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落幕!美光官宣DDR4內存停產

jh 2個月前 (06-14)

攢機圈的性價比之王DDR4內存,今年初以來陸續被存儲大廠停產。 近日,美光公司已向客戶傳達,DDR4 內存產品將在未來幾個季度...

攢機圈的性價比之王DDR4內存,今年初以來陸續被存儲大廠停產。

近日,美光公司已向客戶傳達,DDR4 內存產品將在未來幾個季度逐步停產,預計未來六到九個月出貨量持續走低。

這并非美光的獨自行動。在此之前,三星和 SK 海力士都已宣布計劃停止DDR4內存生產,全力投入DDR5、LPDDR5 和HBM等內存產品的研發與制造。

美光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 Sumit Sadana 在采訪中坦言,即便當前 DDR4 需求仍然強勁,甚至價格因為停產傳聞導致暴漲,但美光仍決定停產。

這背后自然蘊含著復雜且深刻的行業邏輯。?

DDR4 的 “暮年之殤”?

如果經常關注攢機市場,即使已經到了2025年,但DDR4內存的出鏡率仍然非常高。

自 2014 年誕生以來,DDR4內存已走過超 10 年的歷程。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10 年時間足以見證多輪技術更迭。

到了2020 年,DDR5內存憑借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能效等顯著優勢,迅速成為市場焦點。三星、SK 海力士、美光等存儲行業巨頭,紛紛加大在 DDR5 內存的布局力度。?

不可否認,新內存技術在高性能計算場景中優勢盡顯。以數據中心為例,DDR5內存更快的內存速度可以大幅提升服務器處理海量數據的效率。同時,因為其在能效方面的卓越表現,在節能減排上也非常符合當時的行業趨勢。

盡管企業改用新內存技術初期成本較高,但從長期運營視角看,既可有效降低能耗成本,又能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但有趣的是,從大眾消費者角度來看,DDR5內存在性能上的提升僅限于高端主機市場,尤其在網游領域,低頻的DDR4內存反而更有優勢。

這樣一來,DDR4內存也成了“性價比之王”,一直在攢機圈保持著生命力。

但行業發展大勢而言,技術進步必須驅動內存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因此DDR4 的停產只是順應這一趨勢的必然結果。

換句話說,內存大廠為維持市場技術領先地位,必須將資源集中于更具潛力的下一代產品研發與生產,DDR4內存只能成為時代的“犧牲品”。

需求變遷下的戰略轉向?

換個角度看,盡管當前 DDR4 內存在部分領域需求旺盛,但從整體市場走勢看,DDR5 內存占據主導市場地位只是時間問題。

在消費級市場,隨著消費者對電子產品性能要求日益嚴苛,新推出的高端 PC、筆記本電腦等設備,越來越多地采用 DDR5 內存,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體驗。例如數據中心領域,為滿足海量數據處理和云計算等業務需求,運營商也在逐步升級內存配置,DDR5 內存因性能優勢成為首選。?

而汽車、工業和網絡領域,對產品可靠性和合同穩定性要求極高,美光等公司雖會優先保障這些領域長期合作伙伴的 DDR4 供應,但這部分市場需求相對有限,難以支撐 DDR4 的大規模生產。

隨著這些領域技術持續發展,未來對 HBM內存 等新型內存的需求也將逐步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貿易環境復雜多變,貿易壁壘和關稅問題也會導致內存產品供應鏈成本攀升。

例如,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不僅影響中國內存廠商出口,也改變了全球內存產業鏈成本結構。這種政策的不確定性會增加企業運營風險與成本壓力,促使內存廠商重新審視產品布局與市場策略。

因此,存儲大廠停產 DDR4,轉向高端、高利潤產品,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政策成本壓力,憑借技術領先和產品差異化,增強在復雜貿易環境中的市場競爭力。

?在此之前,中國內存廠商曾以低價沖擊DDR4市場。但最新消息指出,國內廠商同樣放棄DDR4生產,這標志著供過于求局面已告一段落。在供需關系日趨穩定的前提下,內存大廠們終于有時間窗口重新布局產品線。

低利困境中的破局之舉?

歸根究底,無論是供需還是技術本身,最終還是要回歸廠商的利潤。

近年來,存儲市場周期波動劇烈,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DDR4內存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

同時,以長鑫存儲為代表的中國存儲廠商崛起,改變了國際存儲市場格局。

例如,長鑫存儲通過大規模產能擴張實現成本有效控制,2020 - 2024 年,其月產能從 4 萬片躍升至 20 萬片,在國內土地、電力及其他政策支持下,擴產成本較韓國降低40%左右。這種成本優勢使其能以低價向市場大量供應 DDR4 產品,給傳統內存大廠帶來巨大競爭壓力。?

相比之下,DDR5、HBM等產品盈利能力更強。以 HBM 為例,其在人工智能新興領域需求火爆,價格和利潤雙高。內存廠商出于追求更高利潤的內在動力,必須將產能從低利潤的 DDR4 轉向高利潤的新產品,這是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和財務狀況的必然選擇。?

總的來說,DDR4的停產是技術革新、市場格局變遷和成本利潤考量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只能被迫承擔停產帶來的漲價影響。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