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導體收購荷蘭半導體公司Nowi;蘋果MR頭顯操作系統或于明年發布

jh 3年前 (2022-11-14)

安世半導體高管Dan Jensen表示,對Nowi的收購是一項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投資。

1、聞泰旗下安世半導體收購荷蘭半導體公司Nowi

聞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導體發布新聞稿,宣布于2022年11月11日完成了對了荷蘭半導體公司Nowi的收購。

據悉,Nowi成立于2016年,主要產品為能量采集電源管理芯片,其芯片可以對從環境收集到的微弱能量進行有效管理,為物聯網傳感器、電子標簽、智能手環等場景提供能量支持。

安世半導體高管Dan Jensen表示,對Nowi的收購是一項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投資,因為能量采集完美地補足了安世半導體現有的電源管理能力,該決策意味著安世半導體現在可以為客戶的產品提供可持續的電池替代品,助力其產品快速面市。

2、全棧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禾多科技完成數億元融資

全棧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禾多科技宣布,已于近日完成C2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廣汽資本領投,智都投資、混沌投資跟投,所獲資金將繼續用于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創新研發、規?;?span class='wp_keywordlink_affiliate'>量產等領域。至此,禾多科技C輪融資總計資金額1億美元。

就在去年11月,禾多科技與廣汽集團簽署深化合作協議,并引入廣汽資本C1輪獨家投資。雙方以“產融聯合”的創新合作模式攜手加快自動駕駛產業化落地,搭載禾多自動駕駛系統的多款廣汽品牌乘用車產品將從今年開始陸續上市。同時,由禾多科技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也在2022年獲得了多家頭部自主品牌車企定點,將于2023年量產上市。

3、消息稱蘋果混合現實頭顯操作系統將于明年發布

彭博社一則新報告指出,蘋果公司正在繼續加大對從事 AR 和 VR 技術的團隊的招聘力度,包括新員工和招募一名去年已經離開公司的前蘋果工程師。

在最新一期的Power On通訊中,彭博社的Mark Gurman稱在蘋果混合現實頭顯上運行的第一個版本的操作系統的開發代號為Oak“正在內部收尾”,因此它 “應該能為明年的新硬件做好準備”。

雖然蘋果大幅減少了招聘,但該公司仍在尋找人員加入混合現實頭顯和其它AR/VR技術的團隊。蘋果公司繼續對研究頭顯的團隊進行調整,該團隊是蘋果公司的“技術開發小組”,通常被稱為TDG。一些招聘信息表明,蘋果正在加緊工作,用內容支持該設備。該公司正在尋找一位具有視覺效果和游戲資產管道經驗的軟件制作人,可以為增強和虛擬現實環境創造數字內容。

4、IC Insights預計:全球芯片市場將在明年Q2復蘇

分析機構IC Insights在報告中預測,全球芯片市場預計將在明年第二季度復蘇。

該機構表示,今年第三季度芯片市場將收縮9%,并將在第四季度進一步收縮8%,然后在2023年第一季度再次收縮3%。IC Insights說,在第一季度觸底后,預計芯片市場將在明年的下一個季度開始復蘇。

5、網傳小米將與國產品牌合作10萬以內推新車

據集微網報道稱,小米汽車正在計劃與國內幾家汽車品牌進行合作,或許會在不久后共同推出一款車型,這款車型在許多硬件配置上都直接對標特斯拉,價格卻更有吸引力,可能會壓到10萬人民幣以內。

有行業人士表示:“首先小米面對用戶群是有一定品牌效益的,這是它的優勢之一;其次是該品牌在市場營銷方面很厲害,比許多傳統車企都好;最后就是,對汽車產業鏈的深度滲透也是小米造車的重要助力。”

6、格芯為谷歌開源芯片計劃提供180納米制造工藝

近日,谷歌再宣布與GlobalFoundries (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關系,GlobalFoundries將為開源芯片計劃提供180nm的制造訪問權限。雙方一起發布了基于Apache 2.0 許可的180 nm MCU技術平臺的工藝設計套件 (PDK),以及在 Efabless平臺上制造的開源芯片實現程序。

這次合作源于谷歌與SkyWater Technology 的合作,SkyWater為谷歌的開源芯片計劃提供了130nm工藝的芯片設計,隨后把工藝推進到90nm制造,為該開源芯片計劃加了不少含金量。

直到上周末,谷歌才在博客上公布了贊助名單。

7、特斯拉回應廣東潮州車禍事件,交警稱事故仍在調查中

11月13日,就「廣東潮州特斯拉路邊停車失敗,狂奔兩公里致2死3傷」事件,車主家屬發聲,稱車主有20多年駕齡,出事時曾猛踩剎車但未能減速,希望相關部門盡早調查清楚事故原因。

特斯拉方面則回應,后臺數據顯示車輛全程未踩剎車,司機4次按下P檔又松開。潮州市交警大隊工作人員則表示,事故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