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到底有沒有吸毒?VR可能最有發言權

朱佩佩 7年前 (2018-08-01)

隨著VR應用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它早已不再局限于大眾熟知的游戲、影視、教育等領域,而是延伸觸角,浸入了戒毒領域。

波波到底有沒有吸毒?VR可能最有發言權

大海、島嶼、燈塔……幾名穿著相同綠色衣服的人帶著VR眼鏡正在專心看這些場景。有人表示不適應,有人則表示進入了更為放松、沉浸的狀態,然而他們共同的疑問是,這是什么?

這個畫面出現在上海市青東強制隔離戒毒所,受戒人員正在接受VR毒癮程度評估,這也是VR技術在戒毒康復上的應用之一。

波波到底有沒有吸毒?VR可能最有發言權

虛擬現實——VR概念的熱度是從2014年開始蔓延的。很多人認為“VR”是下一個“互聯網+”。2016年,Oculus、Sony、HTC紛紛發布消費級VR產品。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先后進入VR領域,VR行業變得炙手可熱,市場競爭激烈。

但最近兩年, VR似乎在行業的視野中“冷卻”了,很多人印象中VR技術還停留在VR+游戲、VR+電商等領域。

實際上,VR的研究者和開發者們正在一些低調的領域悄悄發力。比如,以真實“沉浸感”為最大特點的VR技術,正在向戒毒康復治療領域延伸。其中,比較成熟的應用即VR毒癮評估和矯治系統。

藏毒“OR”吸毒”? VR一眼看穿

周立波最近有點煩,好不容易在美國擺脫了“持槍藏毒”的官司,想回國洗白,結果弄巧成拙——除了新的名字“濤濤”刷屏各大娛樂版之外,反轉再反轉的劇情更是讓看客們多了不少談資?,F在看來,“持槍”大家心里有點數了,可“藏毒”這事還是撲朔迷離,“是否吸毒”更是迷霧重重。

不管周立波在接受《局面》采訪時,是如何手舞足蹈盡情表演,在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副調研員徐定眼中,只要用VR來評估一下,就能知道吸不吸毒,鑒定簡單明了,爭議的真相自然大白。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一個人對毒品的注視時間超過97秒,那么他有很大的可能是一名吸毒者。

這是上海戒毒管理局聯合VR行業專家組成的研發團隊采集了上千例樣本,對戒毒者和大學生進行了數據對比后得出的研究結論。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將紅外視覺跟蹤系統引入VR系統,即在VR眼鏡上安裝攝影機以捕捉戒毒人員眼球運動特點,包括目光移動軌跡和停留時間等。這項VR技術與紅外視覺跟蹤系統的結合應用是全國首創,該項設備申請注冊了三項專利。

波波到底有沒有吸毒?VR可能最有發言權

在VR虛擬家居場景中,一男一女坐在沙發上,前面的桌子放著一個自制“冰壺”,“冰壺”上插了兩個長長的吸管。畫面中的女人吸了一口“冰壺”里的東西,仿佛變得飄飄欲仙,緊接著畫面中的男人也吸了一口,吸管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吸食者的嘴里冒出了煙霧。

此時,頭戴VR眼鏡的戒毒者喉嚨動了一下,他下意識地吞了吞口水。

“要評估毒癮,首先要誘發渴求,我們的虛擬場景包括‘溜冰’和‘散冰’兩個場景”,上海青東戒毒所的民警張朝敬向記者解釋。在“溜冰”場景中,部分戒毒者覺得很“嗨”,他們往往用“嗨”來形容這種興奮。

四人中,有兩個人在吸食冰毒,還有兩個人在正常工作,這是 “散冰”的虛擬場景。在戒毒者觀看過程中,由紅外眼動儀去捕捉他們目光停留情況和時間長短。電腦上將自動生成眼動熱點圖、眼動軌跡圖、興趣區和非興趣區的對比圖等,從而評估戒毒者對毒品的敏感度。

通過拍攝仿真吸毒場景和3D數字建模,VR再現真實的吸毒現場。佩戴VR眼鏡的戒毒者置身于虛擬現實場景中,一旦被誘發毒癮渴求,就會被電腦記錄下目光軌跡和生理參數,由系統自動生成毒癮程度報告。

·VR參與戒毒全程

除了毒癮評估,厭惡治療、脫敏治療以及回歸社會康復等一系列針對戒毒全過程中的療法,也是VR技術應用的重點。

厭惡療法是采用條件反射的方法,把需要戒除的目標行為與不舒服的或者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的條件反射,以消退目標行為對成癮者的吸引力。在厭惡治療中,VR將吸毒引起的皰疹、牙齒脫落、四肢變形等人體病變的圖片以逼真的場景呈現出來,15分鐘的觀看時間,讓有些戒毒者忍不住閉上眼睛。

脫敏治療也稱暴露療法,即暴露毒品從而降低戒毒者對毒品的敏感性。

在脫敏治療中, VR給出一個家居場景。桌子上多次出現粉末狀的毒品、注射器、打火機等物體時,場景里的家具家電就會相應消失,最終變得家徒四壁。這時候會出現一把錘子,VR會設計戒毒者掄起錘子將毒品和器具一起摧毀的環節,美好的“家”的場景又出現了。

