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4系列已開始試產;英特爾對白宮“半導體法案”失去耐心
眾多分析師認為,iPhone 14的銷量可能會好于整個智能手機行業。
1、iPhone14系列已開始試產
知情人士稱蘋果已經開始試產iPhone 14,并計劃于8月份量產。同時為了滿足iPhone14的組裝工作,深圳富士康iDPBG事業群正在火熱招聘。此外,蘋果已經告知供應商,iPhone 14上市后的初期銷量將高于一年前的iPhone 13。
蘋果的這一預期,與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相吻合?,F在隨著發布會逐漸到來,眾多分析師認為,如果這段時間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蘋果iPhone的銷量可能會好于整個智能手機行業。
2、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Nuro將結束在鳳凰城的運營
據外媒報道,估值超過86億美元的自動駕駛汽車交付初創公司Nuro正在關閉其在鳳凰城的設施,因為它將其商業戰略從沙漠大都市轉移到了舊金山灣區和休斯頓。
該公司在內部郵件中說:“鑒于鳳凰城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再是我們的商業路線圖,我們將整合我們的資源,專注于我們在灣區和休斯頓的主要部署區域。我們將立即暫停在鳳凰城的公路運營,并在10月1日前關閉該倉庫,”
3、SK海力士據悉考慮削減2023年資本支出
知情人士透露稱,全球第二大存儲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考慮將2023年資本支出削減約四分之一至16萬億韓元(約122億美元),以應對電子產品需求慢于預期的局面。
該公司原計劃今年支出約21萬億韓元以建設DRAM和NAND產能。不過,由于智能手機、服務器等各個領域的芯片需求下降的不確定性,迫使該公司重新考慮明年的擴張計劃。但對于傳聞,SK海力士并沒有做出回應。
4、白宮“半導體生產資金法案”進度緩慢,英特爾正失去耐心
距離參議院通過促進國內半導體制造的法案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資金問題依然無法解決。當地時間周三,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與參議員們進行了一次機密簡報,強調了芯片資金作為國家安全問題的重要性。
在俄亥俄州,資金需求尤其緊迫,英特爾計劃在那里花費200億美元建立一個雄心勃勃的新半導體代工廠。該晶圓廠最初計劃于7月22日破土動工,但由于資金仍處于停滯狀態而被擱置。對此,英特爾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在接受《華盛頓郵報》現場采訪時說,如果資金沒有得到批準,該項目可能會轉移到歐洲。
5、首批Nothing Phone 1手機用戶抱怨屏幕發綠
一位用戶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剛買的Nothing Phone 1在低亮度下屏幕底部發綠。這位網友質疑Nothing公司是不是著急發布新品,而忽視了產品質量。作為對比,在暗黑模式下,一加6T屏幕幾乎為純黑,而Nothing Phone 1屏幕輕微泛綠。
資料顯示,Nothing Phone 1是Nothing在本周發布的新品,印度售價是32999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2800元)。
6、歐菲光被蘋果踢出供應鏈后業績大跌:預計上半年虧損7.5–9.5億元
7月14日下午,歐菲光發布了一份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半年度歸母凈利虧損7.5億–9.5億元,上年同期盈利3389.70萬元。
歐菲光指出,受到境外特定客戶2021年第一季度終止采購關系的影響,2022年上半年公司與特定客戶相關的產品出貨量同比大幅下降。這里的境外特定客戶毫無疑問就是蘋果了,歐菲光原本一直是蘋果鏡頭業務的穩定供應商,但是在去年3月被突然剔出“果鏈”,業內認為這與“實體清單”有關。前不久,歐菲光官方發布公告稱,已經被放出“黑名單”,并對此表示歡迎,但歐菲光想要再進入蘋果供應鏈就比較困難了。
7、華為Mate 50系列將包含驍龍778G 4G處理器型號
爆料人@RODENT950在其社交平臺暗示,華為Mate 50系列新品有驍龍7系版本,搭載的是高通驍龍778G 4G處理器,價格比標準版便宜。此前,華為曾在P50系列上使用過驍龍778G 4G,型號為P50E。由此猜測,Mate 50系列驍龍778G版本可能會命名為Mate 50E。
此外,Mate 50系列預計會搭載HarmonyOS 3.0系統。從目前已經爆料的功能升級來看,HarmonyOS 3.0除隱私界面更新外,還新增剪切板隱私保護、模糊定位,重新設計App權限訪問記錄界面等。
8、亞馬遜向歐盟做出讓步,希望年底前結束反壟斷調查
7月14日,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歐盟委員會”表示,亞馬遜已提出不會將賣家數據用于自家的零售業務,并做出了其他讓步,以結束歐盟的反壟斷調查。此外,亞馬遜還承諾,在對賣家的“Buy Box”報價進行排名時,將一視同仁。
早在2020年,歐盟委員會就指控亞馬遜利用其規模、實力和數據,獲得相對于在其平臺上銷售的較小商家的不公平優勢。此外,歐盟還啟動了另一項調查,評估亞馬遜是否對自家的零售商品,以及使用其物流和送貨服務的市場賣家給予優惠待遇。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