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暴跌的背后,“特斯拉們”能否風光依舊?

jh 4年前 (2021-02-24)

“特斯拉們”必須要贏得市場,必須在技術上發力。

進入2021年的馬斯克,仿佛坐了一趟過山車。

在年初創紀錄連漲11天后,特斯拉又在最近4天內累計下跌18%,幾乎一日內跌去兩個小鵬汽車。而與特斯拉一起暴跌的,還有“美股三兄弟”——蔚來、小鵬、理想。

股價暴跌的背后,“特斯拉們”能否風光依舊?

除了美股慘淡以外,身居國內的比亞迪、長城、吉利等也在春節之后紛紛暴跌。

作為2020年最炙手可熱的板塊之一,新能源汽車卻在牛年“猛踩剎車”。

比特幣連累特斯拉

過去的一年多里,特斯拉的股票漲得實在是有些瘋狂了。

去年賣了50萬輛車的特斯拉,在12個月里,市值從880億美元一度飆升超過了8000億美元。

作為對比,豐田完成超過1000萬輛銷量,市值僅為特斯拉的四分之一,而豐田、大眾等七大汽車制造商的市值總和也才能比肩特斯拉一家。

股價暴跌的背后,“特斯拉們”能否風光依舊?

但事實上,特斯拉的業績卻并不理想。

去年,特斯拉首次實現全年盈利,最終獲得凈利潤7.21億美元。然而分析特斯拉的收入,其中有16億美元來自于向其他汽車制造商出售碳排放額度。

股價暴跌的背后,“特斯拉們”能否風光依舊?

這也意味著,如果去除這項收入,2020年的特斯拉其實是虧損的。這對于汽車業務占了全部收入來源的93.69%的特斯拉來說,是一個致命的難題。

在過去,通過降價促銷這種“毛利換取市場”的策略,特斯拉不斷提升市場份額,但當這種策略來到天花板時,特斯拉勢必要換取新的盈利方式,這似乎就是“馬斯克瘋狂‘帶貨’比特幣”的原因之一。

而特斯拉股價隨著比特幣的崩盤出現大跌,似乎也在意料之中,只是沒能想到它會來的如此之快。

股價暴跌的背后,“特斯拉們”能否風光依舊?

作為比特幣幣值“上揚”的推手之一,2月8日,特斯拉高調宣布將15億美元投入到比特幣,短短幾天功夫內大賺超過10億美元,超過了去年一整年賣車帶來的利潤。

但在拉足投資人眼球之后,特斯拉的股價并沒有跟隨比特幣大幅攀升,這也讓投資者對于特斯拉買入比特幣持有“質疑”看法,畢竟大規模持有這種風險極大的貨幣,勢必會令其利潤前景受挫。

果不其然,在美國財長耶倫于22日晚間表達了對比特幣合法性和穩定性方面的擔憂,并提醒投資者后,比特幣開始大幅暴跌。而此時,機構也開始大幅減持特斯拉股票,甚至馬斯克親弟弟也賣出特斯拉股票。

而最令馬斯克擔憂的是,在中國市場特斯拉的銷量遠不如預期。

股價暴跌的背后,“特斯拉們”能否風光依舊?

一系列信號,造成了特斯拉股價大跌,

新能源車企估值虛高

往積極方面考慮,特斯拉市值下跌也是“擠去了泡沫”。

在全球都在尋求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大環境下,不少分析師將此次新能源汽車的下跌視為正常調整,依照長期邏輯來說,新能源汽車板塊依然是上升趨勢。

可以看到,從1月開始,新能源汽車就已經開始現出疲態,包括A股在內的眾多新能源汽車相關股票均呈現了不小的跌幅。如比亞迪已經從最高點下跌近17%,寧德時代從最高點下跌15%左右。

從股票市盈率上看,當前市場上熱門的新能源股票都“高的驚人”,寧德時代為193倍,比亞迪為189倍。

就連“美股三兄弟”蔚來、小鵬、理想的股價漲幅也一個比一個猛。去年賣了不到5萬輛車的蔚來汽車,股價一年暴漲20多倍,市值一度接近1000億美元,是福特汽車、法拉利以及上汽集團的兩到三倍,這種情況也與特斯拉十分相似。

新能源汽車板塊的強勁走勢,反映了資本對于這一賽道的認可。

與此同時,蘋果、谷歌、Uber、百度、華為、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也相繼入局新能源汽車賽道,與傳統造車勢力展開合作。

股價暴跌的背后,“特斯拉們”能否風光依舊?

對于新能源車的未來,市場解讀為相對于燃油車,新能源汽車更有發展空間。但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時,想得到資金認可維持高估值就變成了一件很難的事情。

作為新能源汽車當之無愧的龍頭,特斯拉的品牌價值以及市場地位確實看上去短期尚無企業能夠撼動,但其自身實際上已經出現問題。

相比較傳統車企,特斯拉等老牌“造車新勢力”最大的難點就是上述提到“盈利”。

寶馬CEO奧利弗·齊普斯(Oliver Zipse)在出席DLD全明星大會時,公開對特斯拉提出質疑:“特斯拉要想繼續保持這樣的速度并不容易,因為整個行業都在大步前進。”而傳統車企的優勢正是在于強大的營銷能力,科技巨頭們更是賦予了技術上的加持。

股價暴跌的背后,“特斯拉們”能否風光依舊?

想要跑贏傳統車企以及后來入局的科技巨頭,“特斯拉們”必須要在技術上跑贏,未來的汽車市場,都要是需求、供應多元化的。

如果只是局限在當下“高市值”的幻想里,最后只會被大眾、豐田、蘋果、百度等競爭對手擠占市場空間。

結語

針對特斯拉本身而言,近日傳出的特斯拉暫停接受最低版本的Model Y標準系列訂單,讓市場擔憂其產能、利潤與規模擴張前景,也對股價造成影響。

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發展的過程勢必曲折。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特別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前景廣闊。

所以,當市值過高出現泡沫時,破裂是“特斯拉們”必須要經歷的陣痛,用股價去透支未來,注定不會帶來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