“吸毒人員看到冰糖等顆粒狀物體和面粉等粉末狀物體,會聯想到吸毒回憶。如果給他們一直看這種場景,就能降低他們對毒品的敏感性。”張朝敬說。

虛擬的現實,給戒毒者以真實的感受,戒毒者主動參與的效果是顯著的。徐定告訴記者,這是VR新技術的優點之一。

專治 “心癮”的VR

波波到底有沒有吸毒?VR可能最有發言權

吸毒成癮是一種復雜、慢性、反復發作的腦疾病。與傳統毒品作用于阿片受體不同,冰毒等新型合成毒品作用于以多巴胺為代表的興奮類神經遞質。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遞素,將神經元的信息從大腦中的一個部分傳遞到另一個部分。會因為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一句贊美而升高的多巴胺,能引起人的興奮和歡快的情緒。缺少自控能力的人一旦接觸到刺激多巴胺升高的活動(如打游戲、喝酒、吸毒等),往往沉迷而其中不能自拔。但久而久之,多巴胺需要更多的刺激量。戒毒專家解釋,這是人體產生了一種耐受,想要獲得當初的那種“快樂和刺激”,就必須追加這些行為的次數,這就是很多吸毒者為什么慢慢地都會增加劑量、頻率,到最后可能發展到失控的地步。而這個時候,想要戒掉,就會非常難。

這類新型合成毒品的成癮不到極端程度,往往沒有特別明顯的身體上的癥狀,更多是精神上的心理機能損傷,即“心癮”,這就需要更專業的心理方面的干預來對癥治療。

直到現在,世界范圍內仍未研究出專門針對新型合成毒品成癮者戒毒康復的治療技術。

新型毒品成癮的難度對戒毒治療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迫使戒毒機構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科學技術研發針對合成毒品吸食者的非藥物治療方式,他們的目光轉向到VR技術上。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多年來與社會機構、大專院校等單位就科學戒毒進行合作,開展VR技術在戒毒康復應用的實證研究和科學研發,共同研發新技術新發明,取得了較為成熟的技術成果,并與其它治療方式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套戒毒治療體系。

而浙江省戒毒管理局則是聯合多位VR業內專家以虛擬現實(VR)技術為基礎,共同開發了國內首套可用于治療冰毒濫用成癮的虛擬現實毒癮評估和矯治系統——VR戒毒系統。這套系統從2018年3月起在浙江逐步推廣。

該系統的臨床實驗數據顯示,60余名吸毒者在經過15天6次VR系統治療之后,對毒品渴求度降低的比例達到了75%。而同一時間內,未使用VR治療的對照組人員,僅有3%降低了對毒品的渴求度。

“不再時刻想著吸了。”有5年冰毒吸食史的小于表情平靜,曾經接受過兩次VR戒毒治療,已經戒毒兩年的他即將出所。

與傳統的“強制硬戒”方式相比較,VR新技術讓戒毒更加人性化和科學性。

“以前吸毒者被簡單認定為違法者,但其實他們也是病人、也是受害者。” 在徐定看來,面對吸毒者,戒毒的理念要改變,戒毒的方式方法要科學有效有溫度。

VR戒毒——高科技對人性的救贖

波波到底有沒有吸毒?VR可能最有發言權

一對重度成癮吸毒夫婦,喪失了神志的兩個人可以去搶劫,可以去殺人,去偷一臺自己砸不開的ATM機,妻子因為搶奪一丁點的冰毒粉末砸死丈夫,然后萎頓在沙發上像是什么都沒發生過…..這是美劇《絕命毒師》里的橋段,反映的是毒品最原始最野蠻的破壞力,背后的殘酷和冷冽刺人骨髓。

國家禁毒委員會、國家禁毒辦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濫用合成毒品人數急劇增加,年均增長達36%,2015年新發現吸毒者中,80%是濫用合成毒品人員。

這些吸毒者們,他們飲鴆止渴,冰山一樣的毒品,已經成為心魔,長久盤旋在他們內心。唯有戒毒,才能拯救他們。高科技在科學戒毒中的應用,是對迷途人性的救贖,是黑不見底的深淵中折射出的一道希望的光,被毒品掌控的人生,一樣可以重新來過。

最后

業內人士認為,VR戒毒系統在矯正戒毒“心癮”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仍需要更長時間的驗證。

VR戒毒系統的成功研制和應用,充分體現了VR技術以其自身獨特優勢能夠快速滲透行業,與行業需求相結合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如此看來,VR行業B端市場的種類和規模還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將來VR技術的趨勢一定是更加移動化、場景化、、混合化的。同時VR的發展需要更多類似于戒毒系統應用中的定制化場景內容的支撐,以及軟件、硬件全部配套系統的完善,才能促使VR產業成為未來各行業多維化的重要媒介載體。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界面;北極科技網。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