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小米財報:手機依舊是大頭,努力擺脫“性價比”標簽
小米的Q1的數據雖然增長非常突出,但不是暫時發力的曇花一現。
用一句話概括小米2021年一季度財報:超乎預期的出色。
從公開的財報信息來看,該季度小米創下了單季度總收入和凈利潤的歷史新高。
在過去的一年里,小米正試圖擺脫“性價比”的標簽,并積極拓展新業務。
目前來看,小米的嘗試很好,只是走的步伐,或許慢了點。
收入突破新高,手機業務依舊優秀
此前,市場預期利潤為49.24億元,在遠超市場期待的背景下,毫無疑問,小米給出了一份亮眼的季度財報。
2021年一季度,小米集團營收7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7%;凈利潤77.9億元,去年同期21.64億元,經調整后利潤為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3.8%,再創歷史新高。
取得這一成績的背后,手機業務依然占據大頭。
一季度智能手機業務營收514.9億元,毛利66.3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營收303.2億元,毛利24.5億元,增速迅猛。
手機業務的進步,得益于出貨量、高端手機發力以及毛利率的增長。
綜合財報來看來,小米集團一季度手機出貨量為4940萬臺,較去年同期的3020萬臺增長了61.9%。其次,受益于小米11系列及折疊手機的發布,小米一季度的高端手機出貨量達到400萬臺,其中在中國高端市場的市占率從去年同期5.5%提升至16.1%,排名第一。同時,小米集團一季度智能手機業務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8.1%上升至12.9%。
同時,小米手機走高端化的線路,以及華為空出的市場份額,讓小米分享部分高端市場。精品化帶來了毛利率上的大幅增長,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小米的中低端機業務都會改由Redmi承接。
最后,境外市場的發力,也給小米帶來了手機業務上的猛漲。據財報數據,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境外市場收入達到人民幣374億元,同比增長50.6%。根據Canalys統計,按智能手機出貨量計算,本季度小米在全球62個國家和地區市占率排名前五,在全球12個國家和地區排名第一。
IoT業務平穩增長,新業務將成未來動力
一季度小米的IoT業務營收達到182億元,同比增長40.5%,環比下降-13.33%,毛利率為14.5%。比上季度收入減少主要是由于2021年第一季度促銷活動減少。
2021年第一季度,小米的智能電視全球出貨量達到260萬臺。根據奧維云網統計,小米電視在中國大陸出貨量連續九個季度穩居第一,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穩居前五,大屏電視廣受市場歡迎。
根據奧維云網統計,本季度小米及Redmi品牌電視在中國大陸70英寸以上的大屏電視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超過160.0%,零售量排名繼續保持第一,市占率達到29.0%。
相比于其他手機廠商和家電廠商,小米在IoT業務的增長其實并不出眾,在智能電視和全屋家居方面,小米生態鏈雖然已經慢慢滲入社會的各個角落,但因為質量問題一直不溫不火。
近些年,小米逐步從“手機+AloT”過度到“手機 x AloT”,這不能簡單看作是符號上的變化,更是小米在該業務上的反思。
作為小米花十多年時間打造的核心戰略,該業務未來應該成為穩增長的基本盤,只有打造出生態上的閉環,才能讓小米有持續投入智能汽車的底氣。
互聯網業務仍需努力,投資成小米新增長點
相較于出色的智能手機,小米集團一季度的互聯網業務有點平庸,營收為66億元,雖然毛利率達到72.4%,但同比增長只有11.4%,弱于智能手機和IoT業務增速;其中廣告業務再創歷史新高,達到39億元,同比增長46.3%,而游戲和其他增值服務(以互聯網金融為主)同比均有所下滑,分別為-27.6%和-8.6%。
財報中有一個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點。截至一季度末,小米共投資超過320家公司,總賬面價值519億元,同比增長60.8%。雷軍系的投資一方面是放在小米集團體系投出,另一方面是通過順為資本投出。
除了與自身相關的生態鏈企業外,小米在金融科技上的投資也十分齊全。當下互聯網金融的高速增長不言而喻,小米沒有不投資的理由,金融科技業務起飛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取消制裁,小米迎來新機遇
在發布財報的當天上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頒發判決,解除美國防部對小米公司“中國軍方公司”的認定,此后美國投資者也可以購買或持有小米證券。
限制的解除,對于小米的未來發展,可謂極大的利好消息。
雷總也忍不住在個人微博高呼:“我們贏了!”
彭博社也在報道中指出,小米勝訴標志著中國科技企業與美政府在交鋒中獲得了“罕見的勝利”。
解禁一方面是小米法律團隊的不懈努力,包括尋找程序的漏洞,在美國法律體系下尋求推翻禁令等。另一方面也有小米業務定位的原因。
首先,小米自身不從事5G運營商業務。在小米財報里,邊緣業務的收入比例已經不到1%。其次,小米手機業務與高通等美國供應商是相互依存,這代表了美國投資方的利益。
而從中興開始,到華為,多家中企被美國制裁的核心原因,都是在于5G,尤其是5G基站業務。
作為下一代通信技術,5G已經成為國家之間的重要競爭點之一,因此美國在5G運營業務上對華為以及中興都采取十分嚴格的限制,不僅在涉及5G零部件上對華為斷供,同時鼓動歐洲國家拆除華為的基站,相比之下,小米的主營業務與5G運營相去甚遠,加入黑名單本身就是荒謬的。
成功背后,仍有不足
整體看來,小米的Q1的數據雖然增長非常突出,但應該不是暫時發力的曇花一現,在增長方面,小米做的是相當不錯。
但未來還是有許多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小米未來將發力線下業務,并擴張小米之家。這不僅需要大額資金,還要有極強的運營能力,在華為和OV占據的線下市場,小米是高歌猛進還是鎩羽而歸,這需要時間去檢驗。
第二,缺芯和疫情,依然給小米帶來業務上的不確定因素,在Redmi發布會上,盧偉冰就缺芯做了主題演講,雖然只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還是隱約透露出一絲信息:缺芯會對小米后續發展帶來影響。而海外的疫情,則會影響小米的國際化進程,尤其是印度市場,給許多手機廠商都帶來了影響。
最后,小米一直被人詬病缺少核心技術,盡管小米每年投資30億用于研發,但依然不能改變小米“重資產”的現狀,一旦當前業務受到限制,小米如何突破還不得而知。
總的來說,當下的小米是成功的,但未來還是未知數。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