技術。“每 6-12 個月,計算性能和功耗效率就要翻倍,這需要持續突破物理極限。”
而布羅克曼也承認:“設計全新芯片并規模交付,端到端打通系統,這是天文數字級的工作量。”?
其次是財務平衡的難題,目前 OpenAI 預計今年收入 130 億美元,雖不算少,但與數百億美元的算力投入相比仍是 “杯水車薪”,公司甚至預計還需 4 年才能實現正向現金流。
不過,OpenAI 也有自己的 “小心思”:通過讓英偉達、AMD 等供應商以投資或股權形式深度參與,它把關鍵伙伴綁上了 “戰車”—— 供應商投入越多,就越希望 OpenAI 成功,從而保障自身回報。?
更聰明的是,此次與博通的合作沒有涉及股權投資,是純粹的商業合作。這讓 OpenAI 既能借助博通的定制化方案降低成本,又保留了戰略靈活性,減少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
在此之前,Google、亞馬遜等科技巨頭早已通過自研芯片掌握算力自主權,OpenAI要做的就是跟上節奏,然后用激進的規模拉開差距。?
可以肯定的是,AI 行業的 “軍備競賽” 已進入新階段,而全人類,都是這場史無前例賭注的見證者。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