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宇科技王爍祺:車網融合趨勢不可阻擋,技術積累領跑智慧交通賽道

jh 3年前 (2022-08-15)

扎根于技術,回歸到場景,鏈宇科技正慢慢突破V2G難題。

鏈宇科技王爍祺:車網融合趨勢不可阻擋,技術積累領跑智慧交通賽道

圖 | 鏈宇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PO 王爍祺博士

每逢冬季,隨著氣溫的降低,純電動汽車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低溫大考”。但在嚴寒之下,鮮有車型能獨善其身,紛紛變身車主口中續航縮水的“電動爹”。

低溫除了對車體本身有影響以外,也對充電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據了解,目前絕大多數充電樁在進行冬季充電時,需要先花費一些時間對電池進行加熱,隨后才能進行充電作業,這使得冬季的充電時間相較其他季節大大延長。

于是,“冬日充電難”逐漸成了車主們的心病,也讓一些想購置新車的用戶放棄了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想法。

就是這樣一個“行業性難題”,在一群清華學子手里得到了完美解決。在看到真實的行業痛點以及用戶需求之后,這群清華學子于2021年開啟自己的創業之旅,成立了北京鏈宇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鏈宇科技”)。

近日,鎂客網有幸與鏈宇科技創始人之一王爍祺博士進行一場對話,聽他講述鏈宇科技的成長故事。

搭建技術聚合平臺,破解不同的應用場景難題

在萬事萬物普遍聯系的世界,一個新產業的發展突破從來不是獨立存在。

隨著國家“雙碳政策”的全面推行,我們肉眼可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2021年開始突破萌芽期,踩著一腳“電門”駛入發展的快車道。與此同時,與之關聯的三電產業也進入蓬勃發展階段,包括動力電池、充電樁等業務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但相較于車端創業者的無限風光,配套產業的創業者卻感到五味雜陳。其中,動力電池行業已形成巨頭壟斷之勢,對于初創企業并不友好。而擁有政策托底和廣闊市場前景充電樁行業卻常年處于盈虧邊緣,成為整個新能源車產業鏈中最慘的一環,同樣不被創業者們待見。

不過鎂客網注意道,在鏈宇科技的產品體系里,電池與充電樁業務均有涉及,此外還推出了一套能源管理平臺。如此復雜的產品線,鏈宇科技如何做到面面俱到?

王爍祺告訴鎂客網:“所有的產品背后,實際上都由一個:電池(Battery)+電力電子(Electronics)+云原生(Cloud-native),簡稱‘BEC-Link’的技術平臺作為技術支撐。”在該平臺下,控制算法、聚合平臺以及能源端口三個維度相互連接,相互作用,并由此孵化出一系列產品,面向不同的應用場景。

鏈宇科技王爍祺:車網融合趨勢不可阻擋,技術積累領跑智慧交通賽道

圖 | BEC-Link平臺

以開頭提到的冬日充電場景為例,王爍祺介紹道,鏈宇科技的創業之路正是由課題組研究多年的“低溫加熱技術”進行展開。按照“需求-算法-設備-平臺”這套邏輯,鏈宇科技搶先推出業內首款集成大倍率快充、低溫脈沖與V2G三種功能的全氣候儲能式充電系統。

鏈宇科技王爍祺:車網融合趨勢不可阻擋,技術積累領跑智慧交通賽道

圖 | 全氣候超充系統

王爍祺告訴鎂客網,這套系統擁有“全氣候雙向脈沖加熱算法”、“動力電池全頻域健康診斷”以及“電池壽命預估”等多項技術,通過搭載鏈宇科技獨創的全氣候儲能式充電系統,可讓電動汽車在-10°C~-30°C的低溫環境下實現鋰電池6~8°C/min的升溫速率,僅在短短10分鐘內快速補給30%~40%續航能力,將電動汽車冬季充電時間縮短90%以上。

靠著這套平臺,鏈宇科技積累了最初一批客戶基礎,并逐步擴大市場規模。并且在這項基礎上,鏈宇科技拓展出光儲充微網系統以及車網互動兩條業務線,聚焦全氣候智慧能源系統,搭建并完善了BEC-LINK技術平臺,為更多場景服務。

目前,鏈宇科技與國網電動、南網電動、比亞迪、北汽、殼牌等企業在電動汽車低溫快充、光儲充微電網綜合管理等領域達成了多項合作。

V2G是塊“大蛋糕”,車網融合趨勢不可阻擋

對于大部分新能源車主來說,“車網互動”(以下簡稱V2G,Vehicle-to-Grid)尚還是個陌生的名詞。

如果此時告訴車主:上班時停在停車場的電動汽車,可以給你帶來額外收益。那么他一定會對這項新技術充滿興趣。

簡單來說,V2G的思路是將電動汽車化身“大型充電寶”:當電動汽車不在運行時,可以將剩余電量傳遞給電網。另外,車主可以根據各地用電峰谷時段的不同,在用電低谷時充電,高峰時段供電,從而賺取差價。而“光儲充一體化”則是充電樁的一種新形式,它與電動汽車一起構筑了V2G體系。

