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收購ARM交易正式終止;Meta市值跌破6000億美元
英偉達和軟銀集團為該交易設定的這18個月的審查期,就已注定失敗。
1、英偉達正式終止了以660億美元收購芯片設計公司ARM的交易
據報道,英偉達(Nvidia)昨日正式終止了以660億美元收購芯片設計公司ARM的交易,從而結束了為期18個月的監管審查程序。分析人士稱,英偉達和軟銀集團為該交易設定的這18個月的審查期,之前就已注定失敗,因為該交易招致了依賴ARM技術的半導體行業各方的反對。
軟銀昨日宣布,將與ARM合作,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財年內,開始籌備ARM的上市事宜。但考慮到ARM的財務狀況,軟銀可能很難收回2016年為ARM私有化而支付的310億美元。當前,軟銀為ARM估值僅約240億美元。
2、微軟正在洽談收購網絡安全公司Mandiant
微軟公司正在洽談收購網絡安全研究和事件響應公司Mandiant,這筆交易將強化微軟保護客戶免受黑客攻擊和入侵的努力。目前的談判可能不會產生收購要約。受此消息提振,Mandiant股價在紐約飆升了18%,市值達到近43億美元。微軟股價上漲1.2%至304.56美元。
對此,Mandiant和微軟均拒絕置評。
3、“毅力號”探測器打破“機遇號”保持了17年的火星記錄
在2005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機遇號”火星車在一天內行駛了722英尺(220米)的驚人紀錄。而在上周 ,“毅力號”探測器打破了這個記錄。
漫游車團隊在2月5日的一條推文上發布了關于新紀錄的更多細節:“剛剛創造了243.3米的火星新紀錄,然后昨天又創造了一個:245.76米。”這個較長的距離算起來大約是806英尺。
4、Meta市值跌破6000億美元降至美國第八
周二,Meta的市值跌破6000億美元至5990億美元,為2020年來首次,而英偉達則漲至6270億美元。
不久前,Meta與蘋果、微軟、亞馬遜和Alphabet一起躋身美國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之列。然而,Meta目前已經跌至第八位,低于特斯拉、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英偉達。該公司顯示用戶數量下降,并警告蘋果公司隱私變化帶來的挑戰。 Meta一季度業績預測低于市場預期,導致該股上周四暴跌26%,創美股歷史之最。
5、B站官方回應員工加班猝死:與家屬溝通善后事宜 ,增招1000人
昨日,B站官方在微博平臺再次回應員工加班猝死,發文稱“沉痛哀悼一個生命的逝去”。
B站表示逝世員工于2020年5月加入B站武漢分公司,事發后,善后工作處理不善,目前已與家屬溝通事宜。B站表示公司將擴招審核人員,增加招聘1000人,以此降低人均工作壓力。
6、蘋果要在Apple Car中引入機器學習:以快速做出駕駛決定
據報道,蘋果公司正計劃在其“Apple Car”電動汽車中使用“機器學習”(ML)技術,因為當前的處理器速度還不夠快,無法自動做出一些關鍵的駕駛決定。
事實上,人們之前已經預料到,蘋果將在Apple Car中引入機器學習技術,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Siri主管約翰·詹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掌管Apple Car的開發工作之后。但如今,一項最新披露的專利技術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猜測。蘋果在這份專利文件中解釋了機器學習技術如何應用于Apple Car中,以及Apple Car為什么需要它。
7、拜登首次承認特斯拉美國最大電動汽車制造商地位
當地時間周二,美國總統拜登首次承認了特斯拉作為美國最大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地位,在一次促進美國企業擴大美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的演講中提到了馬斯克的這家公司,把它的名字放到了通用、福特以及規模較小的電動汽車公司Rivian Automotive和Proterra之間。
在此之前,拜登一直避免提及特斯拉,白宮助手曾表示,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認為特斯拉是反工會的。
8、TrendForce:8英寸晶圓產能依然緊張
TrendForce 研究報告指出:2020 - 2025 年,全球前十大晶圓廠的 12 英寸等效晶圓產能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有望達到 10% 左右。其中大部分公司將專注于 12 英寸產能的擴張,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13.2% 。
至于 8 英寸晶圓,受設備獲取困難、擴產投資收益評估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晶圓廠只會選擇通過產能優化的方式來實現小幅擴產,預計復合年增長率僅為 3.3% 。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