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謎一般的蘋果自動駕駛策略,還能實現后來者居上嗎?

Joker 8年前 (2017-08-28)

事實上,無論蘋果選擇怎樣布局自動駕駛領域,都已經落后于現有的所有玩家。

在今年4月份,蘋果就取得了DMV(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頒發的自動駕駛牌照,成為了第30家取得合法測試資質的企業。隨后就有熱心“果粉”在馬路上抓拍到了蘋果的自動駕駛測試車,當時的畫風是這樣:

如謎一般的蘋果自動駕駛策略,還能實現后來者居上嗎?

不過,就在上周末,蘋果新一代自動駕駛測試車被曝光,“風格”轉變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如謎一般的蘋果自動駕駛策略,還能實現后來者居上嗎?

如謎一般的蘋果自動駕駛策略,還能實現后來者居上嗎?

不知道各位看官看到這樣的“設計風格”有什么想法,反正鎂客君只想到了一個東西:章魚爪上密密麻麻的吸盤。

如謎一般的蘋果自動駕駛策略,還能實現后來者居上嗎?

雖然現在蘋果官方還沒有公布新一代測試車型所搭載的傳感器種類和數量,但是目前可以確定的是蘋果使用了矩陣式激光雷達,搭配GPS設備、攝像頭和其他傳感器,以及通信設備。而且蘋果使用的激光雷達產品正是Velodyne的新型激光雷達Puck LiDAR傳感器,具有16通道單元的Puck LiDAR能夠在100米范圍內記錄每秒30萬點。蘋果一共安裝了14組Puck LiDAR在車上,4組在前面,2組在后面,4個角落各2組。不過,最讓人震驚的還是這些雷達的造價,單售價5萬人民幣左右,而總價則是高達74萬元人民幣。

如謎一般的蘋果自動駕駛策略,還能實現后來者居上嗎?

而且這還沒有計算芯片和其他傳感器的價格,就算是大批量采購的激光雷達可以適當降低成本,但是蘋果這樣的解決方案想要商業化顯然是不現實的。而且還有相關人士透露,蘋果還會采用Velodyne 明年推出 128 線激光雷達,來替換現有產品。

沒錯,這很符合蘋果“土豪”的本質。

自動駕駛策略“千變萬化”,蘋果自己也不知道該怎么做

在今年6月,蘋果CEO蒂姆·庫克曾明確表態公司已經放棄了研發自動駕駛的計劃。而現如今卻有員工爆料稱,蘋果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在自動駕駛上的布局“迷失”了方向。

在內部代號為Project Titan的蘋果自動駕駛項目中,部分骨干主張研發全自動駕駛汽車,而其他員工則表示研發半自動駕駛汽車更合適蘋果,而正是這些爭議讓蘋果已經遠遠落后于其他研發自動駕駛的科技公司。

如謎一般的蘋果自動駕駛策略,還能實現后來者居上嗎?

不過現在來看,庫克明顯“食言”了,在接受美媒采訪時他表示,目前蘋果集中研發自動駕駛系統,而且還視其為核心技術,并表示自動駕駛技術可能是人工智能中最困難的部分。

時間回到2016年初,蘋果喬布斯時代的功臣鮑勃·曼斯菲爾德(Bob Mansfield)成為了Project Titan的負責人,也就是他決定將蘋果自己造車的計劃否定,轉而開始研發自動駕駛系統。僅8個月之后,蘋果方面不僅沒有拿出一個像樣的自動駕駛系統,反而流失了大量的技術人才,甚至被爆出有“數百位底盤工程師被解雇”。此時,外界紛紛猜測蘋果已經徹底放棄了自主造車計劃。

在汽車領域,蘋果似乎是要放棄其軟硬件一體化設計的傳統,反而是將自動駕駛系統授權給OEM,成為產業鏈上游服務商。但真的會如此嗎?

如謎一般的蘋果自動駕駛策略,還能實現后來者居上嗎?

恐怕這一結論現在尚未“蓋棺定論”,因為目前有消息稱蘋果還在和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合作,秘密研發動力電池。那么自稱將會專注于研發自動駕駛系統的蘋果,又為何要在動力電池領域布局呢?

所以說,蘋果是否真的會自己造車,如今誰也沒法給出準確的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自動駕駛道路上迷茫了許久的蘋果,已經落后于該領域的領跑者至少3年,就比方說谷歌早就在蘋果取得測試資格之前開始了實際測試,擁有的數據量也遠遠把對手們甩在身后。

蘋果能否實現后來者居上?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再度聚焦在蘋果最近曝光的新一代自動駕駛汽車,使用了矩陣式激光雷達設計的新一代測試車,恐怕真正用意不僅僅是用來測試自動駕駛系統。

自動駕駛發展至今,采用激光雷達傳感器的解決方案基本上是用于兩種場景:首先是用于道路情況勘測,也就是傳感作用;其次就是用于采集自動駕駛系統中所需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更多的是服務于高精地圖,對地面特征點添加足夠的信息標注??梢?,蘋果很可能將加碼在自動駕駛系統中高精地圖的研發,因為在高精地圖的細分領域中,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成為巨頭。

如謎一般的蘋果自動駕駛策略,還能實現后來者居上嗎?

此外,最近還有消息稱蘋果希望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可以應用于出行服務市場,而蘋果此前還曾經投資過滴滴,最近也有意和迎來新任CEO的Uber展開合作。如果能夠將自己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大批量安裝于出行服務車輛上的話,蘋果不僅可以將這一新技術轉換成能夠賺錢的業務,還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價值連城”的數據。

如此一來,蘋果在自動駕駛領域實現后來者居上也并非沒有可能。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