從應用場景來看,V2G技術應用空間廣泛:既為車主增加了收益,又為電網減少供電損耗和壓力。同時還能降低火電等化石能源的使用量,間接降低碳排放。

鏈宇科技王爍祺:車網融合趨勢不可阻擋,技術積累領跑智慧交通賽道

圖 | 智慧能源V2G應用場景

但V2G系統的建設并不容易。王爍祺告訴鎂客網:“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搭建V2G系統需要對用戶端、市場端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打通。”

換個方式理解:V2G需要運營方對于“車-充電樁-電網”三個方面都有極高的把握力,形成一種“友好互動”。盡管在目前峰谷交替的用電體系下,電網的發電和供電已經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可一旦這個平衡被打破,對于電網來說無疑是一筆負擔。

然而目前競爭激烈的充電樁市場,很少有企業能真正對旗下充電樁進行完美把控,更不要說帶有V2G模式的充電站。

為了減少電動汽車無序充電對電網的沖擊性,同時對電動汽車、充電樁等分布式資源進行有效地聚合、管理和優化控制,鏈宇科技在今年5月推出了“零C云”分布式能源管理平臺,補全了V2G業務線最后一塊拼圖。

鏈宇科技王爍祺:車網融合趨勢不可阻擋,技術積累領跑智慧交通賽道

圖 | 零C云智慧能源平臺

據王爍祺介紹,該平臺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云原生架構,除了將基礎設施上云以外,還將具體業務(應用)和算法等環節都搬到了云上。這種輕量化的設計大幅縮短開發周期,同時能針對不同場景進行配置,運營方只需通過配置物模型就可以方便的增添接入系統和設備,適配不同的應用場景:包括充換電站、工業園區、商業樓宇、居民建筑等,并實時展示分布式能源為電網和客戶所帶來的價值和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鎂客網注意到,目前市面上同類型的能源管理系統依然基于本地嵌入式系統進行搭建,而鏈宇科技的“零C云”分布式能源管理平臺獨創性地將元原生帶入到能源行業,尚屬少數。

作為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行業,能源行業的數字化程度卻遠遠落后其他行業,但好消息是,當下的政策給予能源行業轉型最大的動力。據IDC分析報告稱,未來3-5年,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會提速超過15%。

對于鏈宇科技來說,最好的時機,即是當下。

“新能源”風口下,技術催生成長動力

鏈宇科技的成長,扎根于技術,回歸到場景。

短短1年時間,鏈宇科技完成了整條產品鏈的搭建、推廣與落地。同時,鏈宇科技還獲得了頭部投資機構真格基金千萬級天使輪融資,估值過億。這對于一家技術型創業公司而言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鏈宇科技王爍祺:車網融合趨勢不可阻擋,技術積累領跑智慧交通賽道

圖 | 鏈宇科技業務場景與產品布局

不可否認,鏈宇科技站在“新能源”的風口下,自然能受到資本的格外關注,但與此同時,我們能在鏈宇科技身上看到一種“另類”的商業模式:在眾多技術公司中,能兼具技術、產品、場景解決方案能力于一身的創業公司,并不常見。

因此對于王爍祺和他的創業團隊來說,要面臨的挑戰也不僅僅來自技術,但恰恰是技術的奠基以及不斷的迭代創新,讓鏈宇科技走在了V2G賽道的前列。

王爍祺告訴鎂客網,鏈宇科技孵化于歐陽明高院士的智慧能源團隊,在這位“中國新能源泰斗級院士”的引領下,鏈宇科技創始團隊很早就開始對技術理念進行突破。以脈沖加熱技術為例,早在2019年,創始團隊就圍繞電動汽車低溫出行難問題,并由此展開了深入討論。而彼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剛剛結束無序發展階段,V2G技術更是鮮有人提及。

在創立公司后,鏈宇科技的團隊繼續圍繞著研發人員進行組建。據了解,目前公司的研發人員占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大部分都為清華、北大、北航等國內TOP級高校專業技術人才。

也正是這段“招人經歷”,讓王爍祺感慨萬分。他回憶道,在創業早期,自己曾與一位技術大牛談好了待遇,但就雙方即將“雙向奔赴”的關鍵時候,這位人才卻不辭而別。

“創業過程他注定是辛酸伴著喜悅,會遇到很多這種意想不到的困難跟問題突然打斷計劃,但其實這種問題必須要當成一種常態化現象去看待,”王爍祺感慨道:“我們必須要學會在不確定性的未來面前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就新能源賽道來說,同樣充滿著不確定性。雖然是“百年一遇之變革”,但在新技術的推廣上,依然寫滿了未知甚至危險。

回到V2G的話題,除了前面提到的市場端,用戶端也是推廣路徑上不可忽視的要素。在電池技術沒有解決新能源車主們的“電量焦慮”之前,他們是否愿意將自己的愛車接入并不穩定的電網,又是否愿意接受因額外的充放電而對電動汽車的電池帶來損耗……這些都是鏈宇科技在未來要面臨的難題。

最后,在談到鏈宇科技的未來時,王爍祺談到了公司的使命:“希望能成為面向智慧交通能源賽道的引領者,也希望能成為V2G領域的領軍企業。”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相信在技術的帶領下,鏈宇科技定能突破一個個難題,將V2G技術帶入每一個家庭。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