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頻傳,中國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研制攻克技術難關
該型發動機的研制可填補中國氫氧發動機型譜和技術空白。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1日消息,擬服務于中國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
據悉,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完成預燃室熱試驗、氫渦輪泵與預燃室聯動試驗、氧渦輪泵與預燃室聯動試驗等一系列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義的熱試驗,標志著中國突破了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系統技術及高壓大流量預燃室、高效多級渦輪泵等核心組件的關鍵技術,為工程研制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進入21世紀后,綜合國力的突飛猛進帶動了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與美俄等科技強國之間的技術差距也在不斷縮小,但在航天技術領域,我們與美俄之間仍有著較大差距。
早在2018年,美國私人公司SpaceX就成功發射了“重型獵鷹”火箭。該運載火箭的起飛重量為142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63.8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26.7噸,火星軌道運載能力為16.8噸,我國當時最先進的的“長征五號”與之相比仍差之甚遠。
而美國最早發射重型火箭“土星五號”是在上世紀60年代,比我國的“長征九號”早了近70年。
雖然我國近年來在航天領域方面也不斷取得驕人成就,嫦娥五號、北斗系統、天問一號的陸續升空,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拉升至世界前列,但在重型運載火箭方面沒有太大建樹,仍是我國航天技術領域一直以來的痛點。
此次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的成功突破,填補了中國氫氧發動機型譜和技術空白,讓我國正在研制中的長征九號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表示,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性能指標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更好地滿足中國未來火箭和重大航天任務對動力的需求,對諸多基礎學科和工業領域有巨大的牽引帶動作用